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悲慟欲絕,她更不知該如何向丈夫交代。
很快,丈夫氣喘籲籲地跑來,得知孩子已沒了,發出根本不是人類的叫聲。可當他看到一旁精神極度萎靡的妻子時,他拉起妻子的手,低聲說道:“I love you,dear!”(親愛的,我愛你!)
我們已無從知道他妻子到底什麼反應,因為故事就此結束了。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胡編的,我敢肯定,很少人在麵對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境地時會說出那句話!
為什麼有人胡編這個故事呢?因為它要證明一個概念:Preset behavior,翻譯成中文就是“前攝行為”。所謂“前攝行為”,就是要人反過來控製局麵,而不被局麵所牽製!
胡編故事的人解釋說:做丈夫的因為兒子死亡已成事實,再多的責罵也不能改變現況,隻會惹來更多的傷心,而且不隻自己失去兒子,妻子也同樣失去了兒子。所以,就該反過來控製局麵,而不被局麵所牽製!
王陽明說:
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騰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這是王陽明的“前攝行為”。它告訴我們,控製局麵的最好方式就是止於至善,也就是良知所指定的那個關鍵點。唾沫橫飛時,看到別人露出厭煩,能馬上收嘴,這就是致良知;意氣風發,恨不得把尾巴翹到天上時,能快速不露痕跡地收斂,這就是致良知;憤怒得如同炸藥被點燃時,能春風化雨般將怒氣化解於無形,這更是致良知。
可要做到這些,必須要有天下之大勇。這個“勇”在王陽明看來就是真誠惻怛地致良知。唯此而已,別無他勇!
當你擁有這種勇氣並付諸行動時,就能掌控反客為主,掌控局麵,掌控一切人情事變!
這不是王陽明談高調,而是有他的親身經曆為證。
1519年陰曆十一月末,皇帝朱厚照的親信張忠、許泰和江彬帶領二萬中央軍進入南昌城,南昌城是之前造反的寧王朱宸濠的老巢,張、許等人來到這裏以搜捕寧王“餘孽”為由,大肆侵奪南昌百姓的財產和生命。
王陽明告訴自己,一定要拯救南昌城的百姓。他的第一步計劃是不給張忠團夥捕捉寧王“餘孽”的機會,他命人悄悄通知南昌百姓,年輕人抓緊時間離開南昌城到鄉下去躲藏,隻留下老人小孩守護家園。如此一來,張忠團夥對南昌城百姓的傷害就會降到最低——沒有人相信顫顫巍巍的老人和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會是亂黨。
張忠團夥對王陽明恨之入骨,但他們還不敢明目張膽地對王陽明下手,於是他們思索出的招數是把王陽明活活罵死。他們挑選一批口齒伶俐、善於罵人的士兵組成一支特種部隊。這支部隊的主要工作就是坐在巡撫衙門口向門裏破口大罵,這些髒話可以把死人罵活。
按常人思路,擺脫這種局麵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針鋒相對,找一批嘴皮子更厲害的人對罵;二是捂上耳朵不聽。第一種方式肯定無法控製局麵,第二種方式可能會起效果,但有些消極。王陽明控製局麵的方式是:和弟子們專心致誌地探討心學。這就是“前攝行為”,反過來不動聲色地控製局麵,而不被局麵所牽製。
如此,局麵完全掌控在王陽明手中,他一旦掌控局麵,就開始反擊。1520年春節將至,南昌城開始了祭祀祖先的活動。哭聲一片,王陽明趁勢發布告示,要南昌城百姓在祭祀祖先的同時也不要忽略下麵的事實:南昌城中的中央軍可是孤獨一人來南昌的,他們出來多日肯定也思念家人,應該體諒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