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悲鯉(1 / 1)

題解

此詩所悲的對象為鯉魚。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後即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此詩借用這個古代傳說,寫出了一部分走入上流社會之人的生活悲哀。

軀尚蝌蚪小,已向龍門看。

十年甘百苦,一朝躍巨瀾。

鬥爭天地慘,呼吸水域寒。

終至鱗盡碎,哀喘在淺灘。

自釋

軀尚蝌蚪小,已向龍門看——有條鯉魚它的身軀還隻有蝌蚪那麼大,可已經常常朝著龍門看去了。“軀”,身子,身體;“龍門”,即禹門口,黃河從壺口而下所經晉陝大峽穀的最窄處,因有“鯉魚跳龍門”的傳說,這裏的“龍門”也就象征著上流社會的門徑或其他財富、地位等的目標。這開頭兩句寫鯉魚在兒時便有一個高遠的人生理想。

十年甘百苦,一朝躍巨瀾——這條鯉魚為了實現它的目標,十年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吃了很多的苦;功夫不負有心人,有朝一日,這鯉魚終於一躍躍過巨大的波浪,跳入了龍門。“甘百苦”,以百苦為甘,指情願付出艱辛、去吃各種苦。“十年”句中“十年”指時間之久,“百苦”指吃苦之多,這兩個詞均可見鯉魚所付出的艱辛之巨。“一朝”句寫鯉魚終於躍過龍門,實現了目標。“十年”與“一朝”對舉,正應和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說法。

鬥爭天地慘,呼吸水域寒——在龍的世界裏,明爭暗鬥,你死我活;這條已變為龍的鯉魚隻感覺天地一片慘暗,生活的水域無限寒冷,似乎每次呼吸都十分困難。鯉魚躍入龍門,世人覺得就此圓滿了,哪知對這條已變成龍的鯉魚來說,龍門的躍入,恰是真正悲劇的開始。這兩句突發轉折,寫龍世界裏的狀況,給人觸目驚心的感受。

終至鱗盡碎,哀喘在淺灘——這條已變成龍的鯉魚最終在龍的世界中戰敗了,它渾身的鱗片全都被抓碎,身無氣力地在淺灘上作痛苦的喘息。這兩句寫鯉魚的下場,它雖然吃苦躍入龍門,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龍,但在龍的世界裏它還嫩得很,根本就不是那些老龍的對手,它無法適應龍世界的生存規則,最終徹底戰敗。“鱗盡碎”、“哀喘”,那是何等淒慘的下場,全詩到此確是稱得上夠“悲”了。

自評

許多年輕有誌之士,都渴望步入上層社會,經過他們不懈的努力,有的確實成功了。然而,步入上層社會後,生活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美好。那裏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生活其中,會感覺壓力重大,時刻戰戰兢兢;而稍弄不好,就會落個前功盡棄、身敗名裂的下場。此詩即是借用了“鯉魚跳龍門”的傳說,反映了這種社會現實。全詩先揚後抑的表現手法,較為準確的措辭用語,以及對傳說的靈活運用等,都可見出此時創作的悲物詩在藝術上已較高三時所作更為圓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