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都說,孤獨是不好的,所以,一切由此開始。
我能想起的最早的孤獨感,大概在一歲多的時候。在那仿如隔著一層白紗的記憶裏,我從夢裏醒來,發現床邊沒有母親,屋子裏也沒有。我哭著爬下床,鞋也沒穿,拉開房門,伏在二樓的欄杆上,向外尋找。一位叔叔從樓下走過,看見了我,就打趣說:“哇,哭這麼大聲,你媽媽不要你了哇?”
——我更是嚎破了嗓子……
幼時的孤獨,大多在沒人陪著玩的時候。盛夏的中午,整個院子的人都在午睡,耳朵裏都是蟬鳴,我踩著快要被陽光燙化的涼鞋,來到公用的洗衣台,放開水龍頭,把手伸向傾瀉而下的水柱,一時水花飛濺,彩虹出現了!
——我著迷於這樣的一個人的遊戲,直到全身被打濕……
初中的孤獨,是喜歡上一個人,是上數學課的時候,手裏玩著筆,耳朵聽著講,眼睛卻瞟向窗外。窗外的樹下,綠草地上,每天總會有一個身影從那裏走過,他念高二,愛穿一件黃毛衣,因為太高,所以走起路來,步子很大,有點輕微的駝背……他永遠不會知道,樓上有一個人,內心湧起甜蜜又酸澀的感覺。
十八九歲,分到了鄉下工作。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地方,經常看到一種景致:像玉盤子一樣的大月亮,從大山背後,一點點地升起來。月光如洗,我卻常因為安靜而失眠。鄉下的夜,靜到能聽見玉米生長剝殼的聲音。孤獨使我下定決心,要離開這裏,去繁華的地方生活。
在我離開家鄉之前,我所能想起來的孤獨,是幹淨而美的。
在忙而又亂的城市。
在異鄉,為異客,才知道,這裏,每個人都孤獨。
在地鐵裏,在交叉的路口,在路燈和樹影下,你看看那些人的臉吧!心無所寄。希望落空。內心枯澀。克製。旁觀。空虛。曖昧。人與人,是那樣疏離。
為了逃避孤獨,他們做過多少事?
唱歌,電影,麻將,暴走,做愛,喝酒,與君同醉三千場。放肆大笑,揮灑汗水,聲嘶力竭,內心荒涼。
到處都是終將散場的酒席,以及終究不能相守的愛情。
做了那麼多事之後的結果是什麼樣?孤獨不會消失,寂寞沒有減少。快樂總是短暫。
我也曾在黏濕的季節,在半夜提著牙膏牙刷走在街上。不想一個人睡,但是又不知道去哪裏。
我曾夜夜喝酒,醉倒街頭。那些日子,在太陽落山的時候,和人們傾巢出動。哪裏人多,哪裏熱鬧,哪裏亮,哪裏快活,就去哪裏。投入享受,努力快樂。我曾陷在其中太久。因為我認定,孤獨就是受苦,所以我要喝,哪怕信心消失殆盡,相貌變形,哪怕陷入厭倦和麻醉,無盡的輪回。
城中的女人,每個人都想被別人需要。找個人,相聚又相離。因為男人,因為孤獨,而經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場迷失。
因為他們都說,孤獨是不好的,所以,一切由此開始。
我不知道,別人最後是怎麼來接受孤獨這件事的。可能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折騰之中。
而我是在接近30歲的時候,在真的感覺到累了之後,才開始好好想想,該怎麼與孤獨談談和解?
其實生活的真諦,一直就在隨處可見的地方,隻是大多數時候沒去在意而已。
有一天,當我外出回來,在小區的樹下,又看見了那位每天都在那裏的老人。他常年坐在那棵樹下,不看書,也不聽收音機,就那麼坐著,臉上沒有悲喜波瀾,隻是腳下的報紙上,有時曬著菜幹,有時曬著辣椒。老人在享受著陽光,守著他曬的蔬菜,有小貓前來探詢,他就伸手攆一攆,他看上去很平靜,很舒服。太陽落山了,他的老伴做好飯就來接他。
其實,我看到的老人是孤獨的,但是,他把孤獨帶在身邊,放在旁邊,這並不妨礙他什麼。
那一刻,我突然就想,也許我應該學習這位老人,與孤獨並排而坐。再也不要去抵觸,也不要去逃避。
當你明白了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孤獨的時候,何苦再去問孤獨來自何方?你把它當成自己的終身習慣吧!
不要把它當成什麼可悲又可怕的事情。它是正常的。你隻需要去如實地感受它,它就不再是難以忍受的。就如無人理解自己,是正常的。沒人安慰,也是正常的。
當我不再逃避孤獨,我的人生也變了。
最大的收獲就是有了穩定的心緒。不再渴望理解,不再渴望釋放,很少再怨恨和焦慮。不管有什麼負麵情緒降臨,都能正麵接納和麵對。
我真的了悟到,與孤獨同行,並不妨礙我自在地享受生命,它不再是一件負麵的事,它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再來再去,我都接受,你隨意。
今天傍晚,我先生又不回家吃飯了,我一個人出去散步,下了雨,撐著傘。雨後的空氣很美好,所以我感到孤獨。但同時,我的心很平靜,看著路燈照亮雨水,享受著在人潮中踏雨的腳步。
活在孤獨裏的人,不一定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