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企業家的意義在於打破行規(2 / 3)

黃尾並沒有采取這種“市場競爭”的戰略模式,而是打破行規進入到了“市場創造”的戰略模式。大部分公司都是市場競爭型的戰略模式,研究怎麼把我現有的產品賣給新的客戶,怎麼從競爭對手那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通過和競爭對手的廝打來獲得競爭的勝利。

你不僅要做“市場競爭型”公司,這個很重要,但是從公司的整個戰略層麵,還要做“市場創造型”公司。做市場創造型公司是指我們要去找到新的市場需求,比如黃尾葡萄酒,葡萄酒原來都是商務人士喝的,現在它把葡萄酒給那些年輕人喝,給過去愛喝雞尾酒的人喝;喝葡萄酒也沒有必要局限在正式場合,也可以在打撲克時喝,也可以在泡溫泉時喝。這就是打破行規發現藍海。

那麼,如何才能快速做到這一點呢?我們再來看看黃尾葡萄酒的方法,這個方法叫“戰略布局圖”,就是把既有行業的戰略布局打亂,重新布局一次,其核心舉措就是“加、減、創、除”:

加,就是在既有的某些行規上加高,哪些因素應拉高到遠高於行業標準?黃尾葡萄酒的價格高於經濟型葡萄酒,同時在銷售環節讓零售商充分參與進來。黃尾讓零售商店的員工穿上澳洲特色服裝,打扮成黃尾的形象大使。同時黃尾還在葡萄酒中增加了甜味,讓葡萄酒入口不幹澀。

減,就是大幅度降低某些既有的行規,哪些因素應降低至遠低於行業標準?比如黃尾大幅度降低了葡萄酒行業一貫注重的丹寧工藝、橡木發酵、年份品質、莊園聲望等。黃尾葡萄酒也大大減低了葡萄酒的種類,剛開始隻有2款產品。

創,就是創造些新的行規,從別的行業引入哪些行規到目前的行業中來?黃尾創造了行業的三個新因素:易飲、易選、刺激有趣,在營銷上把雞尾酒的消費內涵植入到了葡萄酒中。

除,就是去除某些行規,行業內哪些習以為常的行規應該消除?黃尾在包裝上非常簡單,去除了傳統葡萄酒的形象標誌,瓶子上也沒有注明葡萄園產地,包括釀酒工藝術語和榮譽獎項。

很多人在剛剛看完黃尾葡萄酒的案例後,都會有個疑問:這款葡萄酒是不是很便宜?銷量很大,如果價格低,也許盈利能力並不好。這款葡萄酒在價格上的確無法和拉菲這樣高檔的波爾多葡萄酒相比,但是它的定價卻高於一般的經濟性葡萄酒。為什麼?

因為他創造了很多差異化,給它的目標顧客群帶來了很多“高價值”。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成本也非常低,既做到了“高價值”也做到了“低成本”,因此其盈利能力遠遠超過了其他葡萄酒企業。

奧妙就在這裏:“加”和“創”是提升“高價值”的,“減”和“除”是獲取“低成本”的,比如由於黃尾一開始隻推出了兩種葡萄酒供選擇,就減少庫存,並盡可能提高庫存的周轉次數,營銷成本和物流成本都大大降低,同時幹紅和幹白的瓶子都是一樣的,也降低了製造成本。

既做到高價值又做到低成本,就是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一書中所描述的“太極”思維:“高瞻遠矚的公司不受二分法的限製,而是用兼容並蓄的方法讓自己跳出這種困境,使它們能夠同時擁抱若幹層麵的兩個極端,它們不在非黑即白之間選擇,而是想出方法,兼容黑白。”

中國的太極圖是一個圓圈被一條曲線分成兩半,一半白一半黑,俗稱陰陽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果你嚐試通過太極圖的圓心任意劃一條直線將之分成兩半,任何一半中都包含陰陽兩個因素,絕不存在孤立的沒有內在矛盾的成分。

跨界創新和跨界打劫

總體上說黃尾葡萄酒還是在產業內打破行規,並沒有跳出產業之外,更多打破行規的經典案例來自於行業之外:一種是比較溫和的跨界創新,另一種是比較激烈的跨界打劫。

2006年,我為了幫助碧桂園做上市前的戰略規劃,走進了其創始人楊國強的辦公室。你根本無法相信這就是他的辦公室,裝修得很簡陋,還要和女兒楊惠妍共用。他的老板桌很小,也許隻能算是個辦公桌。書櫃很大,擺滿了書,辦公室裏有一個很小的臥室和衛生間。

除了簡陋之外,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有一點:他的衛生間裏堆了很多書。我和楊國強麵對麵對下,他開始跟我分享他的創業曆程,我發現楊國強是位跨界創新的高手。讓我無比感慨的是,優秀的企業家都是極其富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敏感度,他們的學習速度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些大學的教授,那些人隻能跟在他們後麵做些理論總結而已。

1992年,碧桂園成立,楊國強從他過世的兄長手中接下了一個爛尾項目,開始了大膽創新,導入“教育”產業,與北京景山學校成功合辦廣東碧桂園學校,以教育啟動房地產,以學校為依托,楊國強的房子很快就賣出去了。

原來,教育是教育,地產是地產,而楊國強跨界創新開創了一個新的地產模式,把地產和其他產業融合在一起,開創了教育地產的先河。後來,他又嚐試在地產中融入更多其他產業,比如五星級酒店等,這也是碧桂園倡導的“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的關鍵所在。

楊國強的實踐非常符合經濟學家熊彼特所描述的企業家特質,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係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這種“新組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獲取超額利潤,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社會不斷地實現這種“新組合”。

除了跨界創新之外,還有跨界打劫,例如一個行業發生的創新摧毀了另一個行業。沃爾瑪已經開始關閉其超市了,因為諸多像天貓這樣的網站正在打破傳統超市的行規,打破行規開始打劫!蘋果公司在2003年4月推出了iTunes 音樂商店,到2011年10月,蘋果就出售了160億首/次的歌曲,並擁有世界上最大型的音樂目錄,原來的音像分銷店不得不銷聲匿跡。

很多產業開始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陷入這樣的跨界打劫的困境:柯達膠卷被奧林巴斯這樣的數碼相機給打劫了;正當數碼相機企業剛剛開始享受“跨界打劫柯達”的勝利喜悅時,他們的厄運卻來得如此突然,帶著攝影頭的諾基亞手機就來了,很多人開始用手機替代數碼相機拍照;諾基亞手機快速增長成為全球老大,地位未穩,又被來自計算機領域的蘋果公司給打劫了,iPhone革命以來,拍照更多地是為了社交和展示自我,智能手機改變了我們拍照和分享照片的方式。

在中國,這種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在加速傳遞:曾經的中國郵政被中國電信給衝擊了,很快中國電信又被中國移動衝擊了,現在中國移動又被騰訊的微信衝擊了。

2007年,我被邀請到中國銀行某省級分行講戰略課程,當時我給他們出的研討題目是:“如果google也做銀行,你們該怎麼辦?”幾乎所有的學員都認為我是個瘋子講師,google怎麼可能去做銀行?即使做了,又關我們什麼事?google也許不會去做銀行,但是這代表著互聯網對傳統銀行業存在衝擊。傳統銀行業其實是個大中介,把存款人的錢通過一個中介借給貸款人,如果google直接把存款人和貸款人直接聯係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