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醫學研究類文體的寫作(二)(2 / 3)

6.3.6正文

正文是論文的核心組成部分,占論文篇幅的大部分。正文應全麵闡述研究的方法、過程和步驟,分析討論研究的結果和導出的結論。正文自始至終要注意突出論文的創新性,充分體現論文的學術價值。

由於科研所涉及的學科不同,故正文的陳述方式有很大差異,很難做出統一的規定。國家標準《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GB7713--87)隻籠統地提及正文的內容應包括調查對象、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結果、計算方法、編程原理、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對正文中的圖表、公式、符號、計量單位等也作了規定。

另外,正文還應根據內容需要和分量輕重,安排適當的標題層次。在正文中要求各級標題層次分明,內容前後盡量平衡統一。通常,實驗型醫學論文的正文包括以下3項內容:

6.3.6.1材料與方法

材料與方法是科技論文的基礎,是判斷論文科學性、創新性的主要依據,對論文質量起保證作用。材料與方法主要是簡明、準確地依次敘述研究工作是如何進行的。

(1)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主要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生產廠家、主要性能和技術參數;主要試劑的名稱、型號、生產廠家;材料的製備、加工、純化和鑒定方法;實驗對象(如實驗動物的種類、數量、品係、分級、性別、體重及來源等)、實驗方法(如動物疾病模型形成的方法、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分組方法、體內實驗方法、體外實驗方法、切片方法、染色方法、測試方法、記錄方法、統計方法等)和實驗程序;實驗環境條件;其他必須交待清楚的有關實驗工作的情況。

(2)特點

1)可重複性:即這部分內容必須做到可據此重複實驗,以便引用或驗證。故應注意敘述的完整性、客觀性和準確性。要把實驗的每個程序、步驟如實、簡要地交待清楚,特別是關鍵的信息不可省略或刪節。

2)具體性:為了做到可重複性,必須對實驗的細節作必要的、具體的敘述。在方法上:如用本專業領域公認通用的方法(如經典方法),隻要寫明其方法名稱即可;如引用他人的方法,應注明文獻出處:對已發表但尚未為人們所熟悉的方法,除提供參考文獻外,還可對其方法原理作簡要的描述;如對前人的方法有所改進,則著重描述改進的部分及與原方法的比較,並說清改進的理由;對自己創新的方法,則需具體、詳細描述,以便他人據此重複驗證。對一些特殊規格的試劑、材料、儀器必須交代清楚。

3)描述性:材料與方法主要是對實驗方法、步驟做客觀描述,但這絕非事實的羅列,要注意描述的條理性、邏輯性和簡明性。實驗程序或流程圖可用方框圖或箭頭圖來表述,一些關鍵的實驗儀器、設備可用示意圖或照片表示,以增強實感,使讀者一目了然,還可節約篇幅。

(3)注意事項

1)要正確處理信息交流的透明度與保守國家機密的關係。正式發表的論文,要具有可重複性,但這必須建立在確保國家機密的基礎上。除此之外,原則上不能隱瞞關鍵信息,這與專利不同。

2)要防止把“材料與方法”不分主次,寫成流水賬。這部分內容不是寫得越詳細越好,一般以不影響對論文的理解和同行進行重複實驗為度。

3)對非標準儀器、設備,必須特別加以說明,尤其要交代其精度的標定及檢驗情況。對自製的試劑,要說明製備過程和純度檢驗的情況。、試劑、藥物等應寫國際通用名,少用代號,不用商品名,以便他人學習或重複驗證。

6.3.6.2結果

結果是本課題經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結晶,是論文的核心內容,“討論”由此引發,判斷、推理由此產生,“結論”由此導出,是體現論文學術水平的高低和價值的重要基礎。

(1)內容實驗型醫學論文的結果包括實驗研究觀察到的現象,獲得的物質,測得的數據、圖像,得出的規律、結論等。

(2)特點與要求

1)客觀性:即所有結果必須是作者的第一手資料,必須如實地反映研究的具體成果,客觀地進行分析和報道,不可隨意誇大和縮寫,更不可憑空想象或拚湊、偽造成果。

2)準確性:即準確地描述所觀測到的現象,所測得的數據。正如德國科學家倫琴所說的那樣,對每一個現象應首先從一切細節上盡可能準確地進行觀察和描述,隻有在此之後,才能大膽地加以解釋。

3)代表性:即並非把實驗所得的資料、數據全部照抄照搬,而是要經過科學地整理、加工,選擇那些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資料、數據,用最簡潔、明確、條理的形式來表述,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著重描述或總結主要的結果和發現。

(3)表達方式結果的表達方式有表、圖和文字3種。一般能用文字表述的盡量用文字表述,對用文字表達不清或難以表達的資料和數據應采用表和圖來表達。但必須避免對同一數據資料重複使用表、圖及文字表述。

(4)注意事項

1)對研究所得的原始資料或數據要有一個嚴謹的科學態度,先進行認真的審查和核對,再分析歸納。對不符合主觀設想的數據、資料不可隨意舍棄,必須經過科學的處理與嚴密的邏輯判斷方可決定取舍,千萬不可報喜不報憂,.不要忽視偶發性現象和數據,以確保論文的真實性。

2)分組比較差異的數據必須進行統計學處理,給出誤差範圍;有效數據要合理、統一;數字修改要符合規範。千萬要注意避免出現數字計算不正確而影響論文的價值,也要避免用“大約”、“多見”、“少數”等模糊概念代替具體數字,影響論文的科學性。

3)計量單位和符號必須采用國家法定的計量單位和符號。如不得已選用非法定單位和符號時,應考慮行業的習慣,或使用法定的計量單位和符號加以注解和換算。數字的用法應按國家規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

4)結果這一部分內容是作者本人的研究結果,千萬不要摻雜前人或他人的工作,故這部分內容一般不宜引用參考文獻。也不要對研究結果進行推論、說明和解釋,這些內容應在“討論”部分展開。

5)有些結果較簡單的論文,也可將結果和方法連在一起撰寫。

6.3.6.3討論

討論是體現論文主題思想和創新性的關鍵部分,是論文的精華所在。討論主要是針對“材料與方法”、“結果”這兩部分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比較、論證,闡明事物間的內部聯係與發展規律,揭示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以便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做到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1)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對實驗材料、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合理性進行分析和論證,以說明本項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2)對實驗結果進行理論闡述,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以便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體現論文的學術水平。可應用已有的本專業領域內公認的理論、原理,也可應用國內外的新學說、新見解作為論據,詳盡、全麵地論證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3)將本研究結果與國內外同類研究進行比較,說明異同之處,並解釋其因果關係,以體現論文的正確性和創造性。

4)將本研究的結果和結論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說明居於什麼地位,以體現論文的重要性。

5)對研究結果中可能出現的誤差和陰性結果做出解釋,實事求是地評價本課題研究的優缺點和存在問題,提出今後改進的設想和研究方向。

以上各方麵內容並非每篇論文的討論都必須麵麵俱到,而應根據論文不同的研究內容,突出重點,緊扣主題,圍繞幾個方麵展開討論。

(2)特點與要求

1)鮮明性:即討論中作者必須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圍繞研究目的,突出主題,抓住重點闡明研究結果及其結論的理論價值、指導作用和實踐意義。千萬不可模棱兩可,猶豫不決。應盡量避免用“或許”、“大概”、“可能”之類含混不清的詞語。

2)創新性:即討論中要著重闡述自己的研究工作與他人的不同之處,著重討論本研究中新的和重要的發現及由此得出的新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