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醫學研究類文體的寫作(二)(3 / 3)

3)客觀性:即對本研究的發現和創新之處,存在的缺點、疑點等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解釋,說明結果的偶然性與必然性。如發現異常現象一時無法解釋,亦應實事求是,不可牽強附會。凡是不能肯定的觀點和結論,討論時應留有餘地。

4)條理性:即討論應分層次逐條撰寫,每個層次緊緊圍繞一個論點,並可設小標題,以提示討論的中心內容。各個層次可按結果欄目中的順序排列,亦可按一定的邏輯關係,如按時間順序、因果關係、重要性和複雜性的順序排列,使之有條有理,環環相扣,嚴謹縝密,具有很強的思辨性和說服力,以便讀者易於接受。

(3)注意事項

1)討論是對方法和結果做出解釋和說明,而不是對方法和結果的複述,故應避免重複材料與方法中詳細介紹過的內容、結果中描述過的資料和數據。

2)討論要有理論高度,但切忌詳細敘述有關基礎理論,更不可介紹教科書上的一般知識。這不但使討論顯得煩瑣冗長,而且還降低了論文的學術水平。

3)討論應緊緊圍繞自己的成果來進行,恰到好處地引證前人或他人的工作或論點,但不要反客為主,過多地引用文獻,衝淡了作者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引證文獻隻是用以比較或輔助證明。如與他人結果相同,隻需簡單提及,注明文獻即可;如不同於他人的結果,特別是自己創造的成果,應詳加討論和說明。另外,引證文獻也不需成段成句地引用,隻要說明意思即可。總之,切忌將討論寫成文獻綜述。

4)討論部分一般不用圖和表,篇幅亦不宜過長,一般占全文的l/3~1/2即可,切忌借題發揮,或無限引申,討論與本研究關係不大的問題。

5)不是每篇論文都必須將“討論”列為獨立的欄目。當討論內容較單薄時,則不必拘泥於常規格式,可將討論與結果合在一起寫,使行文更合理,更簡潔,更有條理。

6.3.7結論

結論也稱結語或小結,是論文最後的總結,是從正文中概括出來的精髓。它集中體現了論文學術水平的高低、創造性的大小,在論文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不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

6.3.7.1內容

1)高度概括說明本文解決了什麼問題,發現了什麼規律,獲得了什麼創見,建立了什麼方法等,對本文的創造性做出簡要的總結。

2)畫龍點睛地評價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3)扼要點明本研究工作與文獻報道的異同之處。

4)簡述本研究工作存在的缺欠,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和建議。

6.3.7.2特點與要求

(1)嚴密性結論必須邏輯嚴密,措詞嚴謹,語義嚴格。應像法律條文那樣完整明晰,不生歧義,毫不含糊。

(2)概括性語言要高度概括、精練,字斟句酌,斬釘截鐵,不拖泥帶水。

(3)準確性結論必須實事求是,恰如其分,忌誇大其詞,更不可妄加斷語。隻有充分依據事實,經過嚴密論證,可明確無誤地下斷論的內容才能寫人結論。如研究的結果和討論還不足以導出最終的結論,則可不寫結論。

由於近年來大多數醫學論文都在文首撰寫了摘要,而結論與摘要中的結論部分有許多類似之處,故許多醫學期刊為避免重複,都將結論省略了。

6.3.8致謝

致謝是論文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不是必需的組成部分。它是作者對在本文研究課題中參與部分工作、協助完成本文的研究工作及對論文撰寫提供幫助和指導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的一種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對合作者的勞動表示尊重,同時為讀者提供與本課題有關的合作者、資助者、指導者、協作者等情況,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論文工作的有關信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6.3.8.1致謝的對象

1)協助完成本課題研究工作和提供各種幫助的組織和個人。

2)對研究工作提出建議和給予指導的專家。

3)為研究工作提供實驗樣品、材料和儀器者。

4)為論文寫作提供某些資料者。

5)幫助審閱、修改論文者和幫助論文作統計學處理者。

6)對本課題研究給予資金資助或支持的有關組織、企業和個人。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基金資助課題由於均在首頁腳注已注明,故致謝部分不再重複寫出。

7)其他應感謝的組織和個人。

6.3.8.2致謝的要求與注意事項

1)致謝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弄虛作假,不以名人抬高自己,也不可抹殺別人的功勞。

2)要講究科學道德,既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凡列入致謝者均應征得被致謝者的同意。

3)致謝通常置於正文末,參考文獻之前,另列段寫出或用括號標示,括號內書寫被致謝者的姓名和致謝內容或說明其貢獻。如“(本文蒙XXX審閱、指導,謹此致謝)”。

6.3.9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現代醫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醫學論文的數量迅猛增加,其文後參考文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6.3.9.1意義

(1)科學性的重要體現參考文獻向讀者介紹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文獻,明確地標注了本文引用他人的學術思想、理論、觀點、科研成果、研究方法和技術、數據的出處等,表明了科學的嚴肅性。它不僅增加了論文的可信度,而且擴大了論文的信息量,為讀者提供了檢索文獻的途徑,有利於讀者去查核或對所引文獻作更深入的了解,以從中獲取重要信息。

(2)作者科學道德的生動體現當今的科學研究工作大多是前人研究工作的繼續與發展,列出參考文獻,體現了科學的繼承性和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另外,借鑒他人的材料、方法、觀點、論據,如不列出參考文獻,則客觀上是一種侵權行為。

(3)節省論文篇幅的需要在論文中采用他人的一些技術、方法,引證他人的觀點、數據,標注了文獻後,就隻需簡單說明,不必作詳細介紹,有興趣的讀者可根據所引文獻去查閱。

(4)論文質量評審的線索,論文評審人和編輯常通過文後參考文獻,對論文的學術水平進行評審。如一篇論文所引用的文獻都是l0年甚至20年前的,那麼這篇論文的學術價值可能不會太高。另外。通過核對文獻,還可查證論文的謬誤和疏漏。現在國內方興未艾的優秀期刊評比也是將文後參考文獻作為評估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5)科學信息和文獻計量學研究的重要依據研究者可通過文後的參考文獻開展科學信息分析,探討學科的發展和它的社會效益。文獻計量學研究也是從文後參考文獻人手的。如世界上反映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學術水平最重要、最著名的檢索係統《科學引文索引》最別具一格,也是最重要、最能反映其特征的“引文索引”,便是從論文後麵所附參考文獻人手,以參考文獻的作者姓名為序排列,不但揭示了某作者於何時在何刊物上發表了哪篇論文,而且還表明這篇論文曾經被哪些人引用,從而可了解論文發表之後的學術影響和學術地位,這一研究課題如何被後來者所發展、改進、證明、應用或否定的。由此可見,文後著錄參考文獻是評價被引文獻學術價值的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學術評價價值與作用。

6.3.9.2要求

1)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不可從他人文獻中轉引文獻。因為這種間接引文,將嚴重影響參考文獻的作用和科學性,尤其是嚴重影響根據文後參考文獻而開展的文獻計量學研究等工作的真實性。這應引起作者、編者和有關部門的重視,杜絕間接引文的出現。

2)所引文獻必須是在公開發行的正式出版物上刊載的文獻,保密資料、內部刊物或尚未發表的文獻(如未正式出版的會議論文集)不得引用。已肯定被出版部門錄用,正在付印之中的文獻則可以引用,但需注明“×××雜誌,年份,待發表”字樣。如因論文需要必須引用內部刊物上刊載的文獻時,則可將其作者、文題、刊名、出版年、卷(期)、頁等用圓括號插入正文內。

3)所引文獻應以原著為主,譯文、文摘、轉載一般不應作為參考文獻引用。

4)應盡可能引用近期(3~5年)內最主要的與本文密切相關的文獻,少用年限長的、次要的或教科書之類公知的文獻。根據目前我國醫學期刊的現狀,實驗型醫學論文一般引用l0篇左右的參考文獻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