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清平樂(1 / 1)

題解

此詞作於2007年5月底。

伊人何在?梔子空相待。心結連環容色改,都付人生愁海。黃鶯還惜青春,枝頭啼唱紛紛。春色園中已滿,隻除不見伊人。

自釋

伊人何在?梔子空相待——心儀的人兒如今在哪呢?園中的梔子花可空空等著她!“伊人”,那人,這裏指所思之人、心儀之人,《詩經·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梔子”就是梔子花。“梔子”與“摯子”諧音,“摯子”就是思情濃烈的男子。“梔子”作本義植物花講,跟下半闋的“春色園中”相照應;若作諧音“摯子”講,則直接引出後麵兩句。一個“空”字,既寫出了“梔子”的寂寞,也暗示姑娘能來的希望非常渺茫。

心結連環容色改,都付人生愁海——“摯子”因為思念伊人,內心中的愁絲一環一環地打起了結,臉色、容貌都在一天天難看下去,這些都鑄成了他人生的煩惱愁苦。說是“都付”,其實根本的原因也就一個,即不能盼到伊人。因為盼不到伊人,不知伊人所在,所以才會心中不快;愁苦煩惱越積越多,最終成了一片汪洋大海。用“海”來比喻愁深愁廣,古已有之,秦少遊《千秋歲》詞就有“飛紅萬點愁如海”之句,此處將“如”字去掉,變明喻為暗喻。

黃鶯還惜青春,枝頭啼唱紛紛——黃鶯鳥也還知道要珍惜青春年華,在那樹枝上啼唱個不停。這兩句也隱隱含有“美人遲暮”的感歎,黃鶯都知道珍惜青春,要趁此美好時光一展風采,把歌聲獻給人間。而自己呢?在這美好的青春歲月裏,既無感情上的慰藉,也沒有事功上的作為——這豈不可悲。這兩句轉為寫景,語調顯得輕快、靈動。

春色園中已滿,隻除不見伊人——在這園子裏,要花有花,要鳥有鳥,美好的事物算是都已有了,然而很可惜的,就是心上之人不在。

詞句雖至此已竟,但意蘊上還有可挖掘之處。既然沒有心上之人在,園中的景色再美再好,也都沒有什麼意思了。不僅沒意思,有時反而使內心更增惆悵與痛苦。最後的“不見伊人”和開頭的“伊人何在”首尾照應,仿佛繞了個圈子,這使全詞顯得和諧完滿。

自評

此詞雖然也在抒發我本人的感傷之情,甚至用到“愁海”字眼,但通篇看來,格調卻相對輕快,並不像高三及大二後作品那麼凝重。就中原因,當然是心境的不同,因為我在大一第二學期時,大學生活過得相對怡然些,沒有太多的悲傷與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