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呈現真實的上海底色
2010年10月22日下午,從第30屆夏威夷電影節傳出喜訊,由上影集團和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聯合拍攝,上影集團出品,賈樟柯執導的紀錄片《海上傳奇》,榮膺本屆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蘭花獎”。值得一提的是,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每年隻頒出“最佳故事片”及“最佳紀錄片”兩大獎項。最佳故事片獎,被伊拉克影片《巴比倫的兒子》摘得。
《海上傳奇》首席出品人、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出席了頒獎典禮,他在領取獎項時表示:“感謝國際評委對《海上傳奇》的肯定,這是著名導演賈樟柯以及中國電影工作者在上海舉行世博會之際,送給世界各地熱愛中國、關心上海的朋友們的禮物。”他同時指出:“《海上傳奇》是上海城市變遷的口述史,具有高保真的紀實價值。今次影片能夠在國際上得到重要獎項,標誌著中國紀錄影片贏得了國際關注和肯定。”
正在北京忙於新片《在清朝》籌拍工作的導演賈樟柯在得知獲獎消息後表示,這個獎項也是《海上傳奇》劇組送給上海市民的最好禮物,“這個片子拍攝曆時一年多,100多位上海人麵對攝影機,慷慨地講述了他們的私人故事,因此必須感謝所有參與過影片拍攝的人。拍攝還動用了上海的很多公共資源,得到了交通銀行和洛克外灘源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真的很打擾這座城市,我也想說一句:上海,謝謝儂!”
在此之前,賈樟柯將上海世博會獻禮片正式定名為《海上傳奇》,並於當年五月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成為第一部進入戛納競賽環節的中國紀錄片;八月該片在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展映,贏得了“金豹獎”;九月該片入選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大師單元”。賈樟柯表示:“從《三峽好人》起我就致力於紀錄片的拍攝,希望其能夠逐漸被中國觀眾接受。《海上傳奇》跨越上海、台灣、香港,是兩岸三地電影工作者合作的結晶。”
《海上傳奇》長達2個多小時,三分之二是故事,三分之一是上海空間的呈現。賈樟柯在1年多裏采訪了100多位和上海有淵源的人,並挑出其中18位不同身份、不同曆史背景的人,組成了這部影片。“這些人裏有政治家、軍人、工人,甚至大名鼎鼎的杜月笙的女兒。這些人都很忙,分散在各地,協調起來很不容易。我在這1年裏,隨時處於遊擊狀態,手機24小時開機,一聽說誰出現在哪裏,就帶著劇組人員直接奔過去。”18位講述離散聚合的傳奇故事的人裏,作家兼賽車手韓寒是最年輕的一位,而曾國藩的曾外孫女,則是讓賈樟柯印象最深的一位。“聽她說自己的愛情故事,就好像在聽中國版的《簡愛》。我問她,一生之中東奔西走會不會覺得累,她用非常儒雅的老上海話回答說,跟著自己的丈夫流落他鄉,是一種浪漫。”賈樟柯如是說。
對“呈現真實的上海底色”的《海上傳奇》,賈樟柯很是珍愛。他這樣說道:
在《海上傳奇》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我覺得上海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城市的曆史,以及這座城市的命運大轉折。
我不願意呈現一個浮華的上海,我想呈現上海的底色,這個底色就是生離死別,人來人往。這部電影是通過私人的記憶呈現現代史的。我不是拍上海的曆史,不是要講解曆史知識,是通過這些人的講述來呈現真實的生活,呈現真實的上海,呈現百年來中國人在巨大的社會變遷中被影響的命運,他們的悲歡離合。
因此我的記錄重點放在所謂的傳奇人物身上。這些人物講述的是傳奇故事,這些故事的發生空間是上海的日常空間。
總體來說,上海是一個理性、務實、進取的城市,而海派文化更多的是移民文化所帶來的上海精神。這種精神中帶有一種理性的契約精神,在《海上傳奇》之後確實多少對我的思考方式有所影響,這是上海很有特點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