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猶太人的學識跟你不一樣(3)(1 / 3)

事實上,每個人都存在著“潛能”和“經驗”,每個人都有其可發揮作用之處。拿破侖有句名言:“世上沒有廢物,隻是放錯地方。”有許多人往往認為自己沒有“經驗”和“潛能”,沒有成功的本領。這明顯失之於消極。他們不懂得“經驗”有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直接經驗是自己的實踐總結,間接經驗是別人的經驗。有了經驗可以少走彎路,事半功倍。為此,善於自我挖潛的人,懂得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學習別人的經驗,其失誤就較少,工作效率也較高。有了經驗的人,他也懂得怎麼去挖掘自己的潛在力量,不至於漫無方向,束手無策。

“經驗”實際上亦是“知識”吸收知識,不一定要從正規教育和教科書中得來,從艱難困苦中磨煉出來的經驗、知識,比從課堂或書本上得到的會更有用。如美國總統林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但他的知識經驗卻是超群出眾的;猶太人伯林納沒有讀過大學,但他創造發明的技術比博士和一般科學家還多,他發明的電話受話器比愛迪生還早,他一生發明了許許多多的新技術新產品,被稱為“美國最有價值的一位公民”。這都是他們勤奮好學,善於總結自己和別人的經驗,挖掘自己的潛能的結果。

猶太人明白,人的經驗和知識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的。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說的,“人不是生而知之,教而後知”。一個人因生活或工作經驗不足、知識不夠而招致事業的失敗,千萬不要失望和氣餒,而應該采取補救的辦法,隨時隨地記你所當記的,學習你所當學的。如愛因斯坦,他雖然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但他同樣感到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不足。他明白,知識的海洋浩瀚無邊,僅數學這門學科,就分成許多專門領域,每個領域都能費去一個人短暫的一生時光。他在創立相對論時,深感自己的非歐幾何知識不足,他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奮鬥目標,而立誌專攻非歐幾何,補足這方麵知識,最後終於創立了聞名世界的相對論。

不僅科學技術領域,經商也如此。許多商界的巨子,都是由於不斷地努力充實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知識,才一步步地攀登到最高的位置,走上發跡致富之路。猶太人比奇特爾,從德國移民到美國時,兩袖清風,既沒有資本,又沒有專業知識。為了生活,他從事一些家庭維修業,如廁所、水龍頭、窗戶的維修等。他沒有經驗,悄悄到一些工地觀察別人怎麼安裝和建設這些工程。他自己也找了有關的書籍學習這方麵的知識,把自己的精力和潛能全部挖掘出來。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比奇特爾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建築工程集團,年收入超過百億美元。

猶太人形成一種好學風氣,他們寧可克製自己的遊樂,忍耐艱辛,而對充實自身的經驗和知識卻肯大量投資,絕對不會吝嗇。他們明白,工作經驗和知識的充實可把自己的潛能充分地帶動出來,這成為事業成功的財富。總之,工作上的經驗和知識,加上自身的潛能,是一個人的最寶貴財富,它是引導你走上成功的康莊大道,是打開財富之庫的鑰匙。

6.用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

猶太人有一句名言說:“最值得尊敬的人是能夠彎下腰向別人學習的人。”

有人說:腰杆挺直,是為了正氣人生;而彎下腰,則是為了虛懷若穀。虛心向別人學習,從別人的身上找到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自己得到更加的完善,這樣的人確實值得別人尊敬。

猶太人說:“智慧的人就是那些向每一個人學習的人,每個人都是你的教師。”

所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都有自己的長處,也都有自己的不足,所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學習的最佳方法。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我們不可能經曆所有的失敗再去成功。因此,別人的錯誤和失敗也是我們不可多得的財富,能夠繞過絆倒別人的障礙是成功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