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仲春懷祥題解(1 / 1)

此詩是一首懷人之作,作於2007年4月初,論季節正處仲春。

祥子,高中同學韓文祥,他高一高二時和我同一個班,尤其是高二時和我是同桌。他是位文質彬彬、真誠友善的謙謙君子,和我在意氣上很是投合,因此彼此互視為知己,有著很深的友誼。高中畢業以後,我們各奔東西,從此斷了音訊。我也不知道他究竟上了什麼學校,在什麼地方;隻有寒假裏聽同學朱晨琳提起,說祥子考到了上海。在大學裏我時刻掛念,並有感寫了這首五律詩。

恨別何倉促,懷君始到今。

春陽升海媚,澀雨入山淋。

波滾一江水,情牽兩地心。

會當重把盞,相對話思深。

自釋

恨別何倉促,懷君始到今——祥子,真的好痛恨,我們分別得那麼倉促;我從分別到現在,無時無刻都掛念著你啊!這兩句語意淺近,但感情較為深摯,一“恨”,一“懷”,真切地寫出了我對祥子的掛念之情;一個“始到今”,反映了時間上的連續性,道出了千回百轉、念念不忘的深情。

春陽升海媚,澀雨入山淋——春天的太陽從海上緩緩升起,顯得十分嬌媚;而苦澀的雨點要到了山裏,才肯淅淅下起來。“媚”,嬌媚,美好;“淋”,澆,澆灌,引申為下雨。此聯蕩開一筆,以寫景來襯托感情。句中“海”和“山”這兩個字,聯係祥子和我所在大學的地點,則“海”指的是祥子所在的上海;“山”,代指了我所在的重慶,因為重慶又稱“山城”。按代指的說法,此聯的意思就成了現在你們上海那兒一定陽光明媚、天氣晴好,我們重慶這兒卻老是下雨、天氣沉悶。“海”和“山”若作地點上海、重慶講,還為下一聯作了鋪墊。

波滾一江水,情牽兩地心——波濤滾滾的一條長江,牽起了分別在下遊和上遊的你我兩人的心。因為剛才提到了“海”和“山”,也就是上海、重慶,這兩個直轄市一在長江上遊,一在長江下遊,一條長江把它們連起來了。連起兩個地點的同時,便也連起我與祥子兩顆彼此思念的心。此聯運用地理因素,表達出一份真摯的友情。

會當重把盞,相對話思深——我們日後一定會相聚在一起,共把酒杯,述說當日彼此如何深深掛念著對方的。這兩句寫到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述說今日彼此的思念,構思上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有相通處。

自評

此詩首尾都語言簡明,暢曉易懂,但頷聯之寫景,似乎有些晦澀。

事實上,應該指出的是,頷聯兩地景物的描繪,並非簡單的寫景,它實在還隱藏了我本人特殊的心靈感受。“春陽”從海上升起,是在設想對方圓滿舒心的際遇;而“澀雨”之入山點滴,隱隱喻示著自己悲苦失意的處境。正因頷聯有抒發自己失意情懷的用心,而這種情懷又不便明言,所以用景語來傳達時,顯得有些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