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醫學科普類文體的寫作(一)(3 / 3)

8.2醫學科普小品的寫作

醫學科普小品,概括地說,就是以介紹醫學知識為內容的文學性短文,又稱醫學小品。它屬於一種邊緣性文體,是醫學與文藝相嫁接產生的結果。它從題材上說,屬於科學的範疇,從文體上說,則屬於文學範疇,不僅賦醫學知識以文學的形式,而且賦醫學知識以美學的境界。醫學科普小品筆調優美,宜接聯係生活,把醫學知識融於文學藝術之中,玲瓏活潑,富有情趣,既給人以知識,又喻人以理,動人以情。

8.2.1醫學科普小品的特點

醫學科普小品以其文學性有別於一般的醫學科普文章,因此,它除了通俗、生動以外,還有以下兩個特點:

8.2.1.1寓醫學於文藝中,知識性兼趣味性

醫學科普小品不同於一般醫學科普作品的顯著特征即在於它的文學性。它常以生動感人的文辭,清新流暢的筆調,活潑自然的語言,把醫學知識講得具體形象,娓娓動人。它往往采用多種表達方式和文學的手法形象地表現醫學的內容,不僅使人獲得醫學知識,還給人以趣味性,得到精神上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如《自然免疫》(《高士其科普創作選集》)中寫道:“在這種情形下,人體在神經係統的指揮下,加強了殺菌腺液的分泌和腎髒的排泄,來排除細菌和毒素,動員白血球部隊把細菌包圍吞食,同時,由於細菌和毒素的刺激,不斷產生抗體,這是人體和細菌作戰的生力軍。有了足夠數量的抗體,就能展開全麵的反攻。”這段文章講述自然免疫的過程,用了形象的藝術手段,寓醫學內容於文學形式中,兩者互為補充。

8.2.1.2篇幅短小而寓意豐富

既是小品,一般不宜長篇大論,每篇大都千字左右。它便於反映醫學領域的新思想、新事物、新動態,也適合讀者在短時間內吸取醫學知識。醫學科普小品雖然篇幅短小,但並不等於說隻需很少的材料即可成篇,恰恰相反,它需要作者具有廣博的知識,以便在寫作時能信手拈來,涉筆成趣,給讀者以哲理性的啟示。高士其的文章《笑》(《高士其科普創作選集》)篇幅短小,有科學知識,有文采,有哲理,堪稱醫學科普小品的佳作。

8.2.2醫學科普小品的寫作方法

8.2.2.1選題

醫學科普小品兼具醫學作品和文學作品的特點,比一般醫學科普作品更貼近生活。因此,寫作醫學科普小品不應該單純從科學的概念出發,鑽到書本和文獻中去選題,而應聯係現實社會的實際,結合作者自己的獨特感受和廣大群眾的深切要求,在自己比較熟悉的醫學領域內選題。也就是說,作者既要熟悉有關的醫學知識,又要了解廣大群眾的生活願望,把科學的理念和生活的現實結合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寫出貼近生活、有生氣、有趣味的作品來。

8.2.2.2結構

醫學科普小品篇幅短小,結構也較靈活。一般而言,醫學科普小品由開頭、主體和結尾3部分構成。

(1)開頭要引人入勝 醫學科普小品講究新鮮別致、引人人勝,切忌枯燥沉悶、千篇一律。可以從一個小故事或神話傳說講起;可以從一句古詩、一條諺語或一句成語說起;也可以從一條新聞、一個驚險的場麵、一段富有哲理的語錄引出下文。每個開頭,既要形式多樣,生動自然,又要體現文章的主題,為全文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

(2)主體要結實豐滿 主體是醫學科普小品的核心部分。中心故事將在這裏展開,形成高潮;開頭提出的問題,也將在這裏進行分析,得到解決。所以,主體部分必須做到結實豐滿。作者要善於從大量的醫學材料中提煉出最能說明問題而又最精彩的東西,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化的語言,清晰有序的結構,把一個嚴謹的醫學問題,講得既準確,又輕鬆明快,文情並茂;饒有趣味。力爭在主體部分化深奧為淺顯,變枯燥為有趣。

(3)結尾應餘味無窮 做事要善始善終,不能虎頭蛇尾。寫文章也一樣。古人主張開頭要像“鳳頭”,美麗,俊秀;結尾要像“豹尾”,飛揚,有力。好的結尾不僅可以突出中心,深化主題,而且可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發人深思,回味無窮。常用的結尾形式有:概括全文大意,以點題或總結的方式結尾,深化主題;從醫學知識引出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的思考的哲理性結尾;啟發讀者思考,引導讀者參與知識探究的提問式結尾;描繪美好前景,展望未來的展望式結尾等。

8.2.2.3語言

一篇好的醫學科普小品要有詩的意境,散文的筆調,在語言上既要輕鬆自然,又要幽默生動。如《人腦中的河》(陳樸,福州晚報,l983年10月21日)開頭:“青山環綠野,自水繞城郭’,結尾:“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語言如詩一般幽雅,令人在美的意境中接受醫學知識。而《我的“自白書”》一文則又是另一種風格:“在‘風調雨順’之時,致癌基因尚能‘奉公守法’,但受到外界致癌因素的刺激後便經不住形形色色的‘誘惑’,開始‘活化’並耀武揚威起來,蛻化變質。”其語言生動活潑,又闡明了醫學原理,令讀者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