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此詩所悲的對象是煤。煤是一種黑色固體礦物,是由古代植物體在不透空氣或空氣不足的情況下受到地下高溫高壓而形成的,現在主要用做燃料和化工原料。全詩結合煤本身的特色,展現了煤崇高的獻身精神,詩題雖言“悲”,但更多的是“頌”的意味,隻因為“頌煤”的過程中確實也隱含著一份悲壯,所以有“悲”的成分。
千年處幽昧,逐日心不移。
出土猶嫌慢,入爐但恐遲。
火星顯壯烈,渣滓存依稀。
殘軀可用否?願作鋪路基。
自釋
千年處幽昧,逐日心不移——煤在地下埋了很長的時間,但它渴望被挖掘出來的用心始終堅定、毫不移動。因為煤是由古代植物在特殊條件下形成,並埋藏在地底下的,所以說它在幽暗的地方住了上千年之久。“千年”,泛指時間久遠,並非實指。“幽昧”,昏暗不明,這裏指地底黑暗、不見天日的環境。“逐日”出自《山海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這裏用典,指煤有向往光明、渴望被挖掘出來的心意。這兩句不僅關合煤的身份,同時還有深一層的內涵,即鼓舞人們無論在怎樣黑暗或不利的環境下,都不要輕言放棄,心中永遠都要存有一份追求光明的執著信念。
出土猶嫌慢,入爐但恐遲——煤在被挖出來的時候,嫌工人動作太慢;在作為燃料投入爐火時,又惟恐落後。這兩句寫煤被挖掘出來並用做了燃料,隻是在寫這個過程時,並不是作簡單的敘述,而是特意刻畫了煤的心理感受。一個“嫌”字、一個“恐”字,寫出煤迫切要實現自我的心境,將煤高尚的獻身精神點了出來。詩中“猶”和“但”兩個虛詞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它們使語氣更加宛轉,使煤的精神更加顯突。
火星顯壯烈,渣滓存依稀——煤投入火爐,那是在燃燒自己、犧牲自己,它在燃燒、發出火光的過程中,顯得壯烈、豪邁;燃燒盡後,煤就成了煤渣,在人們眼裏它已經是無用之物了。“依稀”,模模糊糊,在這裏也有命運慘淒的含義。這兩句寫煤的燃燒及燃燒後的情況。
殘軀可用否?願作鋪路基——入爐燃燒後的煤,雖然隻剩下殘軀煤渣了,但它仍覺得自己還有用,可以去鋪路,願意去作鋪路的基石。“鋪路基”的“基”是基礎、基石的意思。這兩句在前麵“入爐”一個高潮後,再掀起一個高潮,將煤的品格精神又提高了一個檔次。
“願作”一詞,語氣堅實,可以理解為是煤的口氣,這展現了煤犧牲自我以造福人類的崇高精神。
自評
此詩寫煤為人類而毫無保留地犧牲了自己,在獻身過程中不僅毫不畏懼,還惟恐落後,這樣的精神品格無疑是極高貴的。我本人當然做不到像煤一樣,但“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將以煤的精神策勉自己,不斷奮鬥,以爭取為人類作一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