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1 / 3)

有這樣一則流傳甚廣的故事。一位全國知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為了將自己積累下來的經驗傳下來,他應營銷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在該城最大的體育館,做一次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

聽說這位大師要將自己畢生的經驗傾囊相授,大家競相趕來,想要得到大師的真傳。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這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做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時,大家驚訝地看到舞台上沒有傳統的桌椅。隻是在舞台的正中央搭起了一個高大的鐵架,上麵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

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一位身穿白色運動服的老者走了出來,他平靜地站在鐵架的旁邊一言不發。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幹什麼。

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請兩位身體強壯的觀眾到台上來,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搶先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過後,那個大鐵球紋絲未動。觀眾大聲地為這個小夥子加油。這個小夥子有點氣惱,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籲籲、筋疲力盡。但是,這個大鐵球還是一動也沒有動。

另一個小夥子也不示弱,接過大鐵錘把吊球打得叮當響,但鐵球仍舊一動不動。

台下的觀眾也逐漸失去了加油的勁頭,觀眾認定那個鐵球是無法移動的。

等到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上場了,他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

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喊起來大呼上當,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似乎絲毫沒有感覺到人們的反應。仍然平靜地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憤然離場,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驚奇地尖叫起來:“球動了!”刹那間會場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擺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體育場裏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

老人開口講話了,他隻說了一句話:成功就是將簡單的事情重複做。

不斷重複地做一件事,就能夠引起從量到質的變化,最終必將取得成功。老人的舉動並不是在嘩眾取寵,他用最簡單的舉動證明了這個道理。其實,哪一位成功的人不是重複做大量的簡單的事情,最終才取得了成功。

什麼叫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千百遍都能做得很好。什麼叫不容易?就是大家都認為非常容易的事情你能認真地去做好它。什麼叫不平凡?就是把平凡的事一千遍、一萬遍地做好就是不平凡。不管什麼事情,哪怕再小、再不起眼,哪怕再不需要什麼技巧與能力,也要持之以恒、日複一日地做好。對於渴望成功的人來說,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的往往不是靈感和創意,而是兢兢業業、有條不紊,把眾多被細分的小事情做好、理順,更多的是要持續反複地做某一小件事。

看來,要成功其實並不難,隻要重複簡單的事情,養成習慣。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而堅定的想法,隻要你不停地重複它,終將使它變成現實。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可以說,每個人都向往成功。要想獲得大的成功,要學會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因為成功需要時間和努力點滴地累積,把目標裝在心裏,然後埋頭苦幹,專注地做下去。每天做一件事是簡易可行的,不會讓你難以招架。隨著時間的推移,積少成多,穩步改進,就能最終形成巨大的改變。從你知道自己能做的事入手,以簡單的事情為基礎,隨著自我的不斷重塑,就會逐漸從一日一事過渡到更多,成功就會手到擒來。

一個從來不跑步的人,哪怕僅僅從400米的距離開始練習,最終也能夠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馬拉鬆選手。不過,在成為馬拉鬆選手之前,一定要養成堅持跑步的習慣,哪怕隻是很短距離的跑步。你可以從400米開始,然後逐步增加到600米。不久,600米便會變成1000米……最後,你便有可能出現在馬拉鬆的賽場上。當然,馬拉鬆對我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隻是隨便舉的一個例子。對於一個從不跑步的人來說,到達能夠參加馬拉鬆比賽這樣的目標是可以辦到的,隻是需要養成堅持跑步的強大習慣,同時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當你從小處入手,並借助積累的力量,那麼改掉壞習慣也將變得十分容易。

任何事情就怕養成習慣。據說,柏拉圖看到一個小孩正在玩一個荒唐的遊戲就毫不留情地責備他。小孩子說:“就因為這點破事,你就責怪我?”柏拉圖回答說:“孩子,你要記住,如果養成了壞習慣,可就不是件小事了。”如果你懶得盡心做小事,養成了馬虎懶散的工作作風,那情形會更糟。當你能勝任的大事擺在你麵前時,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以一貫的作風去做它,結果可想而知。

朋友的兒子很喜歡彈鋼琴,朋友也十分樂於聽他的演奏,如今的他已經成為了一個極有發展潛力的鋼琴演奏家。不過,開始時並不是這樣。起初,他並不情願彈鋼琴,每次練琴都是由朋友把他按到鋼琴旁邊,朋友和妻子不得不請求兒子最好能堅持一段時間。第一次上鋼琴課時,他僅僅學會了兩個鍵,這真令朋友和妻子黯然神傷。要知道,他們可是花了大價錢添置了新鋼琴,又專為他聘請了鋼琴老師!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朋友兒子的演奏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鋼琴課的內容也越來越難,越來越複雜。現在,聽他演奏已經成為家人的一種享受,而他,也真正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也慢慢地逐步提高,這正是通往鋼琴家之路的關鍵。即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也需要一步步地學會每一個琴鍵呀!

有時候我們想做成一件大事,完成一個目標,並不一定要馬上就做成,不妨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做起來,等積累到一定程度,量變引起質變,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1984年,美國總統裏根到中國上海訪問,住在錦江賓館。裏根總統和夫人南希早上起來,服務人員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晨衣,裏根和夫人穿上一試,不由得驚訝起來:“哦,真合身呀!就和量身定做的一樣呢!”

裏根夫婦沒有想到,這兩件衣服還真的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原來,錦江飯店早已留有他們這方麵的檔案資料,而且還了解到南希喜歡鮮豔的紅色服飾,事先專門為她訂做了紅緞子的晨衣。

為了感謝錦江飯店的出色服務,裏根在離開飯店的時候,除了在留言簿上留下他的讚譽之詞外,還特地把他們夫婦的合影照片夾在留言簿裏,並在背麵寫有“贈給錦江飯店”字樣。

付出必有回報。沒有什麼隨隨便便的成功,也沒有什麼無因無故的回報。成功絕非偶然,對一些小事的認真處理方式,也就昭示了成功的必然性。小事雖然離大事業很遠,但是隻要我們盡心盡責,踏踏實實,把每件小事都做好、做細、做實,我們就是在向大事業一步步地邁進,夢想會清晰可見,成功也就指日可待。

人,隻要能一心一意,就沒有做不好的事。事情有大有小,但隻是相對而言,很多時候,大事不一定真是大事,小事也不一定真的就小,關鍵在於做事者的認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然而,連小事都做不好,一般大事也很難成功。

有三個年輕人正好一同去一家公司應聘采購主管。他們當中一人畢業於某知名管理學院,另一名畢業於某商學院,而第三名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很多人看來,這次應聘的結果都是很容易判斷的,然而事情卻恰巧相反。應聘者經過一番測試後,留下的卻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