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2 / 3)

而李強仍然在原公司,他已經從收發室轉變成為一個重要的部門的經理,手裏拿著可觀的原始股票,買了車,同學聚會都在他新買的“高檔公寓”舉行……

哲學家西柳斯曾經說過:“想要達到最高處,必須從最低處開始。”可是我們身邊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目空一切,覺得自己才華橫溢,一旦讓他們做一些基礎的工作他們就會牢騷不斷,認為自己大材小用。這樣的人在事業上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他們太急功近利,而沒有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

孫雅楠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電影製片廠擔任助理影片剪輯。這本來是一個人在影視界尋求發展的起點,但在10個月後,她卻離開了這個崗位,辭職了。

她認為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很充分:堂堂一個大學畢業生,受過多年的高等教育,卻在幹一個小學畢業生都能幹的事情,把寶貴時光耗費在貼標簽、編號、跑腿、保持影片整潔等瑣事上麵。這怎能不使她感到委屈呢?她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更感覺到對不起自己。

幾年後,當孫雅楠看到電視上打出的演職員表名單時,竟然發現以前的同事,有的現在已經成為羽翼豐滿的導演,有的已經成為製作人。此時,她的心中還真有點不是滋味。

許多實現了人生目標的過來人都說,誰都無法“一步到位”,隻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才會達到成功。孫雅楠的悲劇在於她沒有看到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意義,所以她的辭職行動,是自己關閉了自己在影視界闖出一番事業的大門。因此,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要把眼睛隻盯住眼前,而忽視了對自己的長遠規劃。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誰都明白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對於做事來說,也是一步一步去做,才能實現目標。

何欣就讀於某名牌大學新聞係,在校時就已有許多篇文章問世,有的文章還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反響。早已享有“才女”稱號的她,畢業時與其他幾位同學一起被分配到了某報社。

何欣想當然地認為自己一定會被分到“要聞部”,不久就會成為“名記”。可是,當領導公布崗位分配的名單時,她才知道自己被分到了總編辦公室。而另外兩位沒有她出色的同學,則被安排在要聞部當實習記者;這一下,何欣不禁大失所望。

她開始埋怨領導“不識真金”、“有眼無珠”、“安排不當”。實際上,領導這樣安排,並非不了解她,而是想讓她全麵了解報業的運作過程和主要環節,使她了解全局,以便更好地發揮作用。領導的本意是想給何欣提供鍛煉、成長的機會,將來加以重用,但她卻看不到這一點,反而心生怨言,沒幹多久就辭職了。這無異於自毀前程。

無論做什麼事,千萬不能心急,要有足夠的耐心。而以上故事中的年輕人恰恰缺乏的就是耐心,才使他們一敗塗地。其實,當一個人失去耐心的時候,同時也失去了明智的頭腦去分析事物,並且很容易變得固執己見,而使人感覺難以相處。

一口不能吃成個胖子,這句話不僅適用於剛剛創業的生意人,也適用於急於在人際關係中站穩腳跟的年輕人。任何公司,任何生意,任何成功,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踏實地走過來的。

當今世界第一富翁比爾-蓋茨曾經退學在父親朋友的電腦公司幹活,積蓄了一定的資金後和幾個朋友先是共同投資創辦了一家小小的電腦公司,然而現在微軟公司已成為電腦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

對於一般的商人而言,都是利用手頭有限的資金,從小本生意做起,通過艱苦的創業,靈活的經營,才逐步把事業壯大起來。為人處世也是如此,也有一個由小到大、苦心經營的過程。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隻有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應付自如。若是急於求成,就像那拔苗助長一樣,後果隻是適得其反。隻有厚積薄發、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個步驟,才能取得最後勝利。

欲速則不達

古人雲:“欲速則不達。”我們要想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及其發展進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都需要積累經驗,步步為營。但是,偏偏有些聰明人因為做事急於求成,結果事與願違。

古時候,有個叫養由基的人,他非常善於射箭,有百步穿楊的本領。據說連動物都知道他有這種本領,所以,隻要他一出現,常常令動物聞風喪膽。有一次,兩隻猴子抱著柱子,上躥下跳,玩得不亦樂乎,此時,楚王張弓命令屬下搭箭要去射擊它們,但是,兩隻猴子依舊不慌不忙地玩鬧著,不時還朝人們做鬼臉,這時,養由基走過來,接過楚王手中的弓箭,隻見猴子們嚇得毛都豎起來了。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仰慕養由基的射術,一心想拜他為師。在年輕人的再三請求下,養由基終於同意收他為徒。起初,養由基交給他一根很細的針,讓他放在距離眼睛幾尺遠的地方,然後整天盯著這根針的針眼看。兩三天後,這個年輕人有點疑惑,於是,便問養由基:“我是來學習射術的,老師為何要我做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呢?我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學習射術呀?”

養由基回答道:“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學習射術呀!你繼續練習吧!”這個年輕人起初表現得還不錯,能夠繼續看下去,可是幾天之後,便有些煩躁不安了,心想:“我是來學習射術的,看針眼能看出什麼所以然呢?這位老師不是徒有虛名,就是在敷衍我。”

後來,養由基教他練習臂力的方法,讓他伸直手臂,然後在手掌上放一塊石頭,這個動作要從早到晚一直堅持。這個年輕人很想不通,不明白師傅的用意,他又一想:“我是來學習射術的,幹嗎總讓我端著塊大石頭呢?”他非常不服氣,不願意再練下去了。

養由基看出了徒弟的心思,同時也認為他不是學習射術的材料,所以就任由他發展了。後來,這個年輕人又跟其他老師學習射術,但是,最終也沒能學成精湛的射術。

其實,這個年輕人如果能夠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甘於從點滴做起,那麼,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射術精湛的高手,但是,他沒有堅持下去,而且抱著一種急功近利的態度,因此最終一事無成。

事實證明,想要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行走。從基礎開始做起,為自己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像建造房子一樣,隻有把地基打牢,大樓才會蓋得既牢固又高大。

辦事中所說的“欲速則不達”就是指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辦事目的。一般來講,性急圖快,隻能適得其反。正如孔子所說:“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臨走之前他專門去拜望老師,向孔子請教治理好一個地方的辦法。

孔子回答:“做事不要單純追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單純追求速度,不講效果,反而達不到目的;隻顧眼前小利,不講長遠利益,那就無法成事。”

急於求成、恨不能一日千裏,往往事與願違,大多數人知道這個道理,卻總是與之相悖。曆史上的很多名人是在犯過此類錯誤之後才懂得成功的真諦。宋朝的朱熹是個絕頂聰明之人,他十五六歲就開始研究禪學,然而到了中年之時才感覺到,速成不是創作良方,經過一番苦功方有所成。他以十六字真言對“欲速則不達”作了一番精彩的詮釋:“寧詳毋略,寧近毋遠,寧下毋高,寧拙毋巧。”

辦事也有辦事的規則,如果不能領略其中的含義,單純追求速度,是無法將事辦好的。這裏有一個古老的阿拉伯故事:

從前,有一個到歐洲去賣貨的阿拉伯商人,他經營有道,生意不錯。有一次,他帶去的一馬車的貨物幾天就賣完了。他高興地給家人買好禮物,裝進馬車後駕車往家趕去。

由於一年有多數的時間在外麵做生意,難得這次這麼順利,所以他日夜兼程,希望早一點回到家裏。這一天,他走到半夜才投店休息,第二天一大早又忙著趕路。店主幫他把馬牽出馬棚時,發現馬左後腳的鐵掌上少了一枚釘子,就提醒他給馬掌釘釘。他說:“再有十天就到家了,到家再說吧,我隻想快一點到家。”說完就趕車走了。

兩天後,商人路過一個小鎮,被一個釘馬掌的夥計叫住:“馬掌快掉了,您還是釘一下吧,過了這個鎮可不容易再找到釘馬掌的了。”商人說:“再有八天我就到家了,我還是到家再說吧。”

離開小鎮沒多遠,馬掌就掉了。商人也沒返回小鎮,而是繼續向前。在他心裏,隻有快點到家這一個信念了。就這樣走了一段路後,馬開始一瘸一拐起來。路過的人對他說:“讓馬養好腳再走吧,否則會耽誤時間的。”

“再有六天我就要到家了,讓馬回家再養傷吧,在這個地方多浪費時間呀。”

又過了兩天,馬走得更跌跌撞撞了,路人又勸他讓馬養好腿再繼續趕路,可他說:“養好腿得多長時間?再有四天我就要到家了,別耽誤我與親人見麵。”

又走了兩天,馬終於倒下了,一步也走不了了,商人隻得丟下馬和車子,自己扛著東西徒步朝家走去。結果,馬車走兩天的路程他走了七天,到家的時間反而比預定時間晚了好幾天。

看完這個故事,你可能會莞爾一笑。但仔細想想,你有沒有過像商人一樣的行為?比如,有的人為了盡快賺到金錢,自己沒畢業便到社會上找工作,然而因為沒有技術或能力,卻隻能做簡單的工作;有的人為了追求工作速度,做事毛手毛腳,結果又重新來做……

其實,做事追求速度並不是錯誤的,關鍵是還要兼顧質量,否則,辦不好事再重新來做,遠比一開始就做好所用的時間更長。比如,有的人求人辦事,總是按捺不住性子,老是催促他人,結果讓對方心煩意亂,將本來答應幫他辦的事也推脫掉了。辦事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如果隻追求速度,勢必不能得到圓滿的結局。因此說,單純追求速度無異於揠苗助長。

有一個孩子,在看了蛹化成蝶的科教片後,非常感興趣。於是,他讓家人幫忙找到了一個蛹,然後觀看其變化成蝶的過程。

開始的時候,這個小孩子還很有耐心,他每天都觀察著蛹的變化,還做了一些記錄。過了幾天以後,這個蛹出了一條裂痕,可以看見裏麵的蝴蝶開始掙紮,想抓破蛹殼飛出來。

小孩子非常興奮,它終於要看到蝴蝶飛起來的場景了。可是,這個過程達數小時之久,蝴蝶在蛹裏麵很辛苦地拚命掙紮,怎麼也沒法子走出來。這個小孩有點兒著急起來,而且,看著蝴蝶如此的痛苦,他也不忍心,就想不如幫幫它吧,便隨手拿起剪刀將蛹上厚皮剪開,蝴蝶終於破蛹而出。但蝴蝶出來以後,卻因為翅膀力量不夠,飛不起來。

蝴蝶以後再也飛不起來,隻可以在地上爬,因為它還沒有經過自己奮鬥,將蛹打開然後飛出來這個過程。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它再次告訴了我們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說明很多事情必須等到瓜熟,方能蒂落,必須水到,方能渠成。蛹化蝶的故事,表麵上是一個自然界生物界裏很小的事實,但是放大至我們的辦事,就是說辦任何事都需要有一個過程。

成功來不得半點投機,它需要你全力以赴。不要存有一點取巧、碰運氣的心態。這些一夜之間發達的癡心夢想,都是我們努力的絆腳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了避免犯前人同樣的錯誤,讓我們記住:“欲速則不達”。

工作遠離急功近利

《老子》上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是的,學習或者工作中,都要勤奮、踏實,拒絕急功近利。

彼得和他的好友湯姆一同效勞於某家知名公司,他們倆是公司程序編輯組的技術骨幹。

一天,一個神秘人物出現在湯姆麵前,向他提出要用重金購買他們倆參與的一項軟件的數據。湯姆不敢獨自做主,找彼得商量。但彼得堅決不同意。

“我想不明白,對方開出的10萬美元,頂得上我們兩個人一年的工資,為什麼不可以答應?”湯姆說。

“做人要有原則,我們不能出賣自己的良心。”

“我也知道這些道理,可良心又能值幾個錢呢?”

看到彼得不再說話,湯姆以為他同意了。

“退一步講,就是我們賣出去,公司也未必能夠發覺;即使發覺,也未必知道是我們幹的,我們小組可有二十幾個人。”

“別說了,反正我不同意!”沒想到,彼得的態度非常堅決。

湯姆看到彼得生氣了,便表示放棄。但他心中並沒有放棄,他決定瞞著彼得。

湯姆把對方給他的10萬美元酬金偷偷存進銀行。兩個月後,競爭對手搶先一步推出相似軟件,迅速占領市場,讓彼得所在公司為此損失數百萬美元,很顯然,公司的技術秘密被人出賣了。公司經過調查,知道是湯姆出賣了相關數據。為了挽回公司的經濟損失,公司把湯姆告上了法庭。

何謂急功近利?為急切地追求短期效應而不顧長遠影響:追求眼前利益,而不顧根本道理,這就是急功近利。你如果急功近利,一定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的利益,盲從世俗、胸無大誌、心胸狹隘,認為吃好穿好玩好就是好。而為了吃好穿好玩好,你可以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成天絞盡腦汁,時刻伺機取巧,所有的人格、尊嚴、德行、操守、靈魂,通通拋到了九霄雲外。你整天大汗淋漓,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可最後什麼也沒撈到,什麼也沒享受。

這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越是急功近利的人,越難得到功利。

作家因為功利寫不出好作品;藝術家因為功利忽視了藝術功底;運動員因為功利會有違規行為。如果一個人不能心懷長遠,他又怎麼可能取得成功呢?

齊白石是中國近代畫壇的一代大師,他當年為了學習篆刻,曾經向一位資質甚高的篆刻大師虛心求教過,大師對他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然後刻了磨,磨了再刻,等到這些石頭變成泥漿時,你的印刻手藝就會很高了。”

一般人聽到這兒,都會帶著疑問去做或是不做,而齊白石不同,他按照篆刻家的意思,十分認真地執行。當他把一擔礎石通通磨成泥時,他的篆刻藝術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成功就是一種堅持,在焦躁中保持冷靜,在誘惑麵前保持一顆平淡的心,在壓力中依舊需要坦然,即使在沒有鮮花和掌聲的日子裏,依舊要快樂地生活……這一切需要有一份耐心、一份堅持和一份守候。

阿蘭妮絲-莫裏塞特剛進杜邦公司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因為她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什麼出色的技能。在人才濟濟的公司裏,她隻能做一個打字員。但她並沒有像別的女孩那樣滿足現狀。

她注意到部門主管、自己的頂頭上司亨特先生的辦公室裏有一個大的書櫥,裏麵都是一些管理學方麵的書,於是就向亨特先生借閱。亨特先生也注意到了這個好學的打字員,他發現阿蘭妮絲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比別人多20分鍾。下班後,她主動留下收拾淩亂的辦公室;早晨上班時則提前10分鍾到辦公室打掃辦公室。而亨特先生加班時,她也主動留下來幫忙,雖然她所能夠做的不過是打字、查資料、倒茶之類的瑣事,但是的確大大提高了亨特先生的工作效率。

在以後的時間裏亨特先生已經完全習慣了阿蘭妮絲的幫忙,也習慣把越來越多的事交給她去辦。再加上阿蘭妮絲平時自學管理學,她已經完全應付自如了。不到三年她已經升任為部門的副經理。

“磨刀不誤砍柴工”。是的,如果拿一把鈍了的刀去砍柴,那樣既費力又花時間。你用一把鈍刀,可能砍了一天,都砍不了多少,而且你還會覺得很累。但是,如果你能在砍柴之前花一點時間去把刀磨鋒利了,那樣幹起活來是既省力氣又省時間!阿蘭妮絲贏在她砍柴之前的磨刀上。

當今社會是一個需要合作的社會,因為工作,你會和許多人發生聯係,如果你能夠拋開純粹的功利觀,讓雙方都能獲利,實現雙贏才真的是一種生存智慧。聰明人會用雙贏的原則處理與夥伴,甚至是對手的利益分配關係,才能為以後辦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讓我們先來看一則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