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徐庶送行的時候,又流了一大把眼淚,送了一程又一程,終於感動得徐庶許下了“縱使曹操相逼,庶亦終身不設一謀”的諾言,所以後來有“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說法。更重要的是徐庶臨走前還推薦了諸葛亮,並親自繞道臥龍崗進行勸說。劉備失了徐庶卻賺了個諸葛亮,不定怎麼偷著樂呢。後來曹操派徐庶去勸說守在樊城的劉備歸降,徐庶卻把曹營的部署戰略全盤說出,為劉備又立了一功。事實證明劉備的這一著棋是留對了。
無獨有偶,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也不乏這樣好聚好散的例子。中國有句古話叫“好馬不吃回頭草”,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最著名的“好馬”是現任公司資深副總裁、中國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陳永正。當初他向公司提出辭職,上層領導並沒有指責他,反而很謙遜地詢問是什麼原因使他辭職的,主動從自己內部找問題,表示以後一定會以此為戒,並歡迎他有機會再次回到公司。陳永正在去其他公司工作了一年之後重返摩托羅拉公司並擔任了中國公司的總裁職位。
看來好馬還是可以再吃回頭草的,關鍵在領導者是否妥善地處理好了“散”的問題。老員工已經熟悉了公司業務、企業文化,比起新員工來,可以降低不少招聘和培養成本,而且他們在離開公司的期間學會了很多新經驗和新方法,可以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隻要好說好散,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派得上用處。
中國的管理者凡事都盡量維持和諧,尤其突顯在“散”的問題上,總是廣結善緣,能和和氣氣地說再見就和和氣氣地說,盡量別撕破臉。等待時機,能讓人家回頭是最好,即使不回頭,造成身在曹營心在漢,關鍵的時候能派上用處也是很理想的了。
中國的領導者有的看上去好像總是高高在上,威嚴至極。其實,在大多數領導者的心裏,他們總是在努力營造著一種更加輕鬆的氛圍,畢竟人的潛力隻有在輕鬆的環境中才能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國事就是家事,那麼,自然要使下屬們盡量在家的氛圍中出謀劃策,為國盡力。於是領導者放下架子,走到下屬中去,以盡量平等的姿態營造出一種溫馨的家庭氛圍,給予他們家庭式的關懷。
五代十國後期,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去世後,他的兒子柴宗訓繼位。年少的柴宗訓無力駕馭政局,不少人趁機密謀策劃政變。趙匡胤在石守信、王審琦、劉廷讓等人的支持下,發動了“陳橋兵變”,奪得了皇位。趙匡胤做了皇帝以後,認為經常和大臣們聯絡感情,可以幫他坐穩江山,所以在位的16年中,他經常微服出行,私訪臣子。
趙普是趙匡胤在攻下南唐軍事重鎮滁州後結識的,趙匡胤深為趙普的為人和學識所打動,就把他召入幕府,成為自己的第一謀士。趙匡胤登基的第二年,就提拔他做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天,趙普退朝回來時天色已晚,大雪紛飛,北風怒號,趙普畏懼天寒,就早點上床休息了。快到半夜時,忽聽見仆人在門外叫他,說是有客人要見他。趙普睡得正香,就讓仆人告訴那人明天再來。仆人出去一會,又進來說那人讓他親自出去,一看就知道了。趙普清醒了些,感覺有些蹊蹺,就穿好衣服出門去看看來人究竟是誰。雪下得很大,他來到門口,正看見一個人身披狐裘大衣,身材偉岸,借著燈光一看,竟然是皇上趙匡胤。那人說:“宰相睡得好香啊!”趙普嚇得“撲通”一聲跪在雪地裏,慌忙說道:“罪臣不知皇帝來此,未曾遠迎,請皇上治罪!”趙匡胤扶起趙普,兩個人一起往屋裏走,趙匡胤邊走邊說:“我還約了皇弟匡義,他馬上就到了。”這時門外響起了腳步聲,晉王趙匡義踏雪而來。君臣三人落座以後,趙普以為趙匡胤會說出什麼國家大事來商量,不料,趙匡胤卻笑著說:“如此寒冷天氣,要是有羊羔肉來烤,再喝上幾杯美酒,就不懼怕寒冷了。愛卿家可有此物啊?”趙普趕緊命人燒起炭火,拿來美酒,與皇上對飲。
酒喝了一半,趙普見趙匡胤興致不錯,就小心翼翼地說:“深夜天寒,陛下怎麼還有興致來臣家呢?”趙匡胤放下酒杯,說道:“唉,我睡不著啊!我這一榻之外,都是別人的地方,所以才來找愛卿你說說話。”趙普心中十分感動,立即說道:“是不是北漢、契丹、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和荊南這些邊患?現在中原已定,正是南征北伐的時機,陛下打算怎樣出兵呢?”趙匡胤說:“我想先拿下北漢的都城太原。”趙普沉思了一下,說:“太原是北方要塞,扼西北要衝,如果我們攻下太原,吞並北漢,那麼契丹的邊患就壓在了我們肩上。不如先取他國,留著北漢替我們抵擋契丹”。旁邊的趙匡義大笑著說:“宰相果然高見。皇兄曾經和我談過,自五代以來,連年戰火不息,國庫空虛。我們如果先打下巴蜀、江南等地區,那我們的收入就會源源不斷了。北漢和契丹接壤,可留下它作我們的北方屏障,等我們國家富強了,再拿掉它也不遲。當年周世宗手下大臣王樸曾獻計說先南後北可定天下。可惜王樸已經死了,所以皇兄特來問你。你的計劃極有見地,看來隻要我們君臣同心,天下可以平定了!”趙普聽到這話,趕緊說:“皇上英明神武,又能對臣坦誠相見,臣自當竭力而為。”果然,趙匡胤按照這個計劃平定了江南。
對自己經常微服私訪之事,趙匡胤曾對趙普說過:“朕年輕的時候就愛交朋友,常去別人家做客。現在微服私訪,倒不是為了查看大臣們的行為,如果想查看你們,朕就不用親自出來了。朝上是君臣,下殿是手足,朕這樣做不過是想和你們多加親近罷了,不要多慮啊。”不隻是趙普,幾乎朝中所有的親信大臣,趙匡胤都曾親自微服私訪過,人人都對他心存感激,終宋太祖之世,沒有一個親信大臣變心叛亂的,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自古以來,君臣關係都是一個讓曆代統治者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讓臣子們忠心為自己效力呢?自己和臣子之間要保持一個怎樣的關係呢?太近了,感覺有失皇帝的尊嚴;太遠了,臣子們尤其是幫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們就會有怨氣,難免會有異心。宋太祖趙匡胤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經常到大臣家微服私訪,嘮家常,在無形中營造了一種家庭式的溫馨氛圍,感受到隻有在家裏才有的關懷,這不僅融洽了君臣關係,更激發了下屬的潛能。
日立(中國)公司把“婚姻介紹所”搬到公司裏麵來,其目的也正是在此。
在日立(中國)公司,老板很重視員工的婚姻大事,他在公司內就設立了一個專門為員工架設“鵲橋”的“婚姻介紹所”。一個新員工進入公司,可以把自己的學曆、愛好、家庭背景、身高、體重等資料輸入“鵲橋”電腦網絡。當某名員工遞上求偶申請書,他(或她)便有權調閱電腦檔案,申請者往往利用休息日坐在沙發上慢慢地、仔細地翻閱這些檔案,直到找到滿意的對象為止。一旦選中,聯係人會將挑選方的一切資料寄給被選方,被選方如果同意見麵,公司就安排雙方約會。約會後雙方都必須向聯係人報告對對方的看法。日立(中國)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管理人員說:由於現代人工作緊張,職員很少有時間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我們很樂意為他們幫這個忙。另一方麵,這樣做還能起到穩定員工、增強企業凝聚力的作用。日立(中國)公司讓它們的員工覺得,公司就是他們的家,他們就是家庭裏的一分子,公司會給予他們充分地關懷。
現今有些管理者很有才華和能力,可是卻不懂得關心體貼下屬,對下屬疾言厲色,結果弄得員工十分反感。雖然當麵不敢反抗,背後卻大發牢騷。由於氣不順,做起工作來,自然就無精打采,沒有成效。中國的管理者總是努力和下屬建立起一種和諧融洽、團結友愛的關係,他們首先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官架子,擺正位置,以朋友的身份與他們打交道,平等相處,就像是一家人一樣,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那麼,誰還會不為自己的家庭賣力呢?
中國人在受到指責和批評的時候,一般會先搞清楚批評者是誰。中國人特別習慣於“把事和人連在一起進行考慮”。但並不是有錯誤不說,而是要考慮好如何說,怎樣說。有錯誤不指出來,沒法改進;有錯誤就抖出來,大家又都會難堪。所以有錯誤一定要說,但是要說得有技巧,要妥當,要圓滿。我們下麵講到的“墨子責人”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事例。
春秋戰國時期,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被墨子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為在許多門生之中,大家都公認耕柱是最優秀的人,但又偏偏最常遭到墨子指責,讓他很沒麵子。
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學生當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墨子聽後,毫不動肝火:“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墨子又問:“那麼,為什麼不用老牛呢?”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簡單,因為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是因為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導與匡正你。”
雖然這隻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可以給企業的溝通管理一些有益的啟示。
第一,員工應該主動與管理者溝通。
優秀企業都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企業從上到下都重視溝通管理,擁有良好的溝通文化。員工尤其應該注重與主管領導的溝通。一般來說,管理者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很雜,許多時間並不能為自己主動控製,因此經常會忽視與下屬的溝通。更重要的一點,管理者對許多工作在下達命令讓員工去執行後,自己並沒有親自參與到具體工作中去,因此沒有切實考慮到員工會遇到的具體問題,總認為不會出現什麼差錯,導致缺少主動與員工溝通的精神。
因此,作為員工應該有主動與領導溝通的精神,這樣可以彌補主管因為工作繁忙和沒有具體參與執行工作而忽視的溝通。試想,故事中的墨子因為要教很多的學生,一則因為繁忙沒有心思找耕柱溝通,二則沒有感受到耕柱心中的憤恨,如果耕柱沒有主動找墨子的行動,那麼結果會怎樣呢?不言而喻。
第二,管理者應該積極和下屬溝通。
優秀管理者必備技能之一就是高效的溝通技巧,一方麵管理者要善於與更上一級溝通,另一方麵管理者還必須重視與下屬溝通。許多管理者喜歡高高在上,缺乏主動與下屬溝通的意識,凡事喜歡下命令,忽視溝通管理。試想,故事中的墨子作為一代宗師差點就犯下大錯,如果耕柱在深感不平的情況下沒有主動與墨子溝通,而是采取消極抗拒,甚至遠走他方的話,一則墨子會失去一個優秀的可塑之才,二則耕柱也不可能再從墨子身上學到什麼,也就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了。
因此,對於管理者來說,“挑毛病”盡管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著獨特的作用,但是必須講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極端。“雞蛋裏邊挑骨頭”,無事找事就會適得其反,挑毛病必須實事求是,在責備的過程中要告知員工改進的方法及奮鬥的目標,在“鞭打快牛”的過程中又不至於挫傷人才開拓進取的銳氣。從這個故事中,管理者首先要學到的就是身為主管有權利也有義務主動和下屬溝通,而不能隻是高高在上,簡單布置任務。
第三,企業忽視溝通管理就會造就無所謂的企業文化。
如果一個企業不重視溝通管理,大家都消極地對待溝通,忽視溝通文化,那麼長期下去這個企業就會形成一種無所謂的企業文化。任何企業中都有可能存在無所謂文化,員工對什麼都無所謂,既不找領導,也不去消除心中的憤恨;管理者也對什麼都無所謂,不去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大家共同造就了企業內部“無所謂”的企業文化。
在無所謂文化中,員工更注重行動而不是結果,管理者更注重布置任務而不是發現並解決問題。試想如果故事中耕柱和墨子兩者都認為一切都無所謂,耕柱心中有憤恨,卻不去主動找墨子溝通,墨子感覺耕柱心有怨言,也不積極主動找耕柱交談以打消其不滿的情緒,那麼故事的結局或許就是:墨子沒有優秀的學生,其學問不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耕柱呢?也就可能隻是一個很普通的學生,心中憤恨日久生怨,說不定還會做出很極端的事情。
第四,打破企業無所謂文化的良方就是加強溝通危機防範。
要打破這種無所謂文化,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提高所有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就應該在管理者與下屬之間建立適當的溝通平衡點。如果管理者和下屬沒有溝通意識,就必須創造一種環境,讓他們產生溝通願望,而不能讓他們事事都感覺無所謂。企業內沒有溝通,就沒有成功,也就沒有企業的發展。
第五,溝通是雙向的,不必要的誤會可以在溝通中消除。
溝通是雙方麵的事情,如果一方積極主動,而另一方消極應對,那麼溝通是不會成功的。試想故事中的墨子和耕柱,他們忽視溝通的雙向性,結果會怎樣呢?在耕柱主動找墨子溝通的時候,墨子要麼推諉很忙沒有時間溝通,要麼不積極地配合耕柱的溝通,結果耕柱就會恨上加恨,雙方不歡而散,甚至最終出走。如果故事中的墨子在耕柱沒有來找自己溝通的情況下,主動與耕柱溝通,然而耕柱卻不積極配合,也不說出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結果會怎樣呢?雙方並沒有消除誤會,甚至可能使誤會加深,最終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