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相逢一笑泯恩仇 第二十六章·包拯不愧是包拯(3 / 3)

展昭微怔,半晌才道:“喪心病狂之人,行事素來不可理喻。包禦史隻憑這個緣由推斷王安仁無殺人之罪,似乎並無可信的說服力。”

趙禎道:“展捕頭說的不錯。”

包拯皺了下眉頭,又道:“這個推斷的確難以完全證明王安仁沒有殺人,不過讓我相信王安仁無罪的恰恰是因為發現了凶刀。展捕頭,我和你是在朝鳳閣西北角的隱蔽處發現的凶刀吧?”

展昭點頭道:“不錯,那地方頗為陰暗,顯然是別有用心之人才會拋刀在那裏。”

包拯微微一笑,“但我卻能證明,這刀絕對不是王安仁丟棄在那裏的。”

展昭皺眉凝思,半晌才道:“包禦史如何能得出這般結論呢?”

包拯道:“若依趙美人所言,王安仁見到調戲她不成,又怕尚昭容泄漏他的惡行,這才色心起意,殺人滅口。王安仁先擊昏了趙美人,又殺了尚昭容,之後應是拋棄了凶刀在朝鳳閣的西北角,然後抱著趙美人離去,意圖不軌,不想正遇到妙玉公主,王安仁做賊心虛,將趙美人交給了妙玉公主。不知道聖上覺得這個推理可對?”

趙禎怒拍桌案道:“正是如此。”說罷狠狠的瞪了王安仁一眼,目露凶意。他能容忍王安仁抗拒他的命令,但實在無法容忍王安仁調戲他最鍾愛的女人。

包拯緩緩道:“請聖上少安毋躁,這結論隻是從趙美人所言推出來的,但臣發現問題多多。首先,王安仁為何不怕趙美人說出他的惡事,不將趙美人殺了滅口呢?”

展昭道:“這個很好解釋,但是我想不必解釋了吧?”他說的意味深長,眾人都已明了,心道展昭是說王安仁見色起意,一時間不想殺趙美人,後來碰到趙堇的時候,想再下手已經晚了。

包拯點頭道:“不錯,王安仁不下手的確也有解釋的理由。但展捕頭忽略了一點,王安仁在查看尚美人是否死時,鞋底已染了血跡!”

展昭皺眉道:“這正可以說明王安仁很有殺人的嫌疑。”

包拯臉色肅然,一字一頓道:“恰恰相反,就是這血跡證明王安仁並沒有殺人!”

結論一出,眾人均是困惑不解,根本想不明白包拯的想法。包拯道:“王安仁見到妙玉公主時,因為鞋底還有鮮血,是以在那條路上留下細微的血跡。現在他的鞋子上,還是有血痕。”眾人望去,見王安仁鞋邊果然還有褐色的血痕,可還是不解包拯的用意。

包拯沉聲道:“他抱著趙美人見到妙玉公主的時候,鞋底血痕未幹。臣詳細查看了鮮血留下的痕跡,發現王安仁走了沒有幾步,就已撞見了妙玉公主。但發現凶刀的周圍,卻根本沒有任何血跡,試問王安仁怎麼能在鞋底還有血的情況下,不留血痕在棄刀的附近?這隻能說明王安仁根本沒有到過那裏,刀也不是王安仁留的。因此王安仁並非凶手。”

展昭略做沉吟,立即道:“說不定王安仁是遠遠拋刀在那裏,因此棄刀附近無血。”

包拯立即道:“棄刀所在位置在閣樓西北暗處死角,而王安仁遇到妙玉公主是在東南處。之間有樓體阻擋,臣當時已試過,以王安仁留血行走的線路,絕無可能把刀拋到那裏。聖上若是不信,大可當場去試。”

趙禎望向了展昭,展昭沉吟許久,這才緩緩搖頭。趙禎道:“展捕頭沒有異議,朕就不用試了。”

包拯舒了口氣,說道:“既然王安仁一無取刀動機,二無棄刀證據,而尚昭容的確是因為中刀傷斃命。臣因此可以認為,尚昭容並非王安仁所殺。”

大殿微寂,王安仁微微一笑,包拯果然是包拯,心細如發,推斷的簡直滴水不漏。

趙美人本在哭泣,突然坐起,哽咽道:“你說什麼王安仁不可能拋刀在那裏,我卻不信。王安仁雖見趙堇時,鞋上還有血跡未幹。但這之前,他可以脫了鞋子去扔刀,這難道沒有可能嗎?”

包拯略作沉吟,說道:“趙美人說的凶徒見色起意,作案後仍有這般縝密的心思,雖難以想象,但的確也有微小的可能。不過這件事證明起來更是簡單,王安仁若脫鞋棄刀,之後一直沒有善後毀滅證據的機會,他腳底之襪或腳底必有泥土摩擦沾附痕跡,臣請一驗。”說罷走到王安仁麵前,示意王安仁脫鞋。他倒是說做就做,無半分拖遝。

等王安仁脫鞋後,眾人清楚看見,王安仁襪底潔淨,根本無任何泥土沾染之跡。曹皇後輕舒一口氣,低聲對趙禎道:“官家,既然包拯已證明王安仁無罪,就請放王安仁出宮吧?”

趙禎還在猶豫,趙美人泣聲道:“官家,一切是奴家親眼所言,難道說奴家是冤枉王安仁。當初我暈倒時,隻見王安仁向尚昭容奔去,就算凶徒不是第王安仁,可他調戲奴家總是不假。”說罷又嗚嗚的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