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退(1 / 2)

賀氏商行趕到北地才建起商行,就將趕製出來的幾十個車軲轆送回了京城。巧姐得到了四個,仔細一看,車軲轆是用鐵製的,外麵包了一圈橡膠,直接換到馬車上就能用。

同樣收到這份禮物的還有皇後和太子妃,十七皇叔等人,很快京城裏就開設了第一家賀氏商行,專賣這橡膠包製的車軲轆。

“生意不要太好喲,門都快被擠破了。還取了個名字叫飛輪,頭三天限量出售,說是過幾天新貨運來了再敞開了供應。”出去看完熱鬧的紅杏,回來給巧姐說賀氏商行的盛況。

車駕是人們出行必備的,特別是女眷。而這車軲轆減震安靜,速度又快又安全,能用得起馬車的人家怎麼也要換上這飛輪才好意思出門。

“秦大人找了些民夫拿油胎燒熱了澆到鋪了石子的地上,又堅固又耐用,還不怕雨水。”夏桑霖接了信,回來跟巧姐說。這油胎其實就是瀝青,是石油加工中出現的副產品。

“皇上已經下旨,把北地通往京城的官道先澆上。”這樣一來,北地有什麼消息傳回京城就更快了。

巧姐想到上一世村口的標語,要想富先修路。很多地方物產豐富,卻因為沒有路,東西運不出去而要忍受貧困。

而皇上想的卻是,如果全國上下都能鋪設成這樣的道路,無論是通信還是調兵速度都更快了。

工部尚書被召到禦書房,聽完皇上的設想,一張老臉激動的黑裏泛紅。好不容易啊,被海事司搶盡了風頭,如今終於有機會能扳回一城了。他比皇上想的更多,更具體。比如可以收取商人的行走官道的費用,絕對是一筆大收入。又可以讓各地物資流通,降低成本。總之好處是大大的,功勞也是多多的。

後麵發展的速度遠遠超出了巧姐的預期,工部又在全國各地探明石油的出產,隻要有石油的地方就要求賀氏商行去開設作坊。再從當地召集民夫,將官道鋪設好。

而大慶朝的人口,在減稅,提高醫療條件等等基礎上,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加上海島一個一個增加,最早一批出去的人開始呼朋喚友,不用官府再做調節,民眾也開始自己從地少人多的地方慢慢往外遷徙。

而海島的開發,也給出去運送貨物的海船提供了保護,若是當地土著動了歪心思想打劫商船,放在以前就是船主自認倒黴。而現在可以就近報官,官府會出動帶有武器的海船前去救援或是威懾。

敦王府的三年孝期一過,不管主子還是下人,都重新換上了鮮亮的衣服。皇上招了夏桑霖進宮,一直到晚飯時間,仍沒有出宮。宮門外等著的方童接到二回府裏來問信的人了,卻隻能搖頭。

好歹在宮門落鎖前,夏桑霖彈了彈衣角,走了出來。方童大喜,揚鞭趕起了馬車。自從這馬車換了飛輪,這京城裏坐轎子的人都少了,除了騎馬就是馬車了。

“先吃飯。”巧姐在家裏等的是坐臥不安,飯菜熱了一趟又一趟,看到相公進門後給自己的笑容,她知道事情辦成了。

“真是餓壞了。”夏桑霖也不客氣,坐下來就吃。

“皇上真的答應了。”巧姐看他吃完,遞上帕子讓他擦嘴。

“嗯。”夏桑霖輕描淡寫,巧姐卻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

皇上的心很大,想實現的事很多,他想開拓疆土,想成就不朽的功業。而這些事需要他認可的人幫他一一實現,而夏桑霖顯然是他倚重的其中一個。這個時候卻打算辭官不幹,皇上當然不願意。這件事,也是夫妻倆在家商議後的結果。

“皇上雖然一時有些生氣,但時間長了也就淡了。”夏桑霖擦了嘴,對巧姐道。

他心裏清楚,皇上之所以這麼信任他,一方麵是登基之前的情份,一方麵也是當初手中能用的人太少。他終始是姓夏的,勳貴人家又是朝廷重臣,這是犯忌諱的事。皇上現在諸事纏身,並不會往那方麵想,等他老了,開始胡思亂想,想退也晚了。

何況登基這麼多年,皇權已達到一個從所未有的高度,四海歸心。手上可用的人越來越多,太子也成長了,這個時候退下來最為合適。家裏有涵哥一個在外頭就夠了,等他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培養出德兒,也一樣會走夏桑霖的老路,找個理由回歸王府。

“等明年涵哥回來,就把家交給他們,我們去看看大江大河也去看看異域風光。”夏桑霖握著巧姐的手,在院子裏散步。

“好多年了,我記得你最喜歡吃完飯在院子裏走走,後來公務一忙,吃完飯就躲到書房裏寫公文,都快忘記你有這個喜好了。”巧姐有些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