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沒有去上班,收拾行裝準備走人。這時人力資源部經理通知他過去,大概是結算工資吧。沒有想到經理遞給他一張調令說:“你今天到質檢部報到。”這怎麼可能?他拿著調令找到經理,經理說:“留你是因為你認真!明天要離開而今天仍能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這樣的員工難得!”
每一位追求成功的人都應該知道:如果認真地完成一項工作,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將會給他帶來最大的回報和滿足感。精益求精的精神對人是有所幫助的。
將事情做到最好,是成功必備的思想。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都不能夠馬虎,哪怕是最後一天、最後一分鍾。對於每一個人,對每件需要做的事情,都要達到盡善盡美。不是最好的,就不去做它;隻有最好、最完善的,才是被期望與接受的。
史玉柱說過:“他永遠隻做行業中的前三名。”而吉列刀片的總裁卻更有魄力,他說:“要麼第一,要麼第二,要麼退出。”傑克-韋爾奇在GE有一個著名的經營管理思想,就叫第一第二戰略,也就是隻保留在行業中處於第一第二的企業。
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好,任何值得做好的事,都值得做得盡善盡美。做事不認真、不努力,不爭取做到最好,最終必然會導致失敗。賺錢最多的商人、成就最大的藝術家以及最著名的作家,他們是不會在自己事業中偷工減料的。他們不會滿足於低質量的工作,即使這項工作無論做成什麼樣都不會獲得任何報酬。成功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粗枝大葉的工作帶來的損失將比眼前認真所帶來的損失更大,所以他們一定會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有了這樣的態度,才能夠取得成功,才能夠得到最好的回報。
1805年,拿破侖撤走了駐紮在英吉利海峽東岸的大軍,揮師直上多瑙河。盡管他日理萬機,腦海裏千頭萬緒,但他並沒有隻是簡單地下個命令,讓手下人去具體執行就撒手不管了。他對於各個細微的環節,甚至連那些下級軍官都認為太瑣碎而不願意考慮的事情,他都一一過問。甚至就在軍號吹響的前夕,他已經為每一支分隊都計劃好了明確的行軍路線、準確的出發和到達的時間。他在事先就對這些細節作了通盤的考慮,軍隊完全按照他的命令行動。
這次令人矚目的行軍的結果就是著名的奧斯特裏次大捷,就是這一個奧斯特裏次戰役,決定了歐洲未來幾十年的局勢。
努力將事情做到最好,這樣才能夠得到最好的回報。
有一位從日本回來的青年,想投資開一家餐館,他跑遍了整個城市,看了無數的房子,最後他從中挑選出十個,列為準店址。他把它們在位置、環境、布局等方麵的優劣列成清單,反複比較,從中優選出三個,然後把這三個店的位置、環境、布局及服務內容等方麵列成一個更為詳細的調查表,委托一家信息谘詢公司做市場調查,根據調查回饋,最後確定其中一個,接下來開始裝修。
這個青年對裝修公司詳細地講述他的意圖,對方耐心地聽著。他講得太詳細了,不僅店內所有的空間包括門廳、廚房、衛生間裏的每一個角落都不放過,而且店外街對麵的布置都想到了,簡直精細到極點。就連他的朋友後來都有些不耐煩了,覺得他怎麼變得這麼婆婆媽媽呢?
店終於按照要求裝修好了。走進店裏邊,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舒服,第二感覺還是舒服。你能想到的他全想到了,你沒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可這個青年還不放心,還請自己的朋友幫他挑毛病,看看店裏還有什麼令人不滿意的地方。
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勸他說:“趕緊開業。好家夥,從選店到裝修,不僅多跑了許多路,多花了許多錢,更重要的是,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可你還在這兒挑毛病。這要少賺多少錢呀?這早一天開業就早收入一天呀!”
可這位青年說:“正式開業還要等一個星期,從明天開始,我請朋友們來吃飯,全部免費,但有一條——每吃一次,至少要提一條意見。”
朋友以為他感激自己對他的幫助所以才請客,沒有想到他自有自己的一番想法:“因為在日本,不能讓客人等候超過5分鍾,不能讓他有任何不滿意的地方。現在開業,我沒有把握,所以我付費請谘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顧客來。如果你方便也請你來,多挑毛病,拜托了!”朋友極力勸他先開業,等到發現問題現改也來得及。可這位青年堅決不那樣做:“我不能拿顧客做試驗。我做過調查,開業最初七天進店的顧客基本上就是你店裏長期的顧客;如果你在這七天留不住顧客,你就得關門。”
朋友感到很不解。他解釋道:“做事沒有下次,隻有一次機會。如果第一次做不好,顧客肯定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請他們光臨了。”
這位青年之所以如此認真將事情做到最好,是因為他深深知道:隻有將事情做到最好,才能夠獲得成功。成敗隻此一次,沒有再一,更無再二。
這位青年的餐館後來的生意果然火爆,天天食客盈門,如果你事先不預訂,很多時候連位置也找不到。
隻有將事情做到最好,才能夠得到別人的信賴。也隻有將事情做到最好,才能夠有不尋常的收獲。
做到極致,小事成就大事
生活和工作中,許多人都不屑於做小事。但古人說的就很好:“一室之不治,何家國天下之為?”也許他們都忽略了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
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幾件事情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從搬運工到哲學家,從奴隸到將軍,從凡人到偉人,都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達到的,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長期的追求、長期的積累、長期的磨煉才能夠達到。
1997年,微軟公司在日本東京的帝國飯店進行一個新產品的全球首發儀式,唐駿作為主設計師,參與了接待比爾-蓋茨的整個過程。
在首發式上,比爾-蓋茨要作一個演講。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想:作演講那就作吧,反正比爾-蓋茨經常登台演講,對他來說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何況,唐駿身為一個設計師,完全不用管比爾-蓋茨演講的效果如何,因為那不是他的工作職責。可是,唐駿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比爾-蓋茨的演講達到最佳效果。
為此,唐駿特意研究了美國總統演講的方式,包括他們上台之前是怎麼走的,哪一種方式最好。之後,他畫了一排腳印,隻要比爾-蓋茨沿著腳印就可以走到一個非常合適的位置,距離觀眾非常合適,讓觀眾感到更親近,演講效果也會更好。
不僅如此,在比爾-蓋茨為演講作準備的時候,在外麵等著的唐駿並沒有像其他同事一樣,趁著空閑到走廊裏抽根煙放鬆一下,而是一直在門口守著。因為他想,比爾-蓋茨不懂日語,萬一有什麼事,一定需要幫助。
果然,過了一會兒,比爾-蓋茨想去洗手間,但因為服務生不懂英語,他沒法問清楚洗手間的位置。這時,唐駿立即過去用日語向服務生問清楚洗手間的位置,然後親自為蓋茨帶路。同時,考慮到洗手間離會議室比較遠,他怕比爾-蓋茨迷路,特意在洗手間外麵等比爾-蓋茨出來再帶他回去。
不要說比爾-蓋茨,換了任何人有這樣的下屬,都是莫大的安慰,都願意把機會交給這樣的人。想一想,比爾-蓋茨作過那麼多次演講,為什麼為了讓他的演講效果達到最佳而在舞台上畫腳印的卻隻有唐駿一個人?真的是唐駿就比別人都聰明嗎?未必。隻是別人缺少他把小事做到極致的那種精神。
在實現成功的過程中,除了要不斷激發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熱情、有意誌、有毅力等之外,還應該搭上把小事做到極致這一成功的快車,實現自己的目標。
“自立者,天助之。”這是一句很好的格言,上天從來不會幫助懶漢。沒有平時的積累和總結,當機會來臨的時候隻能夠一次又一次地與之錯過。短短的人生有多少事情可以重來呢?企業營銷和策劃的時候,常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產生創意。一般來說這個時間為短短的三天,如果三天過後還不能有創意的話,那麼花再多時間去想也是枉然。但是你要知道,做這一行的人都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立即產生傑出創意的能力”。這不是很矛盾嗎?其實不是,如果你知道他們在平時做過多少次的調查,記錄過多少次自己新奇的想法,你就會明白,如果平時不去積累素材,要在瞬間內產生偉大的想法都是癡人說夢。
而且,在你看來也許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於有心人而言就是難得的機遇,也就是說,即使是機遇,也不是什麼人都能看得見、抓得住的,這需要平時積累的一種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