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寫作的目的是以盡量完美的形式來表達寫作主體即作者的科學觀點和認識,所以醫學寫作是一種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技能,在科學性、創造性、邏輯性方麵有很高的要求。在寫作過程中,從選擇課題、提煉主題、實驗研究、材料收集加工到立意謀篇、文體確立、修改定稿,作者始終要運用思維,並借助語言工具,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將原始資料變成醫學作品,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具體地說,醫學作品即是思維過程和結果的“物化”,因此醫學寫作與思維有密切的關係,從事醫學寫作應首先研究思維活動的特點和規律,並用以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
4.1醫學寫作活動中的思維要求
在醫學寫作過程中,對思維的要求主要表現在思維的品質方麵。這裏所說的思維品質是指思維自身具有的特征,即智力因素。
4.1.1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的敏捷性即指思維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銳程度。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所處的空間“縮小”,而“時間”、“效率”的價值卻日益升高,信息傳遞、加工、儲存速度加快,要求人們對急速變化的情況做出敏捷的反應和決策,即要求人們思維敏捷.,行動果斷,爭取主動,加快對信息的吸收、篩選和運用。因此,思維應具有敏捷性品質。
4.1.2思維的廣闊性
醫學寫作的主體麵對的事物具有多因素、多變量、多層次、多方麵相關聯的特點,每一事物同其他事物處在錯綜複雜的聯係之中。在認識和解決問題時,如局限於一個狹窄的領域進行思考,隻考慮單向的因果關係,而不是把事物放到更廣闊的領域進行“立體”考察和處理,就不能全麵權衡、正確判斷。思維的廣闊性就是要求我們在認識和處理問題時拋棄思維的狹窄性,擴展思維的空間範圍,以立體、係統的思維代替點、線、麵的思維,進行“全方位”地觀察和思考,從對事物的單向因果關係分析發展到多向因果分析及對其整體結構及功能的研究,才能洞察事物,了解發展趨勢,掌握其運動規律,全麵權衡,做出最佳的抉擇,寫出最好的作品。
4.1.3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集中表現為在智力活動中善於深入思考,抓住事物本質和規律,開展係統的理解活動,預見事物的發展過程。人們常用“見微知著”形容某些人深邃的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就是以思維的深刻性為特征的。在醫學寫作活動中,個體在思維的深刻性方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主要表現在:①思維形式的個性差異,即在形成概念、構成判斷、進行推理論證上的深度有差異;②思維方法的個性差異,即在如何具體、全麵、深入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性,如歸納和演繹推理的統一、特殊和一般的統一、具體和抽象的統一等方麵有差異;③思維規律的個性差異,即在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的規律上,及思考不同學科知識時運用的具體法則上有差異;④思維廣度和難度的差異,即在周密精細程度上有差異。作者隻有通過加強專業知識、相關學科知識以及思維科學知識的學習,在知識結構不斷完善的情況下,努力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熟練掌握思維方法,自覺遵循思維規律,才能增強思維的深刻性。
4.1.4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來自客觀現實變化的規律性,它反映出思維是一種抽象的、理性的認識過程。在寫作活動中,人腦首先要對感性的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從而在人腦中產生一個認識過程的突變,形成了概念,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內部聯係,認識其規律性,進而運用概念構成判斷。又運用判斷進行推理,即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將對事物的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作者隻有自覺遵循思維的規律.才能使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合理、論證得法。
4.1.5思維的創新性
思維的創新性是指思維活動中的創造精神,它是在新的情況或困難麵前采取對策,在獨特、新穎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智力品質。在實踐中除了善於發現和思考問題外,重要的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思維的創新性通常表現為思路開闊、靈活、新奇、獨特、流暢、變通、富於想象、善於聯想、長於類比和抽象等特征,在心理上還表現為具有強烈的創造願望。其突出表現為3個特點:①獨特性,即一反常規,從新奇的角度,特異的方式去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處和交結點;②發散性,從某一給定信息中產生眾多信息,即找出兩個或多個可能的答案、結論、方案或假設;③新穎性,即其結果是新的發現、新的觀點、新的理論,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隨著社會發展、科學進步以及讀者需求的增長,醫學文章從內容到形式不斷更新。這就要求作者在感知的基礎上不斷開展創造性思維,選題要新,立意要深,取材要精,結構獨特,對知識、經驗或思維材料既要善於高度概括集中,又要巧於演繹遷移,還要敢於重新組合,找出新異的層次和交會點。作者的概括性和知識係統性越強,遷移性和重組性越靈活,則創新性越突出。
4.2醫學寫作中常見的思維方法及其運用
人的思維活動極為複雜,往往每一個思維活動由幾種思維方法交織在一起而起作用。醫學寫作中的思維活動更是如此。提高醫學寫作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學習醫學寫作的思維方法。根據醫學寫作的實踐和特點,常見的思維方法主要有邏輯思維方法、形象思維方法和創造性思維方法。
4.2.1邏輯思維方法
邏輯思維又叫抽象思維。這是一種運用概念、判斷、推理來反映客觀現實的思維過程。概念即事物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判斷就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思維形式,推理就是根據一個或一些判斷得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過程。邏輯思維方法是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而抽取其本質屬性,因而具有抽象的特征,有很強的條理性和概括性。在醫學寫作中,篩選材料、立題構思、論證問題都需運用邏輯思維。作者必須冷靜客觀地對所掌握的全部感性材料進行鑒別加工,以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就需要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規則。常用的邏輯思維有形式邏輯法和辯證邏輯法。
4.2.1.1形式邏輯的思維方法
形式邏輯是關於思維形式結構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是從許多具體的、個別的思維形式中抽取出一般的邏輯形式和規律,是論證和表達思想的必要工具。掌握形式邏輯的知識,對於提高寫作的準確性、鮮明性、條理性和生動性有很大幫助。人們在思維中必須遵守邏輯形式和規律,否則就會引起思維混亂。下麵對形式邏輯的幾種思維方法作一個簡介。
(1)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由個別的、特殊的事物或現象概括出該類事物或現象的普遍性規律或共同屬性,綜合其共同本質,推導出事物的一般性結論。歸納推理在科學研究和寫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運用它可以從大量材料和文獻中概括出事物的普遍規律,總結成科學的原理、定理、公式。如在研究宇宙飛行失重狀態對動物身體的影響時,對某些不同類別的動物(如狗、鼠、蒼蠅、猴等)進行實驗,觀察它們在失重狀態下的反應及經過宇宙飛行後身體的變化,通過多次實驗,由於這些動物能經受長時間失重狀態而推出一條普遍性的規律,即所有動物都能經受長時間失重狀態,就是用歸納推理方法得到的。根據歸納對象是否完全和可靠程度,分為不完全歸納推理、完全歸納推理和因果歸納推理。
1)不完全歸納推理:又稱簡單枚舉推理,它是根據對某類事物中所觀察過的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而又未觀察到相反的事例,從而概括出該類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推理方法。例如,住在海邊的人看到每當月圓的時候,海上潮水最高,由此得出結論:月圓之時潮水最高,這種由在“一段有限時間內”觀察到的月圓時潮水最高,推到“在任何”月圓時都是潮水最高,就是簡單枚舉推理。在寫作時,它常表現為用少數或個別典型事例來證明某一觀點的過程。因該法隻是根據一個個事例的枚舉,列舉的事實不完全,故其結論並不是完全可靠的,其結論的正確性有待其他方法(如演繹推理)加以論證。為了提高可靠性,要盡可能廣泛地收集同類事物的材料,並研究材料與屬性間是否存在必然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