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暗河(1)(3 / 3)

初春,是羊群中騷動的節令。到了草長花要開的時候,羊們變得“反群”了。用牧人們的話說,這時的羊們要戀愛、婚配了。接著便發生了許多故事。一隻高大的北大荒種羊,愛上了一隻澳大利亞改良羊。北大荒種羊體高腰長,分的英俊,澳大利亞羊則四肢粗枉,頭小縮脖,周身都是肉,毛濃密如絲。倘若那母羊是出現在那塊澳洲的草地,還有幾分得意,可它偏偏是在北大荒的草地上,耐不住那隻英俊瀟灑的本地羊的誘惑,便兩眼直直地一直追蹤著那隻種羊。好在那種羊雖然英武,性情卻也溫和,竟然就被這澳洲羊挑逗勾引得沮喪地尾隨左右,到底做了一場異國夢。

說不清羊們用什麼語言來表示相愛或如何相約在黃昏的草地上。也許是一聲輕輕的呼叫,或一聲噴鼻,便是這戀歌的吟唱和傾吐了。總之,它們彼此心領神會了,一前一後地走在北大荒的荒地上,任愛河在心中流淌。

小羊羔誕生了,這既是羊們的喜事,也是牧人的喜事。這個黏糊糊、濕漉漉,帶著血跡的醜陋的小東西來到這世界上,使這草原又多了一個小小的精靈。它很快就站起來了,本能地將唇和舌接觸母親的香香的乳頭。從那裏它猶如從大自然的岩層深處獲取了生命的汁液,那汁液很快就轉化為她自身的血肉,她感到了一種血的流動,她的肌肉漸漸地飽滿豐盈起來,毛也變得雪白雪白。

當羊羔人群以後,那澳洲羊樂而不思子,母性淡薄,竟想逃避神聖的職責,大有嫌棄子女之意,有時當那羊羔走近時,它便凶狠地抬起了雙腳。當然,它也有自己的苦惱,它是想過早地尋求一種風流,從而過得浪漫一些。這些隻到它滿鬢清霜時才思悔改。不過,細心的牧人雖然一度代替了它的義務,卻也紿了它種種懲罰。直到它感到孤獨,思子心切,才善罷甘休。

的確,這北大荒的草地是養育生命的,那些羊們很快就長起來了,它們一批一批地被帶走,又一批一批地長起來,總也沒有窮盡,倒是越長越多了。如今內蒙古的、四川的、新疆的,就連江蘇和廣東的羊也來安家落戶。當然,還有更多的澳洲新西蘭羊,乃至美國、法國的良種細毛羊和具有現代氣質的“閨秀羊”,也來到了北大荒這塊寶地,從而使這裏的羊群更加壯大。

有人說,這裏是羊的世界,羊的樂園。不過,無論羊的品種和數量有何變化,人們卻總是喜歡那些純種的北大荒羊,它們是真正的草原精靈。

進入北大荒,有振奮,有壓抑,有收獲,有失望,尤其和人相處,經曆了那場生與死的考驗,感情是豐富而凝重的:

1990年7月於北京安貞西裏獲全國優秀散文二等獎(1992年)發表於《中國人口報》、《北京晚報》

激揚文字(評論)

那些文學狂人惟我獨尊,喋喋不休地自我吹捧,以狂作為宣傳自我、抬高自己的手段,想通過否定偉人、謾罵前輩來使自己出名,隻能適得其反。

——讀《十作家批判》

一部研究艾青的好書

——讀《艾青的跋涉》

艾青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作家,也是世界現代文學史上的大作家。艾青的頭上戴著詩歌泰鬥的桂冠,受世人崇敬,其思想、人格和作品,自然地成為人們渴望了解和研究的對象。

然而,盡管在中國和世界有許多人、甚至許多專門藝術機構在研究艾青,但真正尊重曆史的真實,全麵係統地不加任何矯飾地反映和描寫艾青的為人,再現艾青一生的坎坷經曆,以至艾青作品產生時的人生際遇、思想感情和曆史背景,卻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著名漢學家稻田孝在研究艾青時就曾抱怨說:“對於遠隔重洋的熱愛和研究艾青的外國人來說,最大的困難莫過於缺乏豐富而翔實的資料,無法沿著詩人的足跡從事調查、采訪和溯本尋源的工作。處於這樣的情境,要深入研究艾青,真有如沒有燈籠摸黑走路一樣。因此,我越來越強烈地渴望能夠有一部具有史料價值的艾青研究專著的出版。我相信,許多外國的艾青研究者也都有這樣的渴望。”稻田孝先生道出了許多艾青研究者的真實心理,同時也為全世界艾青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課題,最近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周宏興先生所著《艾青的跋涉》一書,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而且先世人一步,在研究艾青方麵有了長足的進步和較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