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2 / 3)

“聚集陽光”的做法使萬科成就了在房地產領域中的王者地位。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沒有什麼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經常確立目標,經常變換目標,所謂“常立誌”者就是這樣一種人。

要做到更好,並不一定需要多麼高明的手段。所需要隻是為了目標心無旁騖、投入所有的時間、發揮所有的才幹。如果你比對手更專注,你就能將他們拋在身後。

對自己擅長的事情鍥而不舍、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像放大鏡一樣,將所有的能量集中到一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為什麼要將力量聚集到一點呢?做好一件事,比做好多件事更加容易,也更可能成功。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將自己的精力分散開來,就會使成功的機率大大降低。

日本有一家隻有7個人的企業,其產品是在某些人眼裏看來不值得一提的哨子。可你千萬別小看這小玩意兒,他們一年創造的利潤竟然是7000萬元。

究其原因,就是這家企業能夠將自己的能量聚集在一點——隻生產哨子。為了能夠生產出更好的哨子,他們集中了300多名專家專門研究哨子。他們想要把自己的哨子做得最好,做得最為完美。所以,他們生產的哨子,最貴的能夠賣到2萬美元一個。專心生產小小的哨子,心無旁鶩,使他們的哨子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在世界杯足球賽上,所有裁判用的哨子都是他們生產的。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們的哨子種類達上千種,甚至有給美國警察生產的專用哨子。可以說,哨子讓他們給做絕了,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將能量聚集到一個地方,能夠產生出巨大的能量,能夠獲得巨大的成功。一個專注的普通人比一個精力分散的聰明人更容易成功。

有時候,一個人自詡擁有多種技能,但由於隻是蜻蜓點水、鑽研不透,反而不如擁有一項專長的人受青睞。如果你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盡力把它做到無可挑剔,那你可能比技能雖多但無專長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一生做好一件事,沒有什麼幹不成的。也就是說,每次隻專注於一個目標直至成功,就會有很多很多的收獲。

中國現代的許多畫家專注的特點就非常明顯:齊白石專注於畫蝦,畫出的蝦栩栩如生;黃胄專注於畫驢,畫出的驢活靈活現;徐悲鴻專注於畫馬,畫出的馬呼之欲出;李苦禪專注於畫鷹,畫出的鷹形神兼備。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物,都把某一個明確的目標當成他們努力奮鬥的主要推動力。

二十多年前,一批大學生被分配進了一家集體企業。沒多久,這家集體企業由於產品老化、管理不善,瀕臨倒閉。大學生們紛紛跳槽,遠離而去。隻有一位大學生,義無反顧地留了下來,每月隻拿幾百元的基本工資,吃睡在工廠裏,沒日沒夜地為企業設計和開發市場上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幾年後,這家企業終於恢複了生機,並日益發展壯大。如今,這家集體企業已擁有上億元資產。員工們十分擁戴這位大學生——現在的他已是該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這位董事長就是TCL的總裁李東生。有一次,記者問起他當初的決定時,他認真地說:“成功,不一定要靠跳槽。”李東生的成功就是把陽光集中到一點的結果。

所以,要想成功,就要做一個凸透鏡,將陽光聚集到一點,切不可做一個凹透鏡,使自己的目標分散。認準一件事,集聚所有的力量,實實在在地埋頭苦幹,才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將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一個人精力與能力有限,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事情,如果什麼都做,恐怕隻會落下一個樣樣通、樣樣鬆的結果。所以,人必須心無旁鶩地做好一件事,才能夠將自己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到一個地方;才能夠用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大的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一生幹好一件事”這個標準似乎並不高,但要真正幹好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也不是那麼簡單。其實,對於芸芸眾生而言,一生中能有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奇功在等待著我們?這幾乎微乎其微。而那些平凡的看似簡單的事情卻每天都伴隨著我們。能放棄所謂的崇高、所謂的大動作、所謂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將生活中那些慢慢流逝的“小過程”認真地做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壯舉。

“娃哈哈”可以說是中國最有名氣的飲料企業了。中國整整幾代的孩子都是喝著“娃哈哈”成長起來的。“娃哈哈”之所以能夠成功,和它能夠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一點上是分不開的。

麥當勞,也逐漸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現在的很多小孩子往往早上一睜開眼睛就要吃麥當勞,可見麥當勞的影響力了。但大家是否知道,麥當勞之所以有今天就在於:它能夠堅持將自己的能量聚積到一點,終於在快餐這塊領域裏燃起了熊熊大火。

麥當勞在創業之初,也隻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店而已。它能夠有今天的規模,其創始人克羅克功不可沒。他以非凡的管理才能把麥當勞兄弟經營的小餐館變成了世界快餐的第一品牌,自己也成為美國最有影響的企業家之一。

其實,當年從麥當勞兄弟手裏買下特許經營權的除了克羅克之外,還有一個荷蘭人。兩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經營之路,也就有了不同的結局。

在外人看來,克羅克看起來有點死腦筋,他隻開麥當勞店,加工牛肉、養牛的錢都任由別人賺去了。

而那個荷蘭人則顯得比較聰明。他不僅開麥當勞店,而且所有賺錢機會都不放過。他看到加工牛肉有很大的利潤,便投資開辦了牛肉加工廠,使加工牛肉的錢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加工牛肉需要購買肉牛,他想:自己幹嘛買別人的牛,讓別人賺走養牛的錢呢?於是又辦了一個養牛場。

最後,克羅克把麥當勞開遍全世界,而那個荷蘭人呢?他還在荷蘭的一個農場裏,他什麼也沒有,除了他養的那200頭牛。

一個當初什麼錢都想賺的人,最後倒沒賺太多;而那個當初看起來很傻的人,卻成就了世界快餐第一品牌。這就是將能量聚積到一點的力量。

“千招會不如一招絕”。任何人,貢獻給社會的都是他的專長。往往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建立在最擅長的一點上,即建立在“一招絕”上。隻要你擁有了“一技之長”、擁有了一個絕招,你就有了競爭的資本、就業謀生的手段。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這樣說過:“人們將事情搞砸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倒是偶然做出美好正確的事才令人稱頌驚歎。能力不是人類普遍的現象,每個人的長處都隻在某一特定的層麵。例如:從沒有人會議論為什麼偉大的小提琴家賈夏-海菲茲不會吹喇叭。”如果你想成功,那就專注於自己的長處,並且培養它吧。這才是你投資時間、精力及資源的正確之道。

號稱“天下圍棋第一人”的李昌鎬,可謂是近十餘年世界圍棋的風雲人物。

李昌鎬的棋風老成得不能再老成、冷靜得不能再冷靜、精確得不能再精確,這三種貌似平常的素質落在李昌鎬的手中,不知經過怎樣的一番組合,競變幻出一部威力無比巨大的勝負機器!

融合金寅的沉穩、曹薰鉉的靈活、徐奉洙的扭殺、劉昌赫的華麗……李昌鎬練就了一身奇妙的不戰屈人功夫。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看似著法平淡無奇,卻叫一個個能征慣戰的棋壇高手傷透了腦筋。

李昌鎬在棋壇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他1986年入段,1996年升入九段;1992年獲得東洋證券杯,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他曾經4次獲得最優秀棋手獎;1996年富士通杯冠軍;1996年東洋證券杯冠軍,1997年LG杯棋王戰冠軍。

李昌鎬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的輝煌成績,和他將精力集中於一件事是分不開的。

李昌鎬在自己的《自傳》中,講述了自己決心專注於圍棋的經過。自從李昌鎬成為專業棋手以後,由於每年的比賽對局太多,學校的功課自然難以兼顧好。1990年李昌鎬一共下了88局正式比賽;1991年是85局;而1989年則每年高達100局以上。他有時甚至要連續4天參加比賽。如果不算星期天,李昌鎬平均每天就有一次對局。

隻要有對局,當然就沒法去學校學習了。所以隻能在沒有對局的時候上學,但這也不是說完全從圍棋當中解放出來。中學的功課並不是像小學那樣輕鬆,不下工夫會很難趕上的,這也使得李昌鎬的成績一直處在中下遊的水平。

由於李昌鎬圍棋下得好,他被重點中學衝岩高中免試錄取。但李昌鎬並不願意這樣不經過考試就進入中學。所以,他在中學三年級時為堂堂正正地考上高中曾經傾盡全力進行複習,準備通過升學考試、憑借自己的力量考上高中。

結果,他如願以償,終於以合格的成績考上了高中。但由於分心學習,他在圍棋上卻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東洋證券杯賽決賽上李昌鎬敗給了徐奉洙九段,在棋聖戰上則敗於劉昌赫九段。

從這兩次失敗的經驗中,李昌鎬認識到:隻有將精力集中於一件事上才能夠成功。多才多藝固然是件好事,但在像今天這樣複雜而更具專業化的時代裏,多才多藝不但不大可能而且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李昌鎬明白自己對於圍棋的一腔深情。他完全陷入圍棋當中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圍棋才是自己唯一想象專注的事業。

於是李昌鎬就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圍棋當中,終於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人人敬畏的“棋壇第一人”。

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曾說過:“每個人整天都在做事情。倘若你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做事就做了整整16個小時。其中大部分人一定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卻隻做一件。如果你們將這些時間運用在一件事情、一個方向上,一樣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