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猶太人的學識跟你不一樣(2)(2 / 3)

猶太民族的好學作風成了他們的曆史和民族的一個顯著標誌。

在公元前5世紀時,波斯王國駐猶太地區的總督聶赫米瓦曾說過:“這一個地方不僅有很多圖書館,在圖書館中更是經常擠滿了看書的人。”他的話不知不覺中印證了猶太民族的好學。

猶太人把書本當作寶貝。在古代,書往往被猶太人翻看得破破爛爛,但是他們仍然舍不得扔掉,一直要等到整本書都七零八散,字跡模糊不清,再也不能翻閱的時候,四鄰才會聚到一塊,像埋葬一位聖人一樣,恭恭敬敬地挖一個坑,把這本書埋掉。

生命可以終結,學習不能終止。猶太人認為學習可以讓人獲得生命和更多的獎賞。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在以色列,有一個人的兒子對學習毫無興趣,他的父親最後不得不放棄努力,而隻是教他《創世記》一書。後來,敵軍攻打他們居住的城市,俘虜了這個男孩,把他囚禁在一個遙遠的城市。

愷撒來到了這個城市,視察男孩被囚的監獄。在視察時,愷撒要求看一看監獄中的藏書。結果,他發現了一本他不知道怎麼讀的書。

“這可能是一本猶太人的書,”他說,“這裏有人會讀這本書嗎?”

“有,”典獄官答道,“我這就帶他來見您。”

典獄官把男孩找來,說:“如果你不能讀這本書,國王就會要你的腦袋。”

“父親隻教過我讀這一本書。”男孩答道。

典獄官把男孩從監獄裏提出來,把他打扮得光鮮亮麗,帶到愷撒麵前。皇帝把書擺到男孩麵前,年輕人就開始讀,從“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一直讀到“這就是天國的曆史”。

這是《創世記》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一部分。

愷撒聽著男孩讀,說道:“這顯然是上帝,賜福的上帝向我打開他的世界,要我把這孩子送回到他父親身邊。”

於是,愷撒送給男孩金銀,並派兩名士兵把男孩護送回到他父親身邊。

拉比們又用這個故事教育人們說:“盡管這孩子的父親隻教他讀了惟一一本書,賜福的上帝就獎賞他了。那麼,想一想,如果一個人不辭辛苦地教他的孩子讀《聖經》、《密西拿》和《聖徒傳記》,那他得到的獎賞該有多大呀!”

去獲得上帝的獎賞,這就是猶太人死後也要讀書的死理。猶太人認為到達天國以前,人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即使是一位最偉大的拉比,也不例外。學問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猶太人一向認為肯學的人比知識豐富的人更偉大,直到今天,所有的猶太人仍秉持著這種信念。

4.讀書不棄分與秒

許多年前,一位基督教徒想要雇一輛馬車,但是他遍尋了廣場的一周,隻看到一排猶太人的馬車,卻沒有看見車夫的人影。

於是他問在一旁玩耍的小孩:“車夫哪去了?”小孩指著附近的一個俱樂部說:“在那裏邊。”基督徒便順著小孩所指點的方向走去,等他進入這間狹窄的屋子的時候,他發現所有的車夫都在學習《塔木德經》。這位基督教徒很奇怪,於是發問道“你們為什麼在這裏學習呢?現在不是該工作的時間嗎?你們為什麼不等到真正空閑的時候再學你們的《塔木德經》呢?”

其中一個車夫翻開《塔木德·艾博特》大聲得念道:“不要說等我有空閑時我就讀書,恐怕你是不會有空閑的。”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猶太人對於學習是很看重的,不僅如此,他們還主張學習就要及時,不能挑時間。《塔木德·艾博特》裏說:“不要說等我有空閑時我就讀書,恐怕你是不會有空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