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後記(2 / 3)

在影視圈裏折騰了十年有餘,個中滋味,酸辣自知。原以為寫劇本比寫小說容易,一頭紮進去,才發現哪條道都不好走。與文學相比,影視創作的禁區更令人無奈,另外,影視圈本身就是個名利場,唯利是圖,利欲熏心,一個單純的、臉皮薄的作家在那裏麵混,終歸是要吃虧的。終於,在參與寫作了八個劇本之後,我開始懷念文學創作。文學創作,多自由啊!當一個作家,多幸福啊!我這才發現,寫小說為了靈魂,寫劇本為了肉體;寫小說是享受,寫劇本是煎熬;寫小說是形而上,寫劇本是形而下;寫小說是擠牛奶,寫劇本是老牛下地拉犁——當然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感受,肯定不那麼準確。

回頭寫小說,不能再寫過去那種不疼不癢不鹹不淡的東西了。我下決心寫《一座營盤》,有一個重要的契機——十八大以後,風向變了,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反腐,這回是真反,不是忽悠。作為一名老兵,我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後中國軍隊的巨大變化。說實話,現在我們的戰力,已經足以令老對頭們發怵,我們的武器裝備發展之快,連內部人都感到吃驚,我們和美軍的差距逐漸縮小,在個別領域已經齊頭並進。但是,我們最大的心病也越來越包藏不住,那就是腐敗。正像黨報上所說,腐敗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在當今這個世界上,能夠戰勝我們的,隻有腐敗。寫三十多年軍隊的變革,如果有意忽略這個重大問題,那就是一個軍隊作家的失職。因此,我不想粉飾現實,不想回避矛盾,我想改變過去軍事文學高大上的傳統,把軍人拉回到地平線。在以前這樣寫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正是時候。於是,我寫出了部隊建設中的一係列問題和矛盾——形式主義,用人不察,麵子工程,缺乏科學的決策,講排場,驚人的浪費,買官賣官等種種腐敗現象。這些大都是我聽說過的,遇到過的,身邊發生過的,甚至不需要去體驗生活,信手拈來就是。

作品完成之後,一些最早看過稿子的朋友反映說,以前從來沒人這樣寫過當下的軍隊。也有的說,它堪稱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軍旅小說。其實呢,我隻是寫了很小一點的矛盾和衝突。一是自己閱曆所限,二是筆力不逮,遠未反映出火熱而嚴酷的生活。盡管如此,已經感覺夠尖銳了。有人認為,作品中的孟廣俊在現實中到處都有,不同的隻是官位大小而已,貪多貪少而已,他有廣泛的代表性。還有人認為,書中的主人公布小朋,不過是一個虛構的人物,生活中很少有這樣的人,像這樣的人,根本不可能當上將軍。也許是這樣,但我必須塑造一個具有浩然正氣的主要人物。生活中越是罕有布小朋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就越顯珍貴。他是我的理想,是我理想中的中國軍人,有點像《射雕英雄傳》裏的郭靖,有點傻乎乎,但又極為善良、真誠、正直,品行超一流,曆經磨難之後,最終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像這樣的人多起來,我們才有希望。

為了防止有人對號入座,我得進行各種各樣的文字處理。但是黨中央對腐敗零容忍,反腐全覆蓋,反腐不留死角,反腐無禁區,不封頂設限,正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軍隊決不能成為腐敗分子的藏身之地,那還怕什麼呢?我和書中主人公布小朋有類似的少年時代經曆。如果不是改革開放,像我們這種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家子弟,是難有機會成為職業軍人的。十六歲那年我來到軍隊,為了混一碗飯吃,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三十多年來,國家人民用軍費養育了我,給了我尊嚴和小小的地位,我總想著為軍隊做一點事情。我是個文人,不能到訓練場上摸爬滾打,掌握不了高科技武器,無法到邊境線上站崗放哨,那麼,隻能利用手中這支禿筆,寫幾部作品,回報國家和軍隊。軍隊是鎮國利器,軍隊強,國家才強。讓軍隊強大,就是讓民族強大,世界上所有強大的民族都是因為軍隊強大才強大。軍隊如果不好,國家怎麼可能好呢?亡國都是有可能的。就像作品中的康文定生氣後所說:都不來保護,國家完了,日本鬼子還會進來奸我們的女人,燒我們的房子,你再好的房子,再多的錢也沒用,你就是跑到海外,成了什麼狗屁澳大利亞人,你的祖國完了,你也隻能是澳大利亞下等公民。隻有你的祖國強大,你才能牛起來,你家的蒼蠅蚊子都跟著牛。別以為你跑出去就沒事了,你的祖墳跑不出去,日本人照挖你的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