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1 / 3)

荀子有言:“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是的,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投入你的專注力。要想追求成功,就不能夠追逐過多的目標,隻有朝著一個目標堅持下去,勝利最終就會屬於你。要做好一件事,要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下去,直到取得成果。做事切忌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滴水能穿石,關鍵在專一

我們在遊覽名刹古跡時,一定會注意到在廟宇或者年代比較久遠的房簷下,地麵上的石塊或地磚上通常都有一個個或深或淺的小坑,那都是從房簷上滴下的水的傑作。

“水滴石穿”的典故出自於宋朝時崇陽縣令張乖崖的判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樂聖貝多芬對這一點認識也很深刻:“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最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

水可以說是世上最柔軟的東西,卻能夠在堅硬的石頭上留下痕跡,不僅是因為水滴積年累月連續不斷地滴,更重要的是,這些水滴都是堅持滴在一個地方,“石穿”是水滴連續不斷滴注於一點的結果。如果不是這樣,恐怕柔弱的水滴永遠都不可能穿石。同樣,我們在為遠大的理想而奮鬥的過程中,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決不能見異思遷。

水滴石穿,關鍵在於“專一”。“專一”能出力量;“專一”能出智慧;“專一”能出奇跡。追求人生的輝煌,隻要始終如一、不驕不躁、永不氣餒、矢誌不移,有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信念,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我們在電視“動物世界”欄目中或許看到過這樣一組鏡頭:一望無際的非洲草原,一群羚羊在那兒歡快地覓食,悠閑地散步。突然,一隻非洲豹向羊群撲去,羚羊受到驚嚇,開始拚命地四處逃散,非洲豹的眼睛死死盯著一隻未成年的羚羊,窮追不舍。

羚羊拚命地逃,非洲豹使勁地追,非洲豹超過了一隻又一隻站在旁邊驚恐觀望的羚羊,它隻是一個勁兒地向那隻未成年的羚羊亡命似的追,而對身邊的其他羚羊卻像沒有看見似的,一次次地放過了它們。

終於,那隻未成年的羚羊被凶悍的非洲豹撲倒了,掙紮著倒在了血泊中。

非洲豹為什麼放棄身邊一隻又一隻的羚羊,卻死死盯著那隻未成年的羚羊呢?在聽到主持人的解說後,大家終於恍然大悟。

原來豹子已經跑累了,而其他的羚羊並沒有跑累,如果在追趕的過程中因其他的羚羊而改變目標,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轉瞬之間就會把疲憊不堪的豹子甩在身後,因此豹子始終不丟開那隻未成年的羚羊,最終讓它成了口中的食物。

這就是專一,也叫做專注。什麼是專注?所謂專注,就是集中精力、專心致誌,全神貫注,對既定的方向和目標不離不棄,執著如一,不分散精力,不心猿意馬,不見異思遷,不盲目追隨世俗潮流,不在乎他人審視的眼光和無聊的評頭論足。專注來自目標專一,隻有目標專一,才會集中精力、體力、智力,才會逐漸向目標靠近。

可以說,人們熟悉這個詞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樣。然而,熟悉並不等於理解。從更深刻的含義上講,專注乃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咬定青山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就是這種精神和境界的反映。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幹的事情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特別是在遭受挫折、遇到誘惑的時候,他們能夠不為所動、勇往直前,直到最後成功。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幹什麼事情都隻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缺乏專注的精神,即使立下淩雲壯誌,也決不會有所收獲。

無論做什麼事情,隻有堅持一個目標,堅持下去就會像柔弱的水一樣,做出自己的成績;反之,如果不能夠堅持專一的目標,就會一事無成。

“小貓釣魚”的故事大家大概都不會陌生吧?小貓和貓媽媽一起去釣魚。小貓看見蝴蝶飛來了,它就去抓蝴蝶;看見蜻蜓飛來了,它就去抓蜻蜓。結果,什麼都沒有抓到,魚也沒有釣到。貓媽媽就說:“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地做。你一會兒抓蝴蝶,一會兒抓蜻蜓,怎麼能抓到魚呢?”小貓聽了媽媽的話,就專心釣起魚來。一會兒,蝴蝶飛來了,蜻蜓飛來了,但小貓學著貓媽媽的樣子專心釣魚,再也不分心了。不久小貓就釣到了一條大魚。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瞄準一個點、持之以恒地走下去。而成功者則往往是瞄準了這個點。並堅持走到了最後。這個點有時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機遇,有時是從腦中一閃而過的靈感,有時是惡劣環境中長期形成的生活積累。是的,隻要能瞄準一個點就能敲開成功的大門,哪怕力量微小,隻要堅持,就一定能夠到達勝利的彼岸。下麵的這個故事,可能對我們都會有所啟示。

有一天,一個老太太在報上看到一條消息:園藝所重金懸賞純白金盞花。老人想:金盞花,除了金黃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議。不過,我為什麼不試試呢?她對8個兒女講了她的想法,但遭到一致反對。大家說:“你根本不懂種子遺傳學,專家不能完成的事,你這麼大的年紀了,怎麼可能?”老太太決心一個人幹下去。她撒下了金盞花的種子,精心侍弄。金盞花開了,全是金黃色的,老太太挑選了一朵顏色比較淡的花,任其自然生長,以取得最好的種子。第二年她又把它們栽種下去,然後再從花朵中挑選顏色淺淡的種子栽種……一年又一年,春種秋收,循環往複,老太太從不沮喪懷疑、一直堅持。一晃20年過去了。有一天早晨,她來到花園,看到一朵金盞花開得特別燦爛。它不是近於白色,也不是像白色,而是如銀似雪的純白。她包好這純白金盞花的種子,寄給了那家20年前懸賞的機構,她甚至不知道那則啟事還是否有效。等待的時間長達一年,因為人們要用那些種子驗證。終於,園藝所所長打電話給老太太說:“我們看到了你種的花,它確是雪白的。因為年代久遠,資金不能兌現,你還有什麼要求嗎?”老太太對著聽筒小聲說:“隻想問一問,你們可還要黑色的金盞花?我能種出來……”黑色的金盞花至今還沒有種出來,因為老太太不久就去世了。

無數的例子都向我們證明了“盯住一點”是成功的要點,也是成才的起點。“專心”方可“致誌”。真正的成功者,他一生做成功的事,實際上就一件事而已。從青少年開始,立誌學做一事,學會了、做熟了,有了一門專長,就能憑一技之長從事特定職業,為大眾服務,換取個人生存的衣食住行。如果把這份職業上的事堅持做下去,做專了、精通了,就是這個行業的專家;再堅持把這個行業的事做久了、做強了、做大了,對社會有獨特的貢獻,在曆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這就是成功的事業。一旦選定了自己的目標,就不要隨意改變,堅持數十年、乃至一生,不懈努力,必有大成。

繩鋸木能斷,滴水把石穿。隻有盯著一個目標作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夠最終取得輝煌的成績,也才能獲取事業的成功。

因為專一,所以優秀

無論做什麼事情,隻有咬定目標,堅持不懈,才能夠取得成功。古往今來,所有的成功者都是由於目標專一,才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即使是一個沒有成功所需要的優勢的人,也會因為專一而取得很好的成就。

北野是日本京都永平寺的方丈。他年輕時喜好雲遊四方。二十歲那年在行腳途中,遇到一位嗜煙的旅人,兩人結伴爬過一條山路後,來到一株樹下休息,那位旅人供養北野一袋煙,因為當時他非常饑餓,所以也就接受了。

抽過煙後,北野稱讚煙味甚佳,於是,那人便送他一根煙管和一些菸草。

那人走後,北野想道:“這樣令人舒服的東西,也許會侵擾禪定,我應立即停止,以免積惡成習。”於是他拋掉了菸草和煙具。

三年之後,他開始研究《易經》。時值冬季了,他需要一些寒衣,便寫了一封信,托一位旅人帶給數百裏外的一位老師。但冬季幾乎都快過去了,既沒有衣服寄來,也沒有音信傳來。好不容易捱過冷酷嚴冬的北野,於是利用《易經》之理,占卜此事,卜出信並未送達。不久後,他的老師寄來一信,信裏果然沒提到寒衣之事。

“如果我以《易經》去做如此準確的占卜工作,也許會毀壞了我的禪學課程。”北野對此又起了警惕之心。於是,他又丟棄了這個不可思議的易經之術。

到了28歲那年,北野愛上了書法和漢詩,對此兩者每日鑽研,日有進境,居然獲得了老師的讚賞。但北野想到:“如果我不及時停止,我就要成為一位書法家或詩人而非禪師了,此非我願。”

從此,他不再舞文弄墨、習字賦詩,終於成為一代禪門大師。

在向自己的目標進軍時,要抵抗住各種紛繁世事的誘惑,拋棄那些會妨礙自己的因素,堅定信念不動搖。同時,一旦知道了自己的所為與目標相悖,便要立刻改正,這是達到目標的最佳方法。隻有這樣,才可以成就大事,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堅持是專一的另一種形式。難也專一,成也專一。在繁雜的世事中靜下心來,專一於一項事業,不受其他欲望誘惑的擺布,這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意味著有可能放棄很多機會,意味著遭遇困難不能退縮,但是隻有這樣才能成就於某一天。在失去某些潛在機會的同時,專一也規避了某些來自不確定的風險。再好的機會,如果不適合自己,也隻會白白浪費資源和精力;再大的困難,總會有解決的辦法。在別人三心二意、四處出擊的時候,專一會帶來更多的成功機會。

專一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你成功機率的高低。世界上沒有什麼能代替專一。比如智慧,智慧就意味著聰明,然而一個不懂得堅持的人,縱然你千精百靈、智商超高,做事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結果隻能聰明反被聰明誤,一事無成、抱憾終生。

看門人是最為普通的職業之一。他們每天開門、關門,來客登記,有的兼任打掃衛生的工作。在每天的大部分時光中,他們隻是坐在接待室裏的椅子上看著進進出出的人們。

然而有位看門人卻不是等閑之輩,他利用這些閑暇專心做一件事情,影響了整個世界。他後來還成為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他就是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列文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