丙子送春①
劉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緒?漫憶海門飛絮。②亂鴉過、鬥轉城荒,③不見來時試燈處。④春去,最誰苦?但箭雁沉邊,梁燕無主。杜鵑聲裏長門暮。⑤想玉樹凋土,淚盤如露。⑥鹹陽送客屢回顧。⑦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來否?正江令恨別,庾信愁賦。⑧蘇堤盡日風和雨。⑨歎神遊故國,花記前度。人生流落,顧孺子,共夜語。
【作者小傳】劉辰翁(1232~1297年),字會孟,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自號須溪,宋末元初大詞人。他的詞多感傷國事,風格豪邁。著有《須溪詞》。
【注釋】①丙子: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這年
元兵攻破臨安,俘虜了宋恭宗。
②海門飛絮:海邊飛絮,暗指逃往海邊的宋端宗。
③鬥轉:北鬥星移動,指時光流動。
④試燈:元宵節前一天是試燈日。
⑤長門:漢代宮殿名,這裏指臨安皇宮。
⑥“想玉樹凋土”二句:想到那殘破的宮廷景象,怎不讓我們臣民落淚悲傷。
⑦鹹陽送客屢回顧:引用典故,表示國民對南宋王朝的戀戀不舍。
⑧“正江令恨別”二句:指此時正是離別愁恨的時候。
⑨蘇堤:西湖的堤岸,蘇軾居杭州時所築。盡日:整日。
【今譯】送走了春天,春天過後人間卻無路可走。秋千外,無邊的芳草與遠空相連,哪裏來的猛烈風沙使江南變得昏天黑地。我心思煩亂,理不出頭緒。想到流亡在外的遊子,像飛絮一般隨風飄蕩。元兵掠過之處,轉眼間已城池荒廢,再也看不見來時試燈的風光繁麗。
春天歸去,有誰最痛苦不幸?那些受傷的哀鴻,被獵手帶往遙遠的邊境。梁間燕子失去主人,飛來飛去彷徨無定。南宋宮內傳來陣陣杜鵑啼鳴,籠罩在一片暮色之中。我想起故國的珍寶和國土,淚如雨下。離開故土時不斷地留戀回顧,直至夕陽斜暮仍不忍離去。
春天啊,你今朝歸去,能否重新回到這裏?我像江淹一樣怨恨別離,又寫下瘐信那樣感人的愁賦,蘇堤整天處於淒風苦雨之中。我感歎故國的美好風景,隻能去夢中遊曆,隻能永遠銘記心底。餘生將流蕩無依,夜深時我隻能與兒子談話,度過這難熬的夜晚。
【賞析】這首詞題為“送春”,將故國比喻為春天,開頭一句“送春去,春去人間無路”,即表現了作者心中的苦悶、怨恨和對故國深沉的思念。整首詞格調沉鬱悲涼,詞中多采用比興寄托手法,表現了對故國臣民的關懷,愛國之情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