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無善無惡心之體——陽明心學的世界觀(2)(2 / 3)

由此可知,王陽明龍場悟道所悟出的道濃縮成三個字就是“心即理”,它同樣也是王陽明的世界觀之一。自龍場悟道後,王陽明走出低穀,意氣風發,他所憑借的正是“心即理”這三個字。或許有人問,這三個字真有如此神奇功效,能讓一個身處絕境、意誌低迷的人瞬間就可脫胎換骨、旋乾轉坤?!

按王陽明的解釋,因為我心中有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所以天地萬物之理都在我心中,不需外求。

當他在龍場驛站生不如死時,他沒有到外界去請教土著如何生活,狗熊如何生活,他隻是在心裏求索:這種時候,我應該振奮精神,而非半死不活。

這是他和朱熹對世界的看法與思維的截然不同之處:朱熹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別人那裏;王陽明則認為,搞定困難的關鍵在自己,在自己的心中。天下間所有的道理都在我們心中,隻看你求還是不求。隻要你求,心能滿足你所有的要求。

心,在物(物者,事也)為理。有此心即有此理,無此心即無此理。你有真心對待父母的心,就有孝的理;有真心對待君王的心,就有忠的理;有真心對待百姓的心,就有仁的理。如果你沒有真心對待父母的心,就不可能有“孝”的理;沒有真心對待君王的心,就不可能有“忠”的理……

心(也即良知)是手電筒,理就是手電筒的光,心要按下開關,理就沒有任何借口地必須出現,心是理的主人翁。心不但是理的主人翁,還是“天地萬物”的主人翁,它統一著世界萬物,主宰著世界萬物。

下麵這段問答明白無誤地道破了這點。

有弟子問:“為何說人心與物同體?例如,我的身體原本血氣暢通。所以稱同體。如果我和別人,就為異體了,與禽獸草木就差得更遠了。但是,為何又稱為同體呢?”

王陽明回答:“你隻要在感應的征兆上看,豈止禽獸草木,即便天地也是與我同體的,鬼神也是與我同體的。”

弟子不明白。

王陽明問:“你看看在這個天地的中間,什麼東西是天地的心?”

回答:“曾聽說人是天地的心。”

王陽明又問:“人又把什麼東西稱為心?”

回答:“唯一個靈明。”

王陽明總結說:“由此可知,充盈天地之間的,唯有這個靈明。人隻是因為這個軀體,從而把自己與其他一切隔離開了。我的靈明就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若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望它的高大?地若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視它的深厚?鬼神若沒有我的靈明,誰去分辨它的吉凶福禍?天地鬼神萬物,若離開了我的靈明,也就不存在天地鬼神萬物了。我的靈明若離開了天地鬼神萬物,也就不存在我的靈明了。如此這些,都是一氣貫通的,豈能把它們隔離開來?”

弟子問:“天地鬼神萬物是亙古不變的,為何認為沒有我的靈明它們就不存在了?”

王陽明反問:“如今,看那些死去的人,他們的靈魂都遊散了,他們的天地鬼神萬物又在何處?”

王陽明的意思是這樣的:由於萬物一體,所以我們的心和世界萬物是可以溝通的,正如你能溝通你的四肢百骸一樣。人心對世界萬物有所感,而世界萬物就有所應。如果你的心不“感”,那世界萬物就不“應”;隻要你“感”,世界萬物必須“應”。這就說明,心統一著世界萬物,主宰著世界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