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十四年帝國會議之後,由於泰西各國在外事部的溝通串聯之下,已經逐漸安定下來,所以這些國家不約而同的開始派遣特使前往長安朝貢,尤其是腓尼基運河開通之後,大唐的戰艦開始源源不斷進入地中海,來自大唐的鐵甲戰艦和艨艟鐵船讓所有的泰西人第一次切切實實感受到來自東方的強大力量。王守田的外事部甚至暫時都在埃及境內設置了分部,專職處理來自泰西各國和大唐的外交事務。
而就在這些特使源源不斷從泰西出發登船來大唐的時候,遠洋一號的成功回歸,內部船員在艱難穿行數萬公裏之後從東到西返回國內帶來了極大地反響,甚至在李玄清在長安接見所有人的時候,不少人都仍然覺得猶如夢中。但是他們卻用自己不間斷航行的壯舉為所有人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從古至今所有人認知中的“天圓地方”中的大地如今是圓的。而在隨後李玄清更是直接將目前已經探索到的所有區域全部畫在了一個橢圓形的球體之上,並將之命名為“地球”,從此最重要的地理知識在這一刻得到徹底的扭轉,現代地理科學終於走上了正規。在遠洋一號的航行細節被全部登載在帝國周刊上之後,一時之間周刊大量脫銷,無數的學子和學者麵對這一改變開始深切的思考其中的問題,並在隨後幾年時間裏,新式船隻大量推廣之後,不斷探索新的區域,將李玄清當初公布出來的那個“地球”逐步的填補完全。
在自然科學從現代地理科學這裏得到推動,並且讓其他學科真正走上係統化和專業化之後,李玄清和巧兮夫婦終於放下了最後的心思,自己一手所創建的這個亙古未有的帝國有了長盛不衰的根基。在摧毀了外部的所有威脅之後,帝國的子民終於拜托了自以為是的桎梏,開始在科學探索和研究上麵找到了繼續突破的希望,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的那種高大全的思想讓所有的人都不允許在自己的認知中還存在有未知的現象出現。所以在天啟十四年以後,不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開始進入急速發展的時期。得益於工業發展已經進入蓬勃前進的現實需求,實用科學在經曆數次升華之後,華夏人對待學科的認識開始走向理論化,力求在理論範疇統一各學科之間零碎的實用知識,從而在其中找到一以貫之的理論基礎,這也算是李玄清這麼長時間以來孜孜不倦的牽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長安城熱熱鬧鬧的萬國大會在新城區的長安帝國大廈落下帷幕,張建忠為首的內閣各部大員集體出席了會議,與各國代表簽署了一係列的公約,確立了以大唐為首的各國外交的新秩序,也將李玄清頒布的三條基本原則切切實實落實到了實處。在會議的最後李玄清和巧兮也出席了閉幕式,當這個總計有五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代表參加的長安會議在李玄清上台講話之後,所有人都對於這個三旬左右正值年富力強的天朝上國皇帝和皇後表達了最真切的敬意。正是眼前這位皇帝陛下將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帶到了如今這個舉世矚目的高度,可以從容俯瞰所有國家的大國風範,和天朝上國真正的胸懷和實力。
當熱鬧散去,長安城似乎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夕之間見識了這麼多個國家的特使前來長安朝聖,昔年的那個萬國來朝的豪情似乎又回到了這座古老的都城。也幾乎在一夜之間,長安的百姓全部都有了一種洋溢自信可以從容麵對所有人的灑落。長安城在隨後的數年時間內成了真真切切的國際第一大城市,關中省為了配合長安城的這種快速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進行新城區改造,並且將此前的交通法規進行重新細化,建立起一整套完整嚴密的出行法則,以應對對於人口驟增之後帶來的出行難題。
天氣十四年九月,鏖戰數年之久,從河西出發直接一路打到萬裏之外的地中海小亞細亞半島的西征軍終於開始班師還朝,在帝國宣傳部和傳媒集團的鋪天蓋地宣傳之下,這支英雄的軍隊得到了舉國的關注,回國途中無數的百姓自發的在沿途各城市為所有部隊送去祝福。西征軍經略西北的這數年時間內除了打下了一片浩瀚的領土,讓帝國從東到西用了了數萬裏的版圖,還在西北屯軍駐紮的時候幫助西北建設和穩定帶來了極大的幫助,時至今日,疏勒附近的那大大小小上百家工廠和農場牧場基本上都是西征軍的這些將士們戰鬥之餘協助當地百姓建立起來的。而且後勤部西北基地也抽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年冬季的時候走入民間幫助疾苦的百姓。所以一聽說這些軍隊要返回國內,這些收益的百姓幾乎是日夜不停帶著自己最珍貴的禮物前來送別昔日幫助自己的恩人。這一度讓原本就定好的歸程計劃一推再推,甚至萬毅等西征軍高層麵對洶湧的百姓的舉動都手足無措。不過好在總參的班師命令並不是讓所有軍隊一次性全部返回,這才讓這些百姓沒有追著火車一路跟到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