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全歸納推理:它是對某類事物的所有對象逐一研究後,由每一個事物都具有某種屬性進而推出該類事物全部具有該屬性,即概括出事物一般性結論的推理。例如,某班有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很好,因而可以說某班所有學生的學習成績都很好,即是完全歸納推理。它與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區別在於其枚舉了某類事物中的所有事物,得出的結論有必然性,在寫作中它被用於列舉收集的全部事實來證明某個結論。但是在科研和寫作中,人們不可能全部考察事物的所有方麵,即使有限的事物也不易一一列舉,故此法應用很少。
3)因果歸納推理:它是在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基礎上分析某類事物中一些事物所以有某種屬性的原因,然後推論出該類事物中所有事物都具有該種屬性的推理方法。如,人們根據種豌豆、蠶豆、大豆等豆類植物不需施氮肥,甚至它們本身還能使土壤加氮肥,如果僅因沒有遇到反例而得出結論“種豆類植物不需施氮肥”,那是運用了不完全推理,如果進一步研究認識到這種現象是由各種豆類植物的根部都有叫根瘤的突起物所引起的,因為根瘤中的菌類能幫助植物獲得遊離的氮,並增加了土壤中的氮化物,由此得出結論:豆類植物能使土壤增加氮肥是由於根瘤的作用。這樣得出的結論就是因果歸納推理j尋求因果聯係的方法有5種:①契合法(求同法):如所研究的對象出現的場合中都有另一個情況共同出現,那麼這個共同的情況就與研究對象間有因果聯係。例如棉花和土地上的積雪都有保溫作用,其共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疏鬆多孔的物質,所以得出疏鬆多孔的物質能保溫這個結論。②求異法:如所研究現象出現的場合與它不出現的場合間隻有一種情況不同,這個情況就與研究的現象有因果聯係。如一個實驗分別用粗米和精米喂兩組雞,結果吃精米的一組得了類似人類腳氣病的病,另一組卻未得,後全改用粗米喂得此病的雞,不久即痊愈,由此得出結論,這種病與長期吃精米有關。此法在實驗科學中應用較廣泛。③並用法:出現研究現象的場合中都有某一情況存在,而其不出現的場合都無此情況出現,則這個情況與研究現象間有因果聯係。如豆類植物都有根瘤,土中的氮增加;非豆類植物無根瘤,土中的氮不增加,則根瘤與土中氮的增加變化有關。④共變法:當某一現象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時,另一現象也隨之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則兩者間有因果聯係,它是通過數量或程度來判斷,可以度量,得出一個函數關係,有較大的可靠性。⑤剩餘法:複合現象的原因是在某個特定範圍內,又知此範圍內的某些因素隻能說明複合現象的某一部分的原因,那麼此範圍剩餘部分與此複合現象的其餘部分有因果聯係。如居裏夫人已知純鈾發出的放射線的強度,並已知一定量的瀝青礦石含的純鈾數量,但她發現實際上瀝青礦石發出的放射線比其含的純鈾發出的放射線強許多倍,由此推斷其中還含有其他放射性極強的元素,並最終發現了鐳。
(2)演繹推理 即前提與結論間有必然性聯係(或蘊涵關係)的推理,它從對事物一般的本質認識,引申到有著內在聯係的個別事物中,或根據一般的原理推導出個別結論。演繹推理方法有多種形式,其中主要的是三段論,它由且僅由3個性質判斷(即3個不同的概念)組成,分別稱作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
例如,所有的科學規律都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大前提),邏輯學的規律是科學規律(小前提),所以邏輯學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結論)。在這裏,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是個別事實,與大前提所提出的一般原理有內在聯係,由此推出的結論真實而可靠。從真理性的前提出發,利用正確的推理形式,就能必然地得到真實的結論,這就是演繹推理的作用。運用演繹推理可以使人們已有的知識得到擴展和深化,並是證明論題、反駁錯誤的有力工具。
(3)類比推理根據兩個或兩類事物在許多屬性上都相同,便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這就是類比推理。例如,幾十年前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與火星同樣是太陽係的行星,都有大氣、水分、適當的溫度等條件,地球上有高等動物存在,因而推出火星也有高等動物,這就是一個類比推理。這是一種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在寫作活動中,借助該方式通過對同類或相似事物比較,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出科學預言,做出發明創造。
但應注意類比推理的結論是一種或然性判斷,其可靠程度決定於兩個或兩類事物的相同屬性與推出的屬性間的相關程度。應用此法時還應注意運用的不同屬性和所推出屬性問的關係,才能增加結論的可靠性,如近年發現火星大氣層的氧氣極少,不足以維持高等動物的生命,現在多數人已認為火星上沒有高等動物。
4.2.1.2辯證邏輯的思維方法
辯證邏輯是關於思維辯證發展規律的科學。它以對立、統一思維律為指導,揭示思維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使思維上升到具體的、對立統一的水平。它要求人們客觀、全麵、發展地看問題,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其全部基本要素,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麵。其思維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
(1)歸納與演繹相統一辯證邏輯中的歸納和演繹不僅研究其形式結構,還研究它們包含的矛盾運動以及對立統一關係。歸納方法是從個別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則的思維過程;演繹方法則是從一般性原則推出對個別事物的認識、得出新結論的思維方法。它還可以發現原有認識中的錯誤。歸納和演繹是兩種思維方向相反、性質不同的思維方法,但又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是辯證統一的。歸納的局限性使其結論帶有或然性,比如,人們根據大量事實歸納出“鳥都會飛”,但後來發現非洲有不會飛的鴕鳥。另一方麵,演繹又需要以歸納為基礎,作為其大前提,如果沒有對大量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並歸納成為一般原理和法則,要進行正確演繹推理是不可能的。例如,從“凡糖尿病患者均肥胖”這個不正確的前提出發,可演繹出“不肥胖者就不是糖尿病患者”的錯誤結論。演繹要以歸納的結果為出發點,歸納是否可靠,決定著演繹是否可靠。在科研和寫作中,歸納和演繹總是互相聯係、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的,沒有絕對界限,如對實驗結果的討論,就常將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相結合,可使結論的推導更符合邏輯。
(2)分析與綜合相結合這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也是辯證思維中的核心方法,反映了思維過程中分與合的辯證法。它也是醫學寫作中的一個基本方法,幾乎貫穿寫作的全過程。分析即在思維過程中分別考察事物的各個屬性、部分和方麵,了解各部分屬性和彼此間的聯係,為從整體上認識事物奠定基礎。辯證分析主要是研究對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方麵和不同階段、對立和統一,這在醫學寫作中其應用較為廣泛,如對材料的鑒別,說明某地事物的性狀、功能和意義,擬寫提綱等,無不要作分析。綜合則是在分析基礎上對事物的各個屬性、部分、方麵加以整體考察、研究,以全麵、深刻地認識其性質和規律。如牛頓,他綜合了開普勒認為太陽是行星運動的力量源泉,伽利略認為行星不會脫離其飛行軌道沿直線飛向空間是由於力的作用,以及後來胡克等人通過實驗發現了引力,抓住三者的內在聯係,把握本質,得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近代科學史上一個大綜合的結果。在醫學寫作中,無論是對課題的背景介紹,還是從數據整理到列成圖表,或是對實驗材料、方法、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都是綜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