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欲望的實現(2 / 3)

即使對於並非長處的地方,也沒必要一味自悲下去,不要因為一處不如人,就以為事事不如人,沒那事。好像一個將軍,這次打了敗仗,不等於永遠敗下去。隻有對自己和自己的隊伍完全喪失信心的人,才會永遠失敗,因為他未曾再戰,先在內心上已經敗了。我們看近日出的幾本關於解放戰爭的報告文學,其中一大進步,就是不回避寫失敗的戰鬥。但這沒影響指揮員自信與決心,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一次失了手,且看下次能不能打到你。

比如一個人,長得有些醜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 產生的自悲情緒和委瑣精神。例如巴爾紮克,那形象實在叫人難以恭維。但看羅丹的雕塑,就很有驚奇感和吸引力。第一次看到這形象的時候,禁不住要高喊一聲,好,長得很有氣勢。我想真的巴翁,大約也極有吸引人的特殊魅力。我們不是常常說壞事可以變好事嗎?變的前提,在於你能從不利因素中找出轉變的基因出來,找到基因,予以發展,發展得法,點石成金。

中國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可孔夫子說:“過也,人皆見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這樣看來,聖人也是有過的,不過改正了過失,還是聖人。

為著實現自己美好的欲望,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已能夠騎馬的人,才能真正變成英勇無畏技藝高超的騎士。一見戰馬甚至駑馬,自己先兩腿打顫的,如不改掉這毛病,隻好永遠自己騎著自己。

籲……

(3)超越自己

如果說相信自己,意在找出自己的既有優勢,並且發揮優勢,那麼,超越自己,就是確立新的目標,擺脫舊的自我。

無論東方西方,世界上都曾流行天才理論。中國的天才理論,源遠流長,至少從孔夫子起,就認定有“生而知之”這樣一種人,而且“惟上智與下愚不移”,雖未講原因,結論下得萬分肯定。西方人好講上帝的意誌,後來上帝死了,又生出遺傳一派,認為“一兩遺傳比一噸勤奮更重要”。雖沒有說生而知之,但那意思也差不許多。憑你多少機遇,隻要爹媽老子娘沒有給你一個好腦袋,就算一切全完。

天才論有些合理因素,即承認先天生理基礎的基礎性作用。但講過頭了就不可取。不論您是哪一位,如果生的兒子或者女兒特別可愛,你千萬記住,不要盲目樂觀,也不要放棄自己的責任,即使你夫妻創造出來的真是一個偉大的天才,也不過是天才的基礎而已。假設你們未能給這天才提供足夠的營養,那就無異於毀壞了天才,毀壞了天才,罪過,罪過。

真的成才者,都是一些能夠適時調整自己奮鬥目標的人們。如果說他們從生下來的一瞬間其,就與常人有異,那是吹牛。就如中國某些曆史書和舊小說宣傳的那樣,龍子龍孫——倘或他將來有當皇帝希望的,一定有異兆出現,出生之時,什麼香氣滿室,紅光滿天,遙望如傘如蓋,甚至野外遇雨,便與龍交。最多的還是什麼夢,胡說臨產之時,或夢青龍,或夢白龍,或夢神龍,或夢斷龍。夢龍之外,還有夢太陽與月亮的。孫堅夫人,夢月入懷而生孫策,夢日入懷而生孫權。反正是夢,驗定也難。隻好他這麼一說,您這麼一聽,然而就成了史書與小說家的發揮想象與推斷的根據,可歎也夫。

真的偉人,目標全須調整,好的調整,與一生的變化相適應,或大體適應。丘吉爾想當初一心在軍隊服役,成為一帥,恐怕是最高誌向,好像中國的曹孟德,自述其誌向,說自己死後,墳前豎一碑,上書“故漢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心願足矣。但後來這兩位都超越了自己,丘吉爾成為二次大戰中的大英雄豪傑,成為最有權力的英國戰時首相。曹孟德統一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魏國的建立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東方、西方,哪有有生而知之的人物,華盛頓成為總統,肯定是後來漸次發展的結果。在他年青的時候,西方人的民主的思想還處在啟蒙狀態呢!當總司令已使他傾盡全力哪還有何時間考慮當總統呢?陳勝曾有“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的感慨,但那思想是什麼時候冒出來的?史家沒有說,可劉邦冒出當皇帝的念頭,是在自己去鹹陽時候,看了秦始皇車駕之後才出現的靈感。這小子本市井無賴,幼兒遊手好閑,惹爹娘生氣,後來嫂嫂刺激了他,才學點正經。先當亭長,又結交蕭何曹參,慢慢走上正路,及至見到秦始皇威嚴,不免靈魂震顫,感慨終生,說到“大丈夫當如是耶”。現代人中,愛迪生,華羅庚,都是東西方著名人物。他們是小小年紀就有了當大發明家和當大數學家的理想的嗎?愛迪生連入學的資格都沒有,老師認準他是個白癡笨蛋;華羅庚則出身貧困,能當一名小貨棧算賬夥計已經十分興奮。一進雜貨店便想到入北京大學,登上數學講壇,會有那樣的事嗎?以近十年來的中國出現的變化而言,一些農民企業家把生意作到海外,自己買了飛機,汽車,成為資產逾千萬的“大老板”。其成就可謂大矣。然而,他們起家的時候,極大多數不過是一心想著通過勞動能有三頓飽飯兩件新衣而已,能填飽肚子,外帶幾張票子已經喜出望外。但能超越舊思維舊目標者,就可能出現新的突飛猛進,而那些安於現狀的人,數十年光陰已逝,終不過如此如此雖然他也可能賺了不少貨幣。

超越自己的根據,在於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潛力沒有開掘出來。說“很大”,含義模糊。很大是多大?美國哈佛大學著名教授詹姆士曾說,普通人隻發展了他蘊藏能力的十分之一。與我們所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半醒著,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不錯,是一小部分。經驗性地認識這件事,一個用功的學生,隻消三年的時間,即能使外語過關,而一個不用功的學生,就是學了十年還是Chinese English,二者的天才區別,其實就在用功與不用功之間。以我們每個人的經驗而論,若把自己已經經過的年月,粗略分析分析,你就會發現,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不均衡的。有些年份大出成績,有些年份平淡之奇,還有些年份則毫無貢獻。自然這和外部環境有關,但也和人的進取心有關。魯迅先生如果滿足了《阿Q正傳》的偉大成就,那麼,後來那些影響深遠的雜文也就永遠不得與我們見麵了。

這就是說人可以超越自己,但超越自己,先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對此,《人性的弱點》一書的作者卡耐基先生有很多真知灼見。《你的誤區》的作者韋思W戴埃先生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你的誤區》中有一節“典型的自我描述詞語及其‘好處’”。他舉了10種比較常見的自我描述情況。1)“我的數學(拚寫、閱讀、語言等)很差”。“這個自我描述標簽可以保證你不必花氣力去改變自己。”2)“我燒飯(體育、編織、畫畫或表演)糟糕得不行。”這個標簽使你心安理得地保持現狀,既可以為過去的糟糕手藝辯護,也可避免今後再做此類事情。3)“我害羞(沉默寡言,脾氣不好,容易激動,膽小等)。”這個標簽是借遺傳學來為自己辯護。4)“我笨手笨腳”,“我體育不行”等。這些來自孩童時代的標簽使你不致因體育不及他人而受到譏諷。5)“我長得不漂亮(長得挺醜、骨架太大或個子太高)。”這些生理上的標簽使你不敢與異性接觸。6)“我就是自由散漫(過於謹慎或粗心大意)。”這些行為標簽有助於你控製別人並為某些事情進行辯護。7)“我記性不好”,“我是馬大哈”,“我缺乏信任心”,“我待人冷淡”等等。當你沒有做好某事而要辯解時,這幾個標簽特別有用。它們使你永遠不去努力增加記憶力或克服粗心大意,因為你隻需說“我就是這樣”,就可以開脫自己。8)“我是意大利人(德國人、猶太人、愛爾蘭人、黑人或中國人)。”每當你發現自己的行為方式帶有你的亞文化群色彩時,你就可以把這個標簽拿出來為自己開脫。9)“我太專橫”,“我愛管閑事”或“我太武斷”等等。這些標簽可以使你繼續剛愎自用,對人采取不友善態度,而不是努力約束自己。10)“我太老了”,“我已到中年”或“我身體吃不消了”等等。有了這些標簽,便可以年齡為由不參加有風險或沒把握的活動。

最後引的那一句話,是卡耐基先生的評論,而這個,就是所謂典型的自我描述詞語及其“好處”的好處。這類“好處”多了,準將“糟糕”。所以還是寧可不要這許多“好處”的好。

人應該超越自己,隻要你有戰勝自己的決心,便能戰勝舊時之故我,而開創未來之自我。卡耐基先生幹脆連人性都不承認。他說:“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一詞是某些人為了給別人分類並為某些行為尋找借口才造出的。”我不同意卡兄的這個觀點,但我佩服他為了鼓勵人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開明態度。有上進心的朋友,就請試試新的嚐試,改變一下自我形象,如何?

(4)推銷自己

一切條件具備,還要被人承認。人家不承認你,你再有本領,也無法施展。古代社會,不被權貴承認,等於死路一條,老死田壟,無所作為。現代人機會多了,然而競爭也厲害,不被別人承認,同樣近乎無用。

人的種種欲望,不被理解就很難實現,所以,現代人就特別渴望理解。兒女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父母又希望得到兒女的理解。先前兒女年少,希望父母理解的時候為多;後來父母年邁,又希望兒女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學生希望被師長理解,師長則希望學生理解自己,軍人希望人民理解,人民更希望軍人理解人民,而且,越是感情熱烈的所在,對理解的需要也就越強烈。戀人之間理解就有光明前途,不理解八成就得各奔一方。理解如此重要,也說明彼此之間理解之難。因為理解之難,才需要想方設法讓別人理解自己,自己也理解別人。

人際關係的不理解,已然很痛苦,單位對個人的不理解,則可能斷送一個人的前途。比如大學生分配,女大學生分配比較困難,而且這幾年越來越困難,憑你品學兼優,人家就是不要。憑你搬出婦聯,工會,報紙等各種各樣的組織和輿論工具的支持,人家還是不要,寧可男女都謝絕,也不要女大學生。您說氣人不氣人?但背後問題複雜,說清已然不易,解決更其不易。

沒有單位接收,或者沒有合適的單位接收,憑你千裏駒也好,萬裏馬也好,沒有派上用場,隻能暗自傷心。那麼,怎麼辦呢?一要社會提出公正解決辦法;二要學會自己推銷自己。你們不理解本人,那麼好,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而且一邊自誇,一邊就切開它八、九、十個,邊誇邊賣,邊吃邊饞,讓人心癢難熬。不吃王媽的瓜,走路都要摔跤,看你買是不買。

推銷自己,意在被人理解,雖然推銷二字,仿佛不甚中聽,但表述此時此地的心情和欲望,十分肯切。你要別人愛你,你就得愛別人,光愛還不夠,還要把自己介紹給別人,說得形象一點,就是推銷。本男士對您一點鍾情,越來越愛,心甘情願作您伴侶,為您服務,鞍前馬後,竭誠服務。隻消您馬上指點,本人一定為“王”先驅。學習魯迅先生當馬前卒,雖不過是形象之辭,要在情真意切。你讓人家接受你,不賣力推銷,恐怕不行。要知道,越是難追求的佳人,還越是買方市場。

推銷自己,自古而然。推銷方法,五花八門,一些古人古事,本不堪今用,作者信筆拈來,不過意在啟發想象而已。簡而言之,有如下種種。

1)太公釣魚式。太公釣魚,意在文王。所以才用那種奇奇怪怪的釣魚方法。中國民諺,所謂“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上鉤不上鉤,全憑你自己了。我不過表示了一種意向,直“鉤”釣魚,離水三尺,真的想釣魚,哪有這樣的釣法?

太公釣魚式,妙在含蓄,給對方以思索的餘地。憑你說這老頭子瘋瘋顛顛要好;說這老頭子性情古怪,另有所想要好;說這裏麵也許大有學問,要向他請教一二也好;還是如周文王那樣,便以此為由頭,發現了奇才,便要以他為師更好。總而言之,人家那裏隻顧釣魚,並沒有去求你,至於你發現不發現,那是你自己的事。

這辦法的缺點,在於節奏緩慢,於急功近利的欲望最不相宜。而且方式古怪,容易引起誤會,現在是信息時代,什麼都要求快,凡事照此辦,難免誤事。

但它有用,特別是對某些欲望的實現有用。例如作為人際關係技巧,就有用。交友不能太急,太急令人慌忙,人家不知道你有什麼所圖是咋的。交異性朋友,同此道理。盡管你心裏一千個猴急,最好不要馬上抖落出來,這倒不是說誘導你心口不一,而是說如果不講點策略,有可能把好事弄壞;真的因魯莽而弄壞,豈不可惜。交友貴含蓄,你在想,也讓人家想,彼此還要交流,這時候,就不妨給他來個太公釣魚。

2)參加比賽式。有些人不善言辭,當麵推銷自己,有些害羞,又有些難於啟齒。但參加比賽,卻很相宜。比如歌詠大賽,比如戲劇表演賽,比如征文比賽。賽人如同賽馬,看誰跑得更快。這方法,最是簡便易行,而且可以省卻許多不必要的人交往形式。

有人說,比賽未必能賽出真水平。這也有道理,自古命題作文最難,因為那不見得能夠適合每個人的胃口,您特長寫抒情文,他非比賽說理文。隻看比賽,先輸了一籌。您本善詩歌,他那裏又不比賽詩歌,偏偏比賽雜文,您又輸了一籌。而且,命題所作,難免局限。臨考為文,又有點緊張,賽不出最高水平,也是有的。

但賽比不賽好,而且比賽非止一次,隻要您真有本領,不妨屢次投試,不怕屢敗屢戰。雖然屢戰屢敗,還可以屢敗屢戰。而且,未必您就次次不佳,法國大哲學家大思想家盧梭,就是在征文比賽上寫出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而且一舉成名,奠定了他在法國思想界的特殊地位。

公開比賽式最不好的現象還是考官作弊。或者雖未作弊卻以照顧親情或名家為宗旨,如果這樣,參加比賽者的情緒就壞了,而且汙染清新空氣。早幾年電影評獎曾有這種傾向,其結果就是一蟹不如一蟹,不是說電影一蟹不如一蟹,而是說影評質量每況愈下,久而久之,人家慢慢失去參加評比的濃厚興趣。

3)隱中寓顯式。隱中寓顯,從別一麵看,就是欲擒故縱。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孔明先生的隴中高臥,不問功名。雖不問功名,卻一天也沒有放鬆研究天下大事。何以見得?因為初見劉備,便笑談天下大勢,指劃三分天下。可見思慮已久,早有成竹在胸。但他期望甚高,靠直接性的自我推銷,怕是不行。因為那會跌了身份,那是又沒有公開比賽的機會,就是公開比賽,也多以察舉較量,恐非先生長技,於是寓顯於隱,欲擒故縱,便高臥隴中,暗自準備,交接天下英士,談論天下大事,通過他們向外施放種種信息。自比管仲,樂毅,信息之一也;說崔州平、徐元直可為刺史州官,別人問他,笑而不答,信息之二也;雖隱居鄉野,卻自稱臥龍,信息之三也;作詩作詞,抱膝長吟,信息之四也。信息如此之多,加上朋友推薦,劉備三顧茅廬,可以認為是迂回式的自我推銷方法。

4)尋求刺激式。尋求刺激式因為沒有刺激。雖準備了好幾年,文章一出,無人問津,您說晦氣不晦氣。那麼怎麼辦?給他來點刺激。比較著名的例子,有《牛虻》小說中寫的牛虻自己搞起的一場雙簧戰。因為蒙泰尼大主教到處活動,革命黨人對他的批判,不能引起輿論重視。於是便來了一場雙簧表演。現實化名為文,吹捧蒙氏;隨後即易名撰文,批判蒙氏。於是你來我往,一場惡戰,其結果是把蒙大主教的風頭給壓下去了,使他成為一個暗淡無光甚至多餘的人物。通過這場文字“遊戲”,讓人看出了神聖的東西並非神聖,於是把大主教傳經布道弄成一場滑稽戲。

尋求刺激式,這是很妙的方法,但又不止此法。昔時曹孟德掃蕩山東黃巾軍,路遇許褚,一場大戰。曹公愛將,便設計捉了許褚,勸他投降。這許褚哈哈大笑,說本人早有此意。路逢明公,特來獻藝耳。

許褚並非聰明過人之輩,不但不是聰明過人,而且有些呆氣,人稱虎癡,雖癡卻猛。但他為自己推銷自己,動了腦筋,投靠之前,先來一戰,既看看對方實力,也讓人家看看自己的本領。通過這一場真刀真槍的大刺激,贏得了曹孟德的愛將之心。不過許褚畢竟一癡虎也,主意雖是好主意,到底讓人家給賺進陷馬坑去了。

5)自己吹噓式。自我吹噓的代表就是賣瓜的王婆,然而風格要雅。就是說雖然自我吹噓,卻也吹得有滋有味。中國曆史上這樣的人物不多,但有自薦的毛遂,和敢在皇帝麵前自我吹捧一番的東方朔。

東方朔為大才子,文章寫得也好。因為不被重視,於是便寫了一篇自薦文字,這文章寫得奇妙無比。全文不長,抄錄於下:

“臣朔少失父母,長養兄嫂。年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陳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聞。”

這樣的人物,這樣的品質,這樣的才能,哪裏找去?口稱冒死再拜以聞,再若不聞不用,可就是一個昏球皇帝了。

很顯然,這裏有很大的吹噓成分,然而文章寫得好,又碰上雄才大略的開明漢武帝,所以一“吹”成功,使其真的成了“天子大臣矣”。

看起來,吹噓隻管吹噓,但不要沒有基礎。昔日李延年殿前引吭,口中唱到: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傾城複傾國,

隻因佳人難再得。

吹噓是有點吹噓,畢竟李夫人長得漂亮。要是形如東施娘子,說不定劉徹一件,便會龍顏大怒,連李延年老兄的腦袋也有可能搬家。

6)批評譏諫式。諫字誠舊說,現在已經“死”了。因引其故典,借來一用。以譏諫而成為寵臣的,唐有魏征,宋有趙普。這兩位都是直臣,而以魏征更具特色。魏征本建成太子麾下,陷害李世民就有他的意思。後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建成、元吉,也捉住了他。斥責他,他便直言以告。李世民愛他忠直,又放了他,還給他官做。魏征居官,最能盡責。凡有所見,必要上奏;皇帝不聽,還要堅持,發生爭執,也不讓步;龍須大怒,又不害怕。有時把李世民氣昏了頭,對夫人發牢騷,說早晚殺了這個鄉下佬,但終於沒有殺他。

魏征式的進諫,雖有愚忠成分,至今值得我們這些後人參考。有時候,實在我們也比不過他。比如五、六十年代,我們隻會熱血沸騰地高呼萬歲,把人民領袖,也當成了神聖的皇帝。當成皇帝,已經大錯特錯,偏又往往忘了進諫的責任。

進諫的目的,也許並不在於推銷自己,但其結果卻使自己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這也可以說是無心栽柳柳成行式的推銷方法吧!

7)獻書獻詩式。獻書獻詩,雖以才華自薦,要求有權有勢者幫助,此法,中國封建時代特別盛行。沒有靠山便找靠山;沒有師承又找師承。找尋之法,就是獻詩獻文,既省去獻禮的醜名,又有了進身的機會。所以文人學士最好此法。著名的例子,如白居易馬前獻詩,那官兒一見其名,就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耳”,但讀詩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馬上改變了看法。西方也講獻書,但與東方人有點不同。但也不要以為,他們那裏就沒有阿諛奉承之詞。不是這樣,有些阿諛奉承與中國許多喜歡投靠權貴的人相比,至少在伯仲之間,難分上下。例如貝克萊寫了一本《人類知識原理》,便把它獻給一等爵士兼樞密院顧問托馬斯伯爵。他寫了這樣一封信:

閣下:

您或者會奇怪,我這樣一個微賤的人,既未曾進接光榮,何以擅敢冒昧向閣下有所陳述。但是一個人隻要稍一明了教會和學術的現狀,並且知道閣下在這兩方麵都是一個明星,一座柱石,他就不會奇怪我何以在寫了一些為世人提倡有用知識和宗教的東西以後,竟然要選閣下為我的讚助者了。但是,如果您不是那樣風光霽月,春風化雨,光明磊落,世人頑廉儒立,我仍不會把我這個可憐的成績獻給閣下。不過,閣下,我還可以說,您既然肯給我們的學會以特殊恩典,則我正可以希望,您或者不見得不願意獎掖其會員一分子的研究。我正因為有這些想頭,所以要把這部論文獻在閣下的腳下。而我所以如此,尤其是為的要擅使您明白,我是一下欽崇舉世所仰慕於閣下的博學和令德的。閣下,您的最謙恭、最誠敬的仆人。

貝克萊

怎麼樣?可以算作奇文嗎?看起來貝先生的態度,是有點太過謙虛。引的唱了些,意在使讀者看到一個全貌,占你光陰一段,敬請原諒。

除上述推銷方法外,還有投靠式、應召式、後門式、裙帶式、攀附權貴式、附庸風雅式、投機取巧式、弄虛作假式等種種方法,但大多品級低劣,雖在推銷自己,還是奸商作風,素未=為同仁所不齒。雖可能暫時得勢,靠的卻是冰山一座,其結果不會很妙。

現代人的自我推銷方法,還要多些,手段也越來越現代化了。如登廣告就是一法。現代人應具有現代心理,在自我推銷這一點上,應該見縫插針,當仁不讓。見縫插針,就是有機會絕不放過;當仁不讓,就是自己能夠做的並且可以做好的沒有必要故作謙讓,也用不著發揚風格。什麼風格,能為人類與民族事業多做事情便是最好的風格。

(5)技高一籌。

圍棋、象棋、國際象棋,有多少棋路?不知道。有多少招數?沒數。因為不知道有多少招數,所以才可能有新的發展;因為數不清有多少招數,所以才妙招迭出引人入勝。將來若真有那麼一天,人們把圍棋、象棋完全琢磨透了,通過電腦幫助又把它輸入電腦,從而使圍棋、象棋變成現代的魔方與古代的九連環。他的魅力也就沒了。

招數固然數不清,但決定勝負,也許就在一招之間。一招是棋類走法的最小單位,除此不能再小,0.9招不行,0.99招不行,0.999招也不行。一招雖是最小單位,卻能一招定乾坤,對這一招之力也就不能小看了。這好比兩個武術高手對壘,大戰三天三夜,百、千、萬招交手,不分勝負,真個打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然而就在最後這一招上,張大俠高出李二俠半籌,於是,撲的一聲,李二俠給打死了。一百招一千招一萬招都不在話下,偏偏這一招,就給打死了,可見一招之差,意義非凡。

因此,兩軍對壘,連日廝殺,你也必欲製高點,我也必欲製高點,就象電影《南征北戰》那個樣子,你從這邊向山上爬,我從那邊向山上爬,爬到最後隻差三尺兩尺,解放軍捷足先登,於是啪啪啪便來了一陣機槍,把對手打得屁滾尿流。差這三尺兩尺,其結果可能就會出現完全相反的兩種情況。三尺兩尺的區別,反映出“一招”之差,意義重大。

作者年年寫書,也年年出書。出書多了,懂了點發行的門道,這可能也是中國特色。因為你要出書,出版社又絕對不能賠錢,怎麼辦?賠了錢向你要,或者讓你交款幾千幾千,或者讓你拉走書幾百幾百,總而言之,他們賬上要平,他們要平,不管你吃得消吃不消?好在各位讀者上帝沒有忘我,我的幾本書賣得還好。但也因此給了我一個警告,隻專心寫書不行,還要關心發行渠道。於是認識了一些大、小老板,幾乎個個聲稱,發行時間最為要緊,早賣一天,便可贏大利,晚賣一天,隻能贏小利,再遲幾天,可能不贏利。若再遲下去,就會賠本賺吆喝,弄成自殺性銷售。這就是說,往往一念之差,就成相反局麵。你還在猶豫觀望?人家那裏早已經貨幣滾滾流了。

當然,所謂“棋高一招便能贏”這是一種形象說法。上麵講的種種例子,也隻是強調了棋高一著這一個側麵。但由此可知,雖一念之差,不能不慎之又慎。

棋高一招便能取勝。然而真能高出人家一招,又談何容易。你要高人一招,人家還要高你兩招呢!仿佛中國的乒乓球隊,參加亞運會,全國同胞寄予多少厚望。同胞們希望他們贏,因為前麵的一些項目未能理想,大家更真渴望他們贏,他們自己又何嚐不想贏!然而,結果呢?不太好。因為你在研究別人,別人也在研究你呢!結局就有兩種可能,一種你占了上風,一種人家占了你的上風,這就說明,棋高一招,實乃大不易事,要達到棋高一招的目的——就算這目的稱不上偉大和崇高——你就非得準備十招百招的新功夫不可。你準備了一百招,然家準備了九十九招,你猜可能贏,如果人家準備了101招呢?您不慘了。

棋子一招便能取勝,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從各個方麵下點狠功夫。概括起來說,可以叫做:最優意識;最壞準備;最佳選擇;最強陣容;最快調整;最善學習。

最優意識。商品社會,處處充滿競爭,社會主義階段,還要肯定競爭;競爭結果,沒有優勢無法生存,或者勉強可以生存,也難發展。那麼怎麼辦?就要樹立最優意識。

什麼叫最優意識,就是不論學習成績也好,商品質量也好,工藝技術也好,基本功訓練也好,不要一般,不要良好,不要次優,非向最優方向努力不可。古人雲“誌乎其上,僅得其中,誌乎其中,僅得其下。”就是說,你有最優意識,結果還可能不很美妙,如果連這點意識都沒有,結果就更不妙了。比如世界各大電子集團公司,要使自己站住腳跟,取得越來越大市場,除去其他種種因素之外,產品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內容。因為有最優產品,才有最大的號召力。有人說,中國啤酒,打入港澳地區。靠的就是免費品嚐,比不須花錢,請你白喝,而且,隻要把瓶蓋留下,還可以拿蓋來換,這個傳聞,雖未知真假,但很有意思。好在不像惡意造謠,姑且聽之。但我想五星啤酒走向世界,不是因為它可以不要錢請人白喝,而是它確有相當的質量。不信,你嚐嚐五星啤酒,青島啤酒,再和其他國產啤酒比一比,味道一樣嗎?

最優意識對於人類欲望而言,是一大要緊事。沒有自尊心,不求上進,反對上進。進校門就高呼60分萬歲;參加工作不想別的,隻想獎金;對於交辦的任務,能推則推,能拖就拖,能賴就賴。著裝不整不潔,還道是“衣冠不整下堂來”;精神又很倦怠,仿佛八天沒吃過一頓飽飯;幹活沒精打采,思念個人心事隻顧發呆,還說這就叫“鎮日裏,情思睡昏昏。”這種習氣,不論在哪種社會製度下,都不能允許。社會主義製度下更不能允許,不能允許而比比皆在,即可謂咄咄怪事,又說明非改革不可。

最優意識表示了最嚴格的要求。一個作家天天寫書,心不在肝,怎麼得了。有些所謂知名大家,因為自己名氣大了,隨便寫幾句什麼,就叫人家發表;或者開一個什麼會,胡亂講了幾句話,又叫人家發表。我們讀毛澤東選集,和他的書信集,知道雖有些即席之言,都有充分準備,就是個人通信,也傾注了一番好精神,所以才寫得如此了得。如果因為有些名氣、有些權勢,就可以胡說八道當文章,縱然沒有辜負世界,起碼也辜負了自己。

樹立最優意識,要有打殲滅戰的風格。務求全殲,不使一兵一卒逃跑,那個才是高標準。如果打仗打得王老二破牆頭一樣,橫躺豎臥,處處漏風,這個指揮員就該撤換。不能撤湯漏水,要全身貫注創造最佳產品。

最壞準備。有些欲望,不必有最壞準備,比如情愛欲望,要那麼多壞準備幹什麼?自然,既有熱戀便有冷戀,冷戀不能變熱,隻好各走各路,你一點準備沒有,到時候難免心裏不大好受。但總有最壞準備也不妙。既然要愛,還是全心全意的好,隻管耕耘,不問收獲。就算對方不愛自己另尋所愛去也,你真的愛她,還會為她著想。這叫“山崩地裂,不改我心。”

但有的欲望,沒有最壞準備,怕又不行。比如風險投資,又如上馬新產品,就要有兩手準備。隻有一手準備,怕不行。然而,偏偏許多人,利欲熏心,不覺昏頭暈腦,關了前門,忘了後門,結果首尾不能兩全,把自己弄成一隻跛腳螃蟹。早幾年長春來了一陣君子蘭熱,一棵好君子蘭,可以賣到10萬元,此風一起,弄得不少人神不守舍。不管前景有無變化,馬上決定趕緊下手,結果,東拚西湊,尋來幾千元,萬把元。剛剛長個花芽,風向變了。一夜之間,君子蘭價格從天上跌到地上。10萬元變成了幾千元,投資者叫苦不迭,有的痛哭流涕,有的欲哭無淚。其中一條原因,就是沒有最壞準備。話說回來,給他們一點教訓也好,誰叫他們渾身上下一根筋就想發財呢!又比如近兩年報刊不斷登消息說,養對蝦可以賺錢,今年又宣傳養法國蝸牛可以賺錢。信息不錯,放養對蝦的賺了一筆。但自去年以來,由於飼料等原料價格漲價太快,很多對蝦養殖場已麵臨倒閉危險。賺錢雲雲,已成虛化。養蝸牛,也可能賺錢,但那要以旅遊市場繁榮作前提,如果像今年這個樣子,北京的遊客沒幾個,很多大飯店住不滿二、三成客,那麼,養那許多蝸牛,就為看著玩嗎?

不但投資要有最壞準備,其他許多一般沒有多大風險的事情也不妨來點最壞準備,所以這幾年家庭保險一類的保險業務十分興旺。因為這個題目有專門研究的必要,放在下麵再講。

中國傳統文化曆來最好講退路問題,不思進先思退,不思勝先思敗,這是一個悠久的傳統。這一傳統有它不好的一麵,但又有好的一麵。有點最壞準備,萬一碰上“不測風雲”,應付起來會容易許多。

如果問:最壞準備,算什麼棋高一招?回答說:兩個人都見老虎,而且沒本事打它,那能夠又準備掉頭而逃的就是棋高一招。

最佳選擇。最佳選擇就不能一個方案,一個方案還選擇什麼?比如社會主義製度這樣打的事情吧。如果隻有一個模式,比如說斯大林模式,我們再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說不通了,模式不止一個,全國人民就有選擇的自由,這麼說,可能更好些。關於社會主義這麼大的事情都是如此,關於個人欲望的事情,就更是如此。方案不能隻要一個,最好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多到100個,也不是壞事。因為可以比較,古人早有“饑不擇食”“慌不擇路”的說法,但畢竟那是特殊情況。正常情況下,還是多想一點方法好。

選擇最佳方案,就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聽聽反麵意見,可能會冷靜一些,把頭腦中過熱的那一部分降點溫度下來。一些偉大人物,就是因為聽不進別人的不同意見,自己猜犯了錯誤。雖然他們自己也反對一言堂。看來,在這個問題上,能夠做到言行一致,確實不易。從這個意義上說,唐太宗能聽魏征的直諫,就不簡單。後來出兵朝鮮,打了敗仗,又想起魏征,就更不簡單。最要命的是,明明已經錯了,還硬著脖子,就說自己對。殊不知,曆史時人民寫的,對與不對,隻憑事實,不憑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