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二十三章·西北老漢種世衡(2 / 3)

包拯道:“臣初到西北之時,王大人還不是王大人,為了西北百姓出城作戰,臣不耐西北苦寒風霜,偶然風寒,竟然病倒路邊,被一家好心人看到,帶回家中。”

眾人都知道包拯不是說廢話、亦不是喜歡討功的人,因此都有些奇怪他為何說這些瑣碎的事情。

包拯又道:“臣到了那戶人家,發現那戶人家雖不能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但也清貧的很。那家裏有兩個孩子,一個十來歲的年紀,一個更小一些,懵懵懂懂。那兩個也沒什麼特別之處,隻是瘦弱些。救臣的是個婦人,容顏頗為蒼老,但臣後來知道,那婦人也就四十有餘的年紀。”

王拱辰終於按捺不住,一旁道:“包禦史,聖上讓你查西北公使錢一事,你羅羅嗦嗦的說這些做什麼?”

趙禎倒覺得包拯岔開話題更好,和顏悅色道:“但說無妨。”

天子發話,王拱辰神色訕訕,再不敢打斷包拯的話頭兒。包拯繼續道:“那家婦人為臣請了大夫,又煮了濃濃的稀飯給臣喝。臣當時不覺得什麼,可等稍微好轉後下地出門,在門後聽那小孩子說,‘二哥,我餓。’又聽那大孩子說,‘你怎麼就這麼容易餓?成天就看你要東西吃。喏,我這還有點吃的,你先吃吧。’臣從門縫望過去,見到那大點的孩子拿出半塊黑黑的窩頭遞給老三,老三狼吞虎咽的吃,老二卻在流著口水看。老三含糊問道,‘二哥,你不吃點嗎?’那老二挺起胸膛說,‘我飽得很。’”

包拯說的瑣屑,趙禎聽得感慨,歎道:“那糧食想必是老二省下來的,他疼愛弟弟,這才留給弟弟吃。不過那婦人寧可苦了兩個孩子,也給你熬粥來喝,真讓人感歎。”

包拯點頭道:“聖上所言及時,那家人甚為厚道。臣暗中觀察,見他們吃飯的桌子也很是破爛,一條腿都已折斷,是隨便用石頭墊起。等到晚上時分,那婦人竟給我拿了兩個白麵膜吃。我看那年幼的孩子在一旁流著口水,就問,‘你吃了沒有?’那幼小的老三看了眼婦人,咽著口水說道,‘吃得很飽。’”

趙禎眼簾濕潤,想起民心樸實,西北百姓如此受苦,難免心中不安。他一直立誌當個好皇帝,聞西北還有這種事情,內心愧疚,問道:“包愛卿,這家人如此忠厚,不知道你可記下他們的名姓,朕立即命地方官府獎賞他們。”

包拯沉默片刻,這才道:“那婦人本是種世衡的原配,而那兩個孩子就是種世衡的兒子,老二叫做種諤,老三叫做種診。”

殿中倏然靜了下來。就算是王拱辰、文彥博等人,都是神色異樣。

他們才扳倒張亢、滕子京,又逼王安仁告老還鄉,正準備對種世衡下手,大獲全勝之時,突然聽到種家如此清貧,心中也不知道什麼感覺。

趙禎默然半晌,又問,“後來呢?”

包拯道:“當晚,臣到了庭院,見到種愕、種診坐在庭院。趁那婦人不注意,拿了五兩銀子給種愕。臣受人之恩,很想報答,但那婦人死活不肯收下銀子,隻說旁人有難,幫手天經地義之事,不需酬勞。臣無奈,隻想將銀子讓孩子收下。不想種愕挺直腰板說了一句話,讓臣此生難忘。”

趙禎問道:“他說了什麼話?”

包拯到了殿中,一直對王安仁視而不見,直到這時,才意味深長地望了眼王安仁,鏗鏘有力道:“種愕對我說,狄將軍為西北的百姓出生入死,王公子征戰之下活人無數,都從來不求什麼回報,我們隻做了這點事情,怎敢要人的回報?”

一語落地,鴉雀無聲。

王拱辰等人本咄咄逼人,聞言望了眼王安仁,臉上也有不自然之意。歐陽修等人臉上有神采閃過,範仲淹卻既是驕傲,又是傷心。

隻有王安仁還是木然立在那裏,似乎什麼都沒有聽見。可不知道為何,眼簾也有了濕潤。他王安仁不負西北百姓,原來西北百姓也從來沒有忘記他!

良久後,包拯才又開口道:“臣聽種愕這般說,倒很是慚愧,那銀子就揣了回去。我問種愕,他和弟弟在這庭院做什麼呢。種愕道,他在等流星。”

趙禎瞥了眼王安仁,好奇道:“他等流星做什麼?”

包拯道:“塞下兒女有個傳說,若能看到天有流星,及時許願,就事無不成。”

趙禎久在深宮,倒是頭一次聽到這種說法,恍然道:“種愕等流星許願嗎?他許多什麼願?”

包拯道:“他那一夜終於沒有等到流星,但他對我說了願望。”頓了下,包拯緩緩道:“他的願望是,快些長大,學狄將軍、王公子一樣,抗擊胡人,保家衛國!”

趙禎又望了王安仁一眼,這次卻沒有再問什麼。殿上臣子雖多,但亦沒有人接下去。

沉默片刻,包拯再道:“其實不止種愕有願望,種診也有願望的?”

趙禎道:“種診的願望和王安仁有關嗎?”趙禎對種世衡其實並沒什麼印象,但隻聽種愕、種診兩人的事,對種世衡的印象早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已明白包拯的意思,種世衡家貧如斯,就算擅用公使錢,肯定就有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