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朝春秋(2 / 3)

大臣們都拚命討好張麗華,她很聰明,記憶力也強,任何一點小事情都記得清清楚楚。倘若有什麼芝麻大的小事弄得她不高興,讓她上告了皇帝,就有人會掉腦袋。

國家麵臨財政困難,陳叔寶卻建造豪華的宮殿,天天花天酒地,美女歡歌宴席不絕,建築宮殿使用香木和珍貴的寶石,花費大量資金。除此他還到處遊山玩水,喜歡寫詩弄墨,其中有一首名叫(玉樹後廷花)的詩流傳至今。

一如此驕奢瀅逸加重了陳國財政困難,陳叔寶為尋求安逸,隻好增加稅收。人民受此壓迫,早就瞻望隋軍到來,把他們從苦海中解放出來。當時軍費開支困難,皇帝還隨意動用軍費攜帶美女外遊,軍內對這個席君也起反感。陳叔寶討厭武官,害怕他們起來造反,他一出後宜,總覺得有人要對他下毒手。

“天下統一的時機就快到了。”文帝這樣判斷。

開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一日隋朝五十萬大軍開始對陳作戰,曆史上稱這次戰役為“平陳之戰”。行軍元帥,即總司令,為文帝的次於晉王楊廣,也就是後來的曆帝,他當年二十一歲。風華正茂,英姿煥發,他帥領的戰將有:楊素、高短、賀若迅、韓擒虎等開國宿將。大軍巧渡長江,直搗陳國都城建康。

陳叔寶聽到隋軍攻到城下,不知所措,隻知道抱著張麗華嚎哭。麵對突襲的眾多隋兵,昔日善戰的陳國軍隊無法長久抵抗,魯廣達。周羅喉等陳國勇將先後敗陣,建康城終於失守。

狼狽不堪的陳叔寶,在宮殿東藏西躲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一個叫袁憲的大臣看見他那副樣子,揪往了他的袖子破口大罵:“陛下乃一國之君,怎能如此失態?,隋軍軍紀嚴明,想必也無人會傷害陛下,請陛下堂堂正正地坐在寶座上,以禮接待防軍!棄座而逃,成何體統!”

但是,陳叔寶仍是掙脫了袁憲的手,跑去躲起來了。沒過多久,隋軍攻人大殿,元帥府長使(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參謀總長)高領問袁憲皇帝在何處。

一我不清楚廣袁憲答道。高頎也不多問,派兵開始仔細搜查,找了半天還是找不到。這時有一士兵報告,說有人看見皇帝躲在井裏,隋軍把井圍住,然後往井口扔石頭試探,井裏麵發出求救的喊聲:

“救命呀!我投降,別殺朕!”

一放繩子,拉上來。”高項命令部下。

繩子由井口逐漸放到井底,士兵用勁往上拉,卻發現井下很重,怎麼也拉不動,在場的人都大感詫異,於是又增加了繩子,多叫了些人手來拉……。

結局讓高短也啞然失笑:從並下拉上來的,不光是陳叔寶一個人,還有張麗華,以及另外一個寵妃共三個人。這三人一起被拉上來的滑稽情景成為中國南北朝滅亡,隋朝統一天下的曆史性場麵。

被稱為一代名臣,文武雙全的高預也不禁在心中暗想:

“簡直不像話!亡國也不該亡得如此窩囊!”

不過,基於禮法,高領仍對陳叔寶鄭重相待。此時,大部隊還沒來得及進建康城,楊廣就派來一名使者,使者是高顧之子。

“尊父大人,晉王殿下有旨,把張麗華帶回它內。”

楊廣對張麗華的美貌、姿色早有所聞,一心想等陳國滅掉之後,把她占為己有,高項聞之大怒,痛叱其子:

“蠢東西!我以為你有什麼重要使命,原來竟是為了這等無聊小事!快、快回報晉王,說張麗華已經死了。”

高須把兒子趕回去之後,立刻命令部下處死張麗華。美女被處死,後人聽了似乎覺得過於殘酷無情,但高須知道她不但冶豔無匹,而且愛參與國事,不少事都壞在她的嘴上。陳叔寶就是迷戀於女色才使國家滅亡,高須對這件事批判得非常激烈。

楊廣得知張麗華死的消息,大為震怒:

“怎麼用的,不過是長使的身份,沒有我皇族的命令竟敢擅自行事,好大的膽子!我一定要他好看廣

“長使”是個職位名稱,在中國曆史書籍和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這個詞,用現代話解釋就是“首相秘書長”,如稱“丞相長使”則是現在的“內閣秘書長”,“將軍長使”就是現在的“司令官的高級副官”。隋朝時期,由皇族擔當行軍元帥時候,幾乎都由高須擔任“長使”這個職位。元帥僅僅是軍隊的象征,實際作戰的指揮都是有高額來擔任。他是這次戰後的總參謀長,或者叫總司令代理官,不過高額職位很高,楊廣一時也拿他沒有辦法。

不管怎麼說,高項已經招致楊廣的怨恨。高額是文帝親自任命的重臣,不能因為這件事把他免職,楊廣回到京城,把忌恨深深地.埋在心中。

陳叔寶被抓後,沒有被處死。讓他享受貴族的待遇,逍造自在,每天飽貪度日,這樣度過了十五年,直到他死去。死後隋朝授予他“楊公”的用號。這就是軟弱無能的陳叔寶,另一個楊帝。

文帝之妻,獨孤皇後也很高領,這當然也是有緣由的。“獨孤皇後”的意思是“獨孤家皇後”,在中國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隻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獨孤這個姓讓人感到有些特別,原本為北朝一個名門的姓。獨孤皇後才貌兼備,但個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後善妒,殃及臣於。”這個獨孤皇後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製度的崇尚者。

從以上來看,獨孤皇後似乎是一個提倡婦女解放進步的皇後,可惜事實上並非如此。文帝曾一度愛上了後宮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貴人家尉遲回的女兒。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皇後的耳中,當時還有身孕的皇後,下令把這女官抓來,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愛妃慘死的消息,既傷心又怒債。罵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來講,皇帝被皇後惹怒,皇帝不是廢了她,就是粑她軟禁起來,或是把她殺掉。文帝卻不同,自己獨自一人悄悄地離開皇宮出走了。官吏們到處都找不到,這下子天下大亂,而且消息還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員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剛毅、沉著多謀的高項身上。

還是高頷心裏有數,在以前文帝打過獵的近郊區山裏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高額勸他口宮,文帝搖著頭說:

“我受也受夠了,不要拿身為天子什麼的來勸我,與其死守著那個女人到死,不如隱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說些什麼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擔著國家重任,不過是個女人,怎麼可以被她逼得棄國而逃?”

高頎這裏說的“不過是個女人”不是指被殺死的無辜宮女,而是指“獨孤皇後”。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領,他或許是個蔑視女性的男人,但他當時是在勸諫皇帝要“分清楚國家和家庭的區別”。皇後僅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個人的配偶。不應該是國家的共同統治者,皇後沒有參與國政的資格。高額認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氣,也不該置國務於不顧。

文帝被高項的一席話說服而回到了皇宮。眾大臣的心也平靜下來了,唯獨獨孤皇後揚起怒眉,原因是高領說過的“不過是個女人”這句話有人來告給她。傳臣無論怎麼勸,皇後還是氣得全身發抖。

雖然高頜是國家的梁柱,但在獨孤皇後眼裏,僅僅是楊家的一個傭人罷了。她對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變更皇太子,可以看出這個女人完全不具有區別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麵前她老是說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頎頭大。

高項的夫人死後,獨孤皇後通過丈夫文帝勸其再婚,高須沒同意。但在這之後,高項的妾卻生了孩子,皇後大怒,她氣憤地對文帝說:

“你勸高顧再婚她不聽,卻與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這樣的人你怎麼能相信他呢?”

獨孤皇後對什麼事情都說三道四,連高顧的私生活也要幹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頎心裏厭煩透了,多次流露出對皇後不滿的情緒,開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頻被趕出了皇官。二年之後皇太子楊勇也被廢除了。

高頜離開皇宮,楊素走馬上任,隋朝的實權落到楊素的手中,他姓楊,但並不是皇室成員。

楊素年輕時曾經作過文帝的助手,頗有功績,但後來被趕出了皇宮,原因是夫妻吵嘴,他發了脾氣,盛怒之下對老婆說:

“將來我當了皇帝,也不會讓你當皇後的廣

結果妻子到朝廷告禦狀,訴說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認為,即使是笑談也不容許這樣胡說,楊素為此事丟了烏紗帽。

不過他運氣還不錯,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為政治家和武將,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養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畫家,而且是一個會識別人相的伯樂,麥鐵杖、魚懼羅的出頭,都與他的推薦有關係。他與高涵相比,私心顯得多了一些,對權力和財物占有的欲望很強烈。他擔任宰相時濫用職權,把自己親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門,並在長安、洛陽建造像官殿一樣的富麗住宅,還有成千的奴隸為他幹活兒。私宅裏有美女數千人,他為達到自己的後”的意思是“獨孤家皇後”,在中國曆史中,有很多女人都是隻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獨孤這個姓讓人感到有些特別,原本為北朝一個名門的姓。獨孤皇後才貌兼備,但個性非常善妒。清朝的趙翼在著作中寫道:“獨狐皇後善妒,殃及臣於。”這個獨孤皇後不單是不許自己的丈夫納妾,也不準朝中大臣們娶小老婆,是一位標準的一夫一妻婚姻製度的崇尚者。

從以上來看,獨孤皇後似乎是一個提倡婦女解放進步的皇後,可惜事實上並非如此。文帝曾一度愛上了後宮的一位女官,她是北周富貴人家尉遲回的女兒。這件事很快就傳到皇後的耳中,當時還有身孕的皇後,下令把這女官抓來,叫人把她活活打死。文帝知道愛妃慘死的消息,既傷心又怒債。罵道:一你,好狠毒呀!”

一般來講,皇帝被皇後惹怒,皇帝不是廢了她,就是粑她軟禁起來,或是把她殺掉。文帝卻不同,自己獨自一人悄悄地離開皇宮出走了。官吏們到處都找不到,這下子天下大亂,而且消息還不能泄露出去。此刻朝廷文武官員都把指望寄托在性格剛毅、沉著多謀的高項身上。

還是高頷心裏有數,在以前文帝打過獵的近郊區山裏找到了他。文帝正坐在路旁一塊大石頭上,高額勸他口宮,文帝搖著頭說:

“我受也受夠了,不要拿身為天子什麼的來勸我,與其死守著那個女人到死,不如隱居在山中更快活。”

“您在說些什麼呀?陛下是天子,要承擔著國家重任,不過是個女人,怎麼可以被她逼得棄國而逃?”

高頎這裏說的“不過是個女人”不是指被殺死的無辜宮女,而是指“獨孤皇後”。用今天的眼光分析高領,他或許是個蔑視女性的男人,但他當時是在勸諫皇帝要“分清楚國家和家庭的區別”。皇後僅僅是“皇帝的妻子”,是皇帝個人的配偶。不應該是國家的共同統治者,皇後沒有參與國政的資格。高額認為就算皇帝生妻子的氣,也不該置國務於不顧。

文帝被高項的一席話說服而回到了皇宮。眾大臣的心也平靜下來了,唯獨獨孤皇後揚起怒眉,原因是高領說過的“不過是個女人”這句話有人來告給她。傳臣無論怎麼勸,皇後還是氣得全身發抖。

雖然高頜是國家的梁柱,但在獨孤皇後眼裏,僅僅是楊家的一個傭人罷了。她對自己的孩子都可以任其感情行事、變更皇太子,可以看出這個女人完全不具有區別公私的能力,在皇帝麵前她老是說三道四的,也早已令高頎頭大。

高項的夫人死後,獨孤皇後通過丈夫文帝勸其再婚,高須沒同意。但在這之後,高項的妾卻生了孩子,皇後大怒,她氣憤地對文帝說:

“你勸高顧再婚她不聽,卻與妾生了孩子,他也太不把皇帝放在眼了,這樣的人你怎麼能相信他呢?”

獨孤皇後對什麼事情都說三道四,連高顧的私生活也要幹涉,一向公私分明的高頎心裏厭煩透了,多次流露出對皇後不滿的情緒,開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高頻被趕出了皇官。二年之後皇太子楊勇也被廢除了。

高頜離開皇宮,楊素走馬上任,隋朝的實權落到楊素的手中,他姓楊,但並不是皇室成員。

楊素年輕時曾經作過文帝的助手,頗有功績,但後來被趕出了皇宮,原因是夫妻吵嘴,他發了脾氣,盛怒之下對老婆說:

“將來我當了皇帝,也不會讓你當皇後的廣

結果妻子到朝廷告禦狀,訴說了丈夫的狂言,朝廷認為,即使是笑談也不容許這樣胡說,楊素為此事丟了烏紗帽。

不過他運氣還不錯,很快又被召回朝廷,他做為政治家和武將,充分表現出他的才能,而且,他的文化素養也很好,不但是一名出色的畫家,而且是一個會識別人相的伯樂,麥鐵杖、魚懼羅的出頭,都與他的推薦有關係。他與高涵相比,私心顯得多了一些,對權力和財物占有的欲望很強烈。他擔任宰相時濫用職權,把自己親友都安插到重要部門,並在長安、洛陽建造像官殿一樣的富麗住宅,還有成千的奴隸為他幹活兒。私宅裏有美女數千人,他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地策劃廢除皇太子的事件。

文帝連自己兒子的奢侈都不能容忍,對楊素的行為當然更為氣惱,要不是楊素深得獨孤皇後的信賴,早就讓他損台了。楊素為了自己,與晉王楊廣秘密勾結。讓楊廣取代皇太子,準備把楊廣推上皇帝的寶座。

獨孤皇後死後,原本文帝可以過一下輕鬆的日子,但沒有多時,就又給自己帶上了枷鎖,他喜歡上了一位美女宣華夫人,整日與她在一起欣賞歌舞星形,飲酒作樂。宣華夫人是陳叔寶的胞妹,長得文雅秀氣,勾往了文帝的魂,文帝曾滿麵春風的對人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