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廣播(演講)稿的寫作
醫學科普廣播,即利用廣播為媒介進行醫學科普宣傳。廣播是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它傳播信息的速度快,範圍廣,是普及醫學知識的有效載體。醫學科普演講可以說是較小範圍內的醫學科普廣播,它的寫作方法,可以依據廣播稿的寫作。
8.3.1醫學科普廣播(演講)稿的特點
醫學科普廣播稿具有一般科普作品的特點,但由於它的媒介是廣播,聽眾是通過聽覺來接受信息的,因此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8.3.1.1口語化
醫學科普廣播是依賴有聲語言向聽眾傳播醫學知識的,聽眾是憑聽覺接受廣播內容的。因此,口語化是醫學科普廣播稿的靈魂。一般,廣播稿的語言符合口語的特點、習慣和規律,常常是“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但是,又不是完全等同於生活中的口語。它不僅要求語句上的口語,更要求全篇稿件的結構符合聽眾聽覺的規律。
8.3.1.2趣味性
科普廣播節目隻有編得引人入勝,興味盎然,才能吸引聽眾。趣味性的作用正是把聽眾對收聽節目的無意識注意轉變成為有意識注意,使聽眾有繼續聽下去的願望。當然,趣味性的基礎是科學性、思想性,決不能為嘩眾取寵而脫離醫學的本質。
8.3.1.3信息化
廣播是靠有聲語言在不停的流動過程中進行傳播的,它的最大弱點是“一聽而過”,聽眾對廣播的內容不易記住、聽清或不能馬上理解。因此,醫學科普廣播通常不是過多、過深地講醫學道理,而是以傳播醫學信息為主,使聽眾獲得較多的醫學有關信息,尤其是使聽眾盡早得知當前新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信息。這更加符合現代社會高度信息化的要求。
8.3.2醫學科普廣播(演講)稿的寫作方法
8.3.2.1選題
醫學科普廣播的內容必須力求“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知識的增長速度越來越快,科普廣播播出的內容也應明顯表現出這種節奏加快的趨勢。廣播傳播的速度快。因此它完全能適應這種快節奏的趨勢。所以,選材的時候,必須選擇那些能及時告訴聽眾醫學領域中最新進展的內容。
8.3.2.2結構
以書籍為媒介的科普作品,其文字是凝固的,讀者可以反複閱讀,直到看清、讀懂為止。廣播是有聲語言,稍縱即逝,在同一時間裏無法再現,聽眾憑直覺接受廣播的內容。因此,廣播稿的撰寫要從整體結構上狠下功夫,關鍵在於敘述時條理清晰,邏輯性強,段落之間銜接緊密,前後呼應,聽眾聽起來感到順暢,自然。
8.3.2.3語言
充分運用有聲語言的特點,調動有聲語言的一切藝術手段,這是醫學科普廣播稿的重點所在。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去考慮:
首先,廣播稿的語言樸素順口。切忌咬文嚼字,晦澀拗口。如《微量元素談貢獻》中有一段話:“我來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硼,硼字的寫法是:石頭的石字旁,右邊加上小朋友的朋字。就管我叫小硼吧。”聽來輕鬆愉快,能調動聽眾的興趣。
其次,利用各式各樣的表達藝術。為把醫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明白透徹,生動形象,廣播稿可以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如敘述性介紹、醫學家談話、醫學科普小品、對話、醫學相聲、訪問記等。各種形式具有各自的特點和效果,可結合內容選取不同的方式,有時可以兩種或多種表達方式結合應用。
最後,充分利用各種有聲語言。有時,單憑語言不足以感染和吸引聽眾,還必須借助於音響效果和音樂以烘托氣氛。各種錄音報道、配樂廣播、醫學幻想廣播劇,對聽眾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8.4醫學科教影視劇本的寫作
醫學科教影視片包括科教電影片和科教電視片。它們運用電影和電視這些現代化的聲像載體,以綜合藝術的手段,交流醫學信息,普及醫學知識,是最形象化、大眾化、現代化的宣傳教育工具。科教電影片和電視片盡管生產和使用的設備不同,放映的手段不同,但是它們的製作和劇本的創作要求是基本相同的,故放在一起介紹。
8.4.1醫學科教影視片的類型
按照製作的不同目的和不同的觀眾對象,醫學科教片一般可以分為以下4種:
8.4.1.1醫學普及片
這是醫學科教影視片中主要的片種。它以廣大群眾為普及對象,以普及醫學知識,提高大眾的健康衛生觀念為目的。這類影片主要供人們在電影院或家中觀看,應力求做到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老少鹹宜。科教電影《遺傳工程初探》、《生物進化》,科教電視《預防齲齒病》、《血液的奧秘》等都屬於這一類。
8.4.1.2醫學教育片
這類影視片是為教學之需而專門攝製的形象化教材,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特定的教學對象。它的內容一般比醫學普及片深一些、專一些。有的可以獨立成章,作為課堂上使用的“活教材”;有的可作為配合講課的片段,彌補教材之不足;還有的著重展示課堂外的有關場景,代替一部分參觀、實習活動,擴大學生的視野。如中國醫科大學攝製的科教電影《內科診斷學》就屬於教學片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