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本買賣新職業

常常聽到有人在慨歎:“這年頭錢越來越難賺了,機會越來越少了。”其實,我們身邊的生意機會從來就沒少過,少的隻是發現機會的眼光和捕捉商機的技能。當360行行行爆滿之際,一些先知先覺者卻做起了無本買賣,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商人”。

職業“新聞線人”

賺錢多少,各有其法。隨著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各家報社都打出了有償征集新聞線索的口號,以搶占先機,贏得讀者。凡提供的新聞線索一經采用,即付給相應報酬,一旦評上了新聞月獎,更能獲得數百元獎勵。於是,一種專門以提供新聞線索為謀生手段的職業“新聞線人”應運而生。他們在繁榮了報業的同時,也確定了自己的工作。一位叫林子的青年充當職業“新聞線人”之後,每天都在城內各大醫院、派出所以及大商場等繁華場所轉悠,留心大小事件,傾聽別人閑談。一發現新聞線索馬上通知報社,經記者采訪後,林子就去領取報酬。3個月下來,林子捕捉的新聞線索已有50多條被市內多家報社采用,所獲報酬從50~300元不等,每月平均從報社“掙”錢1700元,甚至高過一些編輯、記者。

職業“砍價人”

購物時,人人都想少花錢,於是就與生意者討價還價。可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這種能力,於是便湧現了一批專幫買主“砍價”的職業“砍價人”。

在某建材市場,前來購買地磚的李先生因與賣主談價未果,準備離去。這時一姓朱的“砍價人”主動上前,向他保證把價格砍到最低點,報酬是從“砍”下的價格中提取30%傭金。李先生要買40平方米的地磚,賣主說每塊最低28元,少1分也不賣。此時朱先生上場了,他口齒伶俐,經驗豐富,指出這種地磚批發價每塊18元,即使賣22元,也是獲利不低。幾經討價還價,賣主終被說動,雙方以每塊22元成交。這樣,按原來28元的最低價,買主李先生節省了1500元,砍價人朱先生則抽取傭金450元。據了解,朱先生的日收入在200~500元之間。

職業“電視人”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把看電視看做是休閑娛樂的重要內容之一,電視的發展越來越迅速,於是有人把看電視作為一種職業,你聽了不要大驚小怪。這是一種很時髦的被稱為媒體調查的新興職業。隨著電視頻道的增加,廣告投放量也越來越大,廣告主和代理公司都很關心自己的廣告是否在電視台按時、準確播出,以免白花冤枉錢。此外,一些廠家在新品牌進入市場時,也希望能知己知彼,了解競爭對手的有關資料,以便及時對自己的廣告宣傳策略作出調整。所以,每個月花錢雇人專職收看電視節目,從而得到一份精確的播出記錄,實在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所付出的數百元工資相對數百萬元的廣告費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楊女士本就是個電視迷,從工廠下崗之後,便把愛好變成了職業,每天坐在電視機前上班。她說,要以前知道有這種職業,自己早就申請下崗了。

職業“廣告人”

廣告人一般是指從事廣告業的人,但這裏說的是以身體發布廣告的人。一些有創意的廣告公司請來一些自願做身體廣告的人,在其身上裝飾一定的廣告內容,讓其到處走動,這就成了獨具特色的身體廣告。小張便是這個行業的先行者。為某生發劑做廣告時,他剃去了頭發,穿著印有藥物名稱、生產廠家和經銷商店名稱及聯係方式的廣告衫,在街上誇張而醒目地走動;為“冰熊”牌冷飲做廣告時,小張穿上毛絨線的服裝,打扮成冰熊的模樣,邊走邊大口喝飲料,吸引人們爭相觀望。做這樣的“廣告人”既表現了自己,又賺到了錢,還能免費獲得一身衣服或一種裝飾品!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說,在這看似飽和的市場,處處都有空白點,處處都有機會,隻要你能把握,何愁沒錢花?

眼光十七

積累無形資產

挖掘你的潛在寶藏

如果貧困,那就是腦子轉得太慢。市場經濟的時代,隻要你能拿出別人願意接受的東西,或者是觀念或者是產品。打鐵必須自身硬,如果你確實才華橫溢,必定不會缺錢,否則就是不善積累和挖掘。

從財富之外尋找財富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檔層也跟著提高了,所以品牌在這個市場上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凡是名牌,人們就爭相購買,哪怕價錢比其他同類產品高出幾倍,因為人們要的是心理上的滿足,所以小企業如果想以同類產品擠入市場愈發困難。但市場上的產品並不是包羅萬象的,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相對於人們的需要還存在差距。如果我們能抓準空白點,生產出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就會發現另一座財富的寶庫。

哪怕是芝麻小的缺陷都可能造就億萬富翁。日本著名華裔企業家邱永漢先生曾說:“哪裏有人們為難的地方,哪裏就有賺錢的機會。”企業應避免“一窩蜂”地擠上一座山頭,而是要善於發現市場飽和的“空檔”,把眼界放開,從不斷完善現有產品、不斷開發新產品中尋找財富。

在經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產品周期大大縮短,如果企業還像以往那樣,亦步亦趨地跟著市場走,恐怕隻能分得殘羹冷飯。要想獲利就必須另辟蹊徑。這就需要企業家能深入市場,從日常的觀察中啟動商業靈感,出奇製勝。廣東某橘子罐頭廠的廠長逛市場時發現:魚頭比魚身貴,雞翅比雞肉貴,觸發聯想,“橘子皮為啥不能賣個好價錢呢?”於是組織人力研製生產“珍珠陳皮”,開拓出新市場。

其實,隻要我們具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不難找到市場上讓我們大展宏圖的空白點。我國一位私營企業家在參加廣州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時,見到一台美國製造的鮮榨果汁機,他便想到,如果在炙熱的海灘,鮮榨果汁應該會大有市場。於是他首先在北戴河試營,結果不出所料,果然大賺了一筆。“想別人之未曾想,做別人之未曾做”,從一些看似平凡的現象中啟動靈感,以超前的眼光獵獲潛在的市場。隻有這樣,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掌握主動權,挖掘潛在的財富。信息作為一種戰略資源,已經和能源、原材料一起構成了現代生產力的三大支柱。信息中包含著大量的商機,而商機中蘊藏著豐富的財富。企業家要有“一葉落而知秋到”的敏銳眼光,從不為別人所注意的蛛絲馬跡中挖出重大經營信息,而後迅速做出決策。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這是每個有錢人所具備的能力。

高明經營者如菲力普·亞默爾能從墨西哥發生瘟疫信息中想到美國肉類市場的動蕩,從而通過低買高賣輕而易舉淨賺900萬美元。上海航星修造船廠了解到當前市場西服暢銷這一信息,率先轉產大量生產幹洗機,銷量占全國市場60%以上。浙江農民看到日本、台灣商人常來收購農村常見的絲瓜筋,經過進一步了解其用途後便組織生產浴擦、拖鞋、枕套、枕芯等產品出口歐、美、日,做成了年出口160多萬元的大生意。

商機無限,隻要你能把握,那麼整座金山都是你的。

長一雙財富眼

窮困潦倒的你如何才能發財?不難,隻要你擁有“財富眼”。不信你看:

南昌市有位大學生在聽教授講《市場分析》這堂課時構思了一樁生意:收購大學生軍訓後的衣服和鞋子,賣到農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