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菩薩蠻(1 / 1)

題解

此詞作於2010年5月28日。

天河不轉巴山靜,燈前癡對瓶花影。煙雨籠江南,烏篷穿巷簷。小撐油紙傘,芳靨羞回盼。晨鳥破遐思,人間如許悲。

自釋

天河不轉巴山靜——夜深了,天上的銀河不再轉動,巴渝一帶的山裏靜悄悄的。這一句寫室外之景。天河即銀河,銀河不轉,也就是說天象凝固了;夜深天靜,山中也是一派悄然,這可見外部環境十分幽寧。這兩句天上地下,全從大處落筆,構築了一個闃靜的環境氛圍。

燈前癡對瓶花影——主人公坐在燭燈麵前,獨自一人癡癡地看著瓶花的影子。“瓶花”,插在瓶子裏的花朵。這兩句寫室內的情形,鏡頭一下子縮小了。“瓶”中的花,無論其為工藝製作的塑料花,還是野外采來的鮮花,其不再有生命力這一點應該是無疑的;影子則恍恍惚惚,與真實物事有別,給人模糊虛妄的感受。因此,“瓶花影”三個字實在已經隱含了一份濃重的空虛失意感。而前麵加上一個“燈前”與“癡對”,則更可見室內的寧靜、主人公的寂寞,也更透露出了主人公癡妄迷離的情思。

煙雨籠江南——像煙霧一樣迷蒙的細雨正籠罩著整個江南。這一句一下子從巴渝跳到了江南。

烏篷穿巷簷——烏篷船在小巷旁、屋簷下穿梭著。“烏篷”,烏篷船。這一句承接前麵,把江南的鏡頭又縮小到了一隻烏篷船上。江南水鄉,河道眾多,小鎮的街巷房屋都建在河旁,舊時人們出行,又往往以舟代步,烏篷船自是首選,於是有烏篷船在街巷、屋簷下穿梭行駛的一幕。

小撐油紙傘,芳靨羞回盼——那烏篷船上,有位姑娘手裏輕輕地撐著一把油紙做的傘;她那秀美的臉龐含著一絲羞澀,回轉過來看了看。“小”,指動作輕;“油紙傘”,油紙做的傘,油紙是一種塗上桐油、能防潮濕的紙。“芳”,美好的,美麗的;“靨”,酒窩,引申指整張臉龐。

這兩句又將鏡頭特攝到了船上的一位姑娘。姑娘在雨中的船上手撐著傘,又含羞回眸一盼,這樣一份美感自是人人欲為之陶醉。

晨鳥破遐思,人間如許悲——就在這時,清晨的鳥叫聲打破了主人公美好的遐想;哎,這人間竟是這樣的悲哀啊!“遐思”,遐想,悠遠的思索或想象;“如許”,如此,這樣。寫到這最後兩句,才真正點明白,原來前麵四句,什麼江南景物、迷人姑娘,其實都隻是主人公“癡對瓶花影”時的一份遐想而已。從“晨鳥”的“晨”字看,這份遐想還維持了很長時間,可最後卻被鳥叫聲打破。美好的想象、美好的希望在現實中總是被無情地打破,這就是人生的悲哀。“人間”句將一己之悲情擴展到了整個人間,寫得比較深刻,但直接點破有失蘊藉,情調也顯得過分悲沉。

自評

此詞中間四句的描寫,我是受戴望舒新詩《雨巷》的啟發的。對於舊體詩詞吸取新詩的詞彙意境這一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在不破壞格律、不失舊體詩詞特美的前提下,隻要有利於情感的抒發,那麼我們完全可以吸取新詩中的養分;不止新詩中的養分,其他現當代文學所表現的情感思致,外國文學諸如表現主義、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流派所慣用的表現手法,甚至別的領域如電影中的蒙太奇、繪畫中的透視法等,也均可以為我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