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11)(2 / 3)

傳播主體自身層麵存在的諸種差異,推動了傳播主體對傳播工作的總體認識,這些差異由對立到統一的過程也是大眾傳播不斷深化、主體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個層麵上和諧的產生來自於主體以大眾傳播為核心不斷地自我調適,其表現形態存在於主體進入傳播——自覺傳播——樂於傳播——善於傳播的不同階段之中,體現為精神的內在統一、傳播願望與傳播方向的獲得以及在此基礎上外射出的主體的生命活力。

(二)傳播主體與接受主體間關係的多重性

一方麵,傳受之間交往關係的發生情況不同。

就內容設定與主體表現而言,一般來說,傳播內容與傳播主體是不可分割的,主體就是傳播的一部分。在當前的媒體戰略中,節目策劃人往往把目標受眾預設、資訊或節目的類型以及傳播主體的風格綜合起來作為節目的定位。特定節目選擇與之相協調的傳播主體(如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曻崔永元,中央電視台《幸運52》曻李詠),或者為特定傳播主體編創適合的節目(如中央電視台崔永元曻《小崔說事》,中央電視台李詠曻《非常6+1》)這兩種情況都存在。盡管如此,並不是所有的傳播主體都能夠完全融入傳播之中,成為傳播成功的主導因素;而有的節目的內容則不具有必讀性,而是由傳播主體的個人風采賦予傳播以魅力,受眾的興趣點是自己所喜歡的傳播主體的表現。因此,受眾在選擇節目時往往或偏重於內容的吸引力,或偏重於傳播主體的傳播魅力,進而形成對特定節目的總體忠誠度。因此,節目內容及其背後的媒介戰略、團隊智慧和傳播主體的個人素質、個體表現同是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生命活力的一部分,它們的相得益彰是傳播的理想狀態,它們的相互提領(任何一方突出,都能帶動整體)也是傳播的常態。

就影響發生的多種情形看:傳播主體本身不是節目的亮點,但節目具備信息的必讀性、情節的感染力、形式的吸引力等主體外優勢,受眾在接受過程中由於內容的吸引力,忽略、包容甚至習慣了主體的一些缺陷;節目內容不具有獨特性,但是傳播主體有比較鮮明的傳播個性,受眾由於欣賞主體的傳播個性,由喜歡人到關注節目,尤其是關注傳播主體在節目中的表現;節目具有整體意義上的必讀性,受眾喜歡的是節目的整體風格,其中既有內容的吸引,又有主體的吸引,他們期待主體能以自己的努力創作出更為精彩的節目並享受於其中。在這幾種情形中,最後一種情況對傳播主體要求最高,對節目傳播、受眾接受最有裨益。但是不管哪種情形,都能夠在不同程度上生成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命活力。

另一方麵,生命活力的激發情況不同。

首先,節目的類型和定位不同,接受主體的期待和心理不同,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生命活力的展現方式和引起的效果也不同。

消遣性質的,如娛樂節目,受眾期望從中得到放鬆、休息、愉悅,以調整因工作和生活壓力而疲累的身心,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生動性、鮮活感就會被加以突出;獲知性質的,如新聞資訊、生活服務、益智類節目等,受眾期待從中得到知識、信息,以不斷監測社會動向、檢視自我處境、增強參與和改造社會的能力,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正確性、準確性、針對性就會被加以突出;感動性質的,如某些新聞事件的追蹤、社會焦點的挖掘、人物訪談等類型的節目,受眾期待能夠從中看到生活百態、跟蹤社會發展、豐富內心情感,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深刻性、真誠感、關懷意識就會被突出;行動性質的,如大政方針的宣傳、某些社會實踐活動的推廣等內容的節目,受眾期待能從中把握時代脈搏、找到自我行動的標尺和具體途徑,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導向性、說服力、鼓動性就會被突出。

其次,找到契合點,以一點帶全麵。我們說過,生命活力具有整體性的一麵,但是生命活力展現的路徑卻是多種多樣的,其對接受主體生命活力的激發和激活也往往是在某一點上突破進去,然後才帶動全部的。我們不能強求不同類型、不同定位的節目具備有聲語言大眾傳播的所有優勢,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我們也不可能強求接受主體按照傳播一方設定的目標“有秩序”的進行和“無保留”的實現,而是認識到不同接受主體的不同心理和不同期待,認識到同一接受主體也存在心理變易,在堅持大眾傳播的整體方向和整體目標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傳播實現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根據節目的具體定位,突出節目特色和主體的創造性,以一點帶全麵,推動、帶動、引發、激發接受主體的生命活力。

(三)傳播主體與有聲語言大眾傳播間關係的多重性

首先,傳播個體與傳播群體間存在多重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