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其三,建立嚴格完善的質量監控程序,將產品產出率,產品合格率與薪酬直接掛鉤,利用經濟手段確保產品質量。其四,實行嚴格的產品出廠檢驗製度,確保長江塑膠廠的每件產品,都是合格產品。其五,建立產品市場跟蹤與信息反饋體係,要求下屬定期收集產品信息及行業信息,確保長江塑膠製品最好最新最廉最多。其六,由本人直接控製產品質量,任何有關產品質量問題,都必須向他彙報,取得授權才可以進行。其七,立即將庫存質量問題產品,不計成本,全部傾銷出去,部分不能出去的產品回爐再造。李嘉誠每當回想起這一階段的艱辛,都有切膚之痛。

商海自有其沉浮,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忍受生活中屬於自己的那份悲傷,隻有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什麼叫作成功,什麼叫作真正的幸福,做生意也同樣如此。

徐悲鴻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於是,傲氣與傲骨論就成為不少人的座右銘。有人憑著它踏上成功路,有人卻因為應用不當而備受挫折。

其實,傲氣與傲骨是需要細加分別的,把傲氣錯以為傲骨,把傲骨理解為傲氣,都是導致失敗的原因。傲骨是立世之本,傲氣是立世之術。傲骨為根,傲氣為葉。

我常常跟兒子說:你要建立沒有傲心但有傲骨的團隊,在肩負經濟組織其特定及有限責任的同時,也要努力不懈,攜手服務貢獻於社會,這不能隻是我對你一個希望,而是你對我的一個承諾。

2005年 7月 20日,李嘉誠到汕頭大學出席汕大畢業禮。他借此機會談管理藝術,之後便談到了傲氣與傲骨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來。他舉的例子不但生動活潑,而且發人深省,令有幸參加大會的汕大學生個個受益匪淺。

李嘉誠在回應學生提出何謂傲氣的時候,舉了自己親身經曆過的一個例子做說明:有一間大公司的老板,答應過與他交易一宗生意,後來這個老板反口不認。

李嘉誠往見他,並且問 :“你既然答應了人家的事情,為什麼又突然反悔呢?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是你,一定會睡不著覺。”但是對方卻傲氣地說 :“我不會像你一樣,我會像嬰兒一樣睡得很舒服。”

三天之後,那個人來找李嘉誠,並且願意多付 50%的價格來完成原來談不攏的交易。於是李嘉誠問他 :“你當初不是說做不成這單生意,一樣可以像嬰兒一樣睡得很舒服嗎?”

對方老老實實地回答 :“那天之後,我還沒有睡過一個好覺。”原因就是那個人過於傲氣所致。

李嘉誠又說,傲氣常常令一個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它就像一個杯子裝滿了水,再也裝不下其他東西,而那些裝不下的東西,有時比水的價值不知高出多少倍。

要成為出色的管理人員,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才能避免抱持傲氣。在某些場合需要有傲骨,表現自己堅持的原則。

李嘉誠又說了一段往事,那也是他親身經曆的:他剛投身塑膠花行業時,必須經常到洋行去洽談生意。

有一次他與一個占他工廠生產額九成以上的大客戶開會談合約的事。客戶傲氣十足,處處以居高臨下的姿勢對待李嘉誠。起初他忍讓,認為與人家談合約難免要受一些氣。後來對方說 :“如果你們沒有我們公司的支援,你們會怎麼樣?”李嘉誠頓然拍案而起,說:“請你馬上離開。”

他這一拍案,把桌子上的水杯震翻了。事後他認為這是必要的做法,經商之道固然以利字為先,但若無原則地聽任他人宰割操縱,連半點傲骨都沒有,到頭來吃虧失敗的必定是自己。

李嘉誠為了原則的拍案而起,震懾住了這位客戶,更震動了這位客戶的良心,非但沒把生意拍走,反而令到這位客戶更加敬重李嘉誠,更加強了雙方的合作。

當然,奉勸各位,這桌子不是隨便就可以拍的,除非你底氣十足。

“做生意一定要同打球一樣,若第一杆打得不好的話,在打第二杆時,更要保持鎮定及有計劃。”李嘉誠未有拜師的高爾夫球技,雖然比不上名家大師,但也能每日揮杆綠茵。並且將球技運用到生意場上。當然,這已經是後話。

在塑膠廠瀕臨倒閉的那些日子裏,李嘉誠回到家裏,強作歡顏,擔心母親為他的事寢食不安。

知兒者,莫過其母。細心的母親還是發現李嘉誠不曾舒展的眉頭。母親不懂經營,但懂得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看到眉頭緊鎖的愛兒,慈祥的母親莊碧琴循循善誘地婉轉地開解他。她用佛家掌故來喻示兒子:很早以前,潮州府有一座開元寺。老方丈雲寂和尚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將兩袋穀種交給自己最得意的兩個高徒——一寂、二寂,要他們去播種插秧,到穀熟的收獲季節再來見他,看誰收的穀子多,就證明誰的本領大,誰就可繼承衣缽,做廟裏住持。

穀熟時,一寂挑了一擔沉沉的穀子來見師父。而二寂卻兩手空空,麵有愧色,無地自容。雲寂問二寂,二寂慚愧道來,他沒有管好田地,種穀沒發芽,有負師父重托。雲寂便把袈裟和瓦缽交給二寂,指定他為未來的住持。一寂不服。師父平靜地說道:我給的穀種都是煮過的。李嘉誠悟出母親話中的內涵——誠實是為人處世立命之本,是戰勝一切困難險阻的不二法門。隻有誠實,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取得一席之地。隻有誠實,才能贏得誠實人的尊重與信任。這也是潮商多年來信奉的法則。李嘉誠出道伊始,既沒有金錢,也沒有學曆,更沒有什麼特殊的人事背景,但卻能夠在生意場上順利打開局麵,並且人氣越來越旺,事業步步高升,在很大程度上,憑借的就是做人處世的真功夫。他重信諾、重誠意、講義氣、寬厚待人。他遇事從不斤斤計較、拖泥帶水。

除了平等互利的商業關係外,他還十分重視與客戶保持真摯友善的個人情誼,從而使雙方獲得深切的了解和緊密的合作,促進了事業的發展。會做人、善處世,為李嘉誠在商界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贏得了同行、同業、同仁對他的尊重和愛戴。甚至他的商業競爭對手,也常常是不得不由衷地敬佩他。

而這些,恰恰是生意人賴以生存發展的最寶貴的社會資源。

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別人寧願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願再找他﹐因為他不慎守信用可能會生出許多麻煩來。

重信諾、重誠意、講義氣、寬厚待人;平和、勤奮、堅忍,這一切,李嘉誠把中國文化中的立身之道處世之理發揮演繹得淋漓盡致。

人有善願,天必佑之。善人有願,必佑於天。人有慧根,神定襄之。慧而根之,襄而助之。他的成功經驗,最適合中國人學習和借鑒;他白手起家的曆史,最適合普通人,尤其是那些幻想有朝一日發達的不安現狀的人揣摩和模仿。

有人說,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大相徑庭,水火不相容。作為商界巨擘的李嘉誠,卻能將這兩者很好地結合成一體。他不僅創造了大量的金錢和財富,而且還身體力行地樹立和實踐了一套具有深厚內涵並且能夠無遠弗屆,影響到香港,影響到中國,甚或影響到世界,影響到你我他,進而影響到當代與曆史的經商哲學與為人處世。他把儒家的情義與西方的進取精神極為精妙地幾乎是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外圓內方,剛柔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