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特就這樣把銀行星期天停業的時間給賣了。這一天,去銀行要求兌付的人會被銀行“暫緩付款”的一句話擋回,空頭支票不會被打回來。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個星期一的早上給自己的賬號存人足夠多的錢,以兌付他星期六所開出的支票。他這種拖延付款的辦法,沒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權利,調動了遠比他實際擁有的資金多得多的資金。
讓人尤其敬佩的是,巴納特讓持有空頭支票的鑽石賣主總是在星期一上午就收回了全部貨款。
創業初期如果沒有這麼一招,巴納特永遠隻是一文不名的巴納特,絕對不會躋身世界富翁排行榜。
裏治曼家族也是同樣的例子。裏治曼家族在加拿大和美國有許多地產。同時還在加拿大開發石油,該家族資產超過百億美元。但裏治曼兄弟的發跡隻不過三四十年,發展迅速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一次次先於他人從事某個行業,充分顯示出了猶太人經商的高超本領。
裏治曼兄弟的祖父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他知道本行是發不了財的,所以他教育兒孫們不要再步他的後塵,他語重心長地對幼子說:“森姆,你一有機會就要做個商人,這是我們猶太人的本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森姆輾轉歐洲各城鎮,過著極艱苦的逃難生活。戰爭結束後,森姆在巴黎住了下來,他用僅有的幾十個法郎為本錢,在街邊流動擺賣香煙、糖果之類的小商品。不管白天黑夜或風雨交加,堅持擺賣。經過幾年的臥薪嚐膽,森姆的小生意做得有起色了,他就租了一個小鋪子開店。後來,他的子女們也長大了,長子阿爾撥·裏治曼,次子保羅·裏治曼,三子拉富·裏治曼都可以成為小店的助手。他們一家人起早貪黑地經營,幾年後,家庭條件大為改觀。
後來,森姆帶著全家人遷往加拿大生活,經營瓷磚生意,然後以瓷磚生意作為跳板,經營建築材料、裝修材料,並期望將來能夠進人地產業市場。
20世紀60年代初,森姆退休了,讓兒子們放手大幹。而這時候的加拿大工商業迅速發展,特別是多倫多市。由於當時最主要城市蒙特利爾的法國後裔鬧獨立,很多廠商轉移去多倫多市投資或經營,這樣刺激了多倫多的房地產業連年成倍增長,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裏治曼兄弟認識到進入地產業時機已經成熟,就立即把大量資金投入地產業,自購土地進行廠房倉庫建築,然後將其出售或出租。到1963年,他們已成為多倫多屈指可數的巨子。
1965年,裏治曼兄弟以2500萬加幣搶先收購了一家麵臨倒閉的房地產公司,從中獲得600英畝的地產和幾幢巳落成的住宅大廈。裏治曼兄弟利用這塊地皮及樓宅,發展商業和住宅區,用於出租。由於購人成本低,建成後出租率高,租金不菲,為此獲得了極豐厚的利潤。
在多倫多市的房地產業開發成功後,裏治曼兄弟又不失時機地向溫哥華、渥太華、蒙特利爾等大城市滲透,在加拿大各城市投資,建築樓房,其中的大多數用於出租,少量用於出售。到20世紀70年代,房地產市場趨於飽和,裏治曼兄弟又及時撤資,從房地產業中悄悄退了出來。
20世紀70年代牛期,美國紐約出現了金融危機,經濟呈現混亂局麵。許多財團因資金流通不暢,慌了手腳,紛紛把產業出售,以圖應急。裏治曼兄弟憑其機敏的眼光和經驗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於是果斷地投入3.2億美元,在紐約最繁華的曼哈頓地區購入8幢商業大廈,不到10年時間,這8幢大廈升值至30多億美元。緊接著,裏治曼兄弟用15億美元在紐約興建“世界金融中心”,大樓建成後,幾年間,收入的租金就超過了10億美元。
時間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加拿大海灣發現有石油蘊藏。這時候,有一家加拿大海灣石油公司因為資金不足,在尚未正式投入生產之時已難以為繼了。裏治曼兄弟又馬上以30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從此,裏治曼集團涉足石油業,效益可觀,裏治曼兄弟也成為了加拿大的首富。
怎樣合理利用時間也是猶太人同樣關心的問題。
對時間的極端重視,使猶太人在處理時間問題上十分認真。猶太人對時間的理解也是很有趣的。藤田先生講過這樣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