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2)(2 / 3)

與此相適應,對生命活力的觀照、解析也存在兩個層麵的內容,一是生存描述性的,主要是對生存狀態的現實進行直觀的感受和描述;一是價值評價性的,主要是對內在的精神狀態、生命發展的動因和趨勢、生存的價值和意義進行評價。

生命活力的凸顯和發展都是與“死”相對的。與“生”、“活”一樣,“死”也有兩個層麵的意思:一是生命的喪失;二是如張世英所說,“人如果停滯在現實中而不思突破其有限性,或者說,安於現實而不思前進,那就是死亡而不是人生:停滯於感性中有限的東西,固然是死亡;停滯於一些固定的概念,那叫做思想僵化,也是一種死亡”。自我迷失、生存而不是成長、單調乏味、陳舊僵硬、蒼白無力、消極懈怠、曲解誤導、荒謬頹廢等都屬此列,常常表現為一種停滯感、無力感、無聊感、絕望感、失敗感、退化感,其實質正是生命活力的喪失。

由此可見,生命活力首先是生命的充實、豐盈的存活狀態,並由此雙向延伸至生命的起始環節,包含了生命存在與否、生命是發展還是衰退等內容,並與生命的喪失或生命的枯竭、病態、虛弱、衰退相對立,顯現為存在著的、運動著的、變化著的、成長著的活潑潑的生命躍動,給人以存在感、充實感、力量感、豐富感、鮮活感、成長感;其次,生命活力還體現在產生外部活力的內部機製上麵,表現為良好的精神麵貌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包含著強烈的內部衝動、強大的生存意誌、熾烈的生活熱情、高遠的生命追求,並與被動的順應、蒼白的思想、頹廢的態度、麻木的“苟活”相對應,從中人們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尊嚴、生存的責任、生活的熱情、生命的追求;最後,生命活力在總體上是一種指向進步、完善的發展趨向和態勢,體現在主動、積極的生存把握、創造性的生產實踐、充滿孕育力的發展可能上,並與保守、僵化、消極、蜷縮、沒落相對立,人們從中可以領悟到創造的力量、生命的價值、生存的快樂。

可見,生命不僅是肉體的生命,而且是精神的生命。充滿生命活力的生存,蘊藏著創造性、飽含著可能性、充滿著孕育力,是不斷發展、進步的生存。隻有追求這種充滿活力的生存,才能維護並展示生命的尊嚴,挖掘和發展人的潛能,創造“宜居的”生存空間,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和自我的超越。在這個意義上,生命不隻表現為其自然存在本身,生命也不再是“苟活”式的生存,她不安於現狀,不斷突破環境和自身的限製,以生機盎然、生氣勃勃的姿態追求著進步與完善,展示著光芒四射的魅力!

總體而言,生命活力是以生之實在、生之衝動、生之取向與生之實現為特征的,表現為一種存在感、成長感、豐富感、新鮮感,蘊含著力量、熱情,主動、積極、向上,充滿希望,指向未來。它展示著生命的尊嚴和生命需要並必將走向完善的自信,它意味著生長,意味著創造,意味著不斷更新、不斷超越。它不是靜止而是運動、不是退化而是進步、不是被動而是主動、不是“趨死”而是“向生”。

生命活力不僅適用於個體的生存,對於民族、國家、社會來說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民族,具有頑強的適應能力、不屈的生存意誌、強大的創造能力,就能夠創造燦爛的文明、傳承悠久的文化,就能夠承受各種各樣的災難,曆經各種各樣的苦難而不倒,就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彰顯其輝煌的成就和磅礴的生機!一個國家,政通人和,向著民主和進步,有開放的胸襟,有革新的氣魄,有自主的精神,凝聚和依靠人民的智慧,便能保持其長期的穩定性,為人們帶來物質和精神的富足,向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邁進!一個社會,能夠關注民生,人民安居樂業,有暢通的溝通、協商渠道,追求平等和共同進步,致力於創造和擁有高尚的趣味,就能夠走向和諧、保有和諧,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