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猶太人的思路跟一不一樣(2)(3 / 3)

香蕉保存不當,外形發生改變,商品本來因之降價合情合理,但普洛奇采用瞞天過海的計策,利用美國人求新奇的心理,把本地香蕉喚作“阿根廷香蕉”。此香蕉便因物以稀為貴而形成優勢,價格自然上漲,人們卻蒙在鼓裏。

在實際經營活動中,猶太商人同樣也會遇到種種規則與經營目標發生衝突形成兩難的情境,但同一些喜好偏執於一端的其他商人不同,猶太商人的基本策略是化兩難為兩全。

5.創新者生,墨守者死

鬥轉星移,四時更替,一切客觀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邁向未來的腳步若是循規蹈矩,便會鬧出“刻舟求劍”的笑話。“創新者生,墨守者死。”事物是發展變化的,隻有變化才能生存,也隻有跟上時代的變化才能求得發展。要有變化就需創新。

猶太人善於思考,因此他們在商業上才會有此突出成就。如果我們生搬硬套他們的掙錢之道,而自己不去思考,一定會像下麵的法國人一樣可笑。

有一次,兩個法國人和兩個猶太人搭火車旅行。法國人很單純,每人買了一張票;而猶太人精打細算,兩個人隻買了一張票。法國人見到這種情形,就問猶太人:“你們隻有一張票,那列車長來查票時,你們怎麼辦?”猶太人神秘地笑而不答。

上了火車不久,便傳來列車長查票的聲音。隻見兩個猶太人擠進一間廁所。列車長查票,來到他們的車廂,敲了敲廁所的門,說:“車票看一下!”門開了一條縫,一隻手拿著一張票伸出來。列車長怎麼也想不到一間廁所內竟會躲著兩個人。他看過了票,說道:“嗯,好了,謝謝!”又把票從門縫中塞了回去。

到了目的地,他們4人玩得很盡興。踏上歸途買票時,兩個法國人心想:“早上來時,猶太人的方法真不錯……”於是他們經過討論後,決定也買一張票。輪到猶太人時,隻見他們搖搖頭,說這次就不買票了。

上了火車,兩個法國人期待著:不知道又有什麼好方法。說時遲,那時快,列車長又來查票了。法國人顧不得觀看猶太人的新招數,兩個人趕緊鑽進了廁所。又是“咚咚”兩聲,猶太人敲了敲廁所的門,門應聲而開,一隻手拿著一張票,從門縫中伸出來。猶太人說道:“嗯,謝謝!”

兩個猶太人拿了票,立刻往前一節車廂的廁所奔去。

法國人本想學猶太人的做法省點錢,沒想到丟了一張票。所以,對任何事情都需要獨立思考,不思考就會犯錯誤。而反過來猶太人卻很善於思考,回來時甚至票都省掉了。在法國人想到一時,猶太人早就想到了二。

猶太人在法庭上是這樣規定的:如果所有的法官都一致判定某個人犯罪,那麼這個判決是無效的。因為都是一樣的觀點,說明這個案子大家都隻看到了一個方麵,而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方麵,因而大家的觀點都是片麵的,不具有客觀性。如果一部分法官認為是有罪的,而另一部分法官認為是無罪的,那麼這個判決就被認為是客觀的,是有效的判決,因為有不同的觀點出來,證明大家是從各個角度看問題的,是比較全麵、客觀的評價。

同樣,在作證的時候,至少必須有三個證人出具證明才可以證明這個人是否有罪。因為這三個證人是從不同的角度來闡述這個人的犯罪情況,因而他們的意見可以采納。

善於思考,專心自己的事情,把時間用在你真正需要用的地方,因為衡量人的工作價值不是看你勞動的多少,而是看你付出的實際有效的勞動創造的成果有多少。

沃爾夫森是一個移居美國的猶太舊貨商的兒子,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時,被譽為金融奇才。他從負債經營開始創立了自己的實業道路。他向人借了10000美元,買了一家廢鐵加工場,將之變成了一個贏利很高的企業。剛過28歲的沃爾夫森,財產一下突破了百萬美元的大關。

1949年,沃爾夫森以21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首都運輸公司,這是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一套地麵運輸係統。沃爾夫森有能力把虧損的企業辦成高贏利的企業,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這一次,還沒來得及做到這一點,沃爾夫森就公開宣布,公司將要增發紅利。諸如此類的手法,本身並沒有特別出奇的地方,隻是沃爾夫森發放的紅利超過公司這一段時間裏的贏利。這等於說,他以貼出公司老底的辦法,來製造企業高贏利的假象,借此策動人心,讓公眾產生對該企業的過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