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科幻小說:不敢說出口的流派(1 / 1)

作者:戴維·巴尼特

穿越世界末日後的美國之旅;反叛未來社會的克隆女招待;一條把變異生物擋在外麵的環球特殊氣體管道;新世界消滅恐龍的計劃;崩潰文明裏的遺傳工程——這些小說有什麼共同之處?

它們絕對不是科幻小說。

從以上描述中,博學的讀者大概認出,這分別是科馬克·麥卡錫的《路》、戴維·米切克的《雲圖》的一章、尼克·哈爾克韋的《離去的世界》、珍妮特·溫特森的《石神》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末世男女》。這些小說使用了大多數人承認的科幻小說筆法,但作者或出版商卻想方設法避免它們被歸為科幻小說。

尼克·哈爾克韋的《離去的世界》剛出平裝版,書裏有日本武士、核戰爭狂人和令人敬畏的形象,是一部構思巧妙的力作,也是不容置疑的科幻小說。哈爾克韋是科幻小說的死忠粉絲,但出版人威廉·海涅曼卻小心翼翼地避免把這本書宣傳成科幻小說。哈爾克韋本人最近接受采訪時說:“我想,這本書的確發生在未來,但不是射線槍銀套裝那樣的未來。它更像是明天,如果今天是極糟極糟的一天。”

正是科幻小說的卡通形象讓嚴肅的作家和讀者最為厭煩。或者,就像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用更直率的語言所說的:“科幻小說就是火箭、化學物質和會說話的太空烏賊。”

珍妮特·溫特森也加入這場爭論,她說:“人們對我說,‘《石神》是科幻小說吧?’不錯,它是小說,也有科學的成分,而且(主要)發生在未來,但這種標簽毫無意義。我認為像包裝好的超市快餐那樣給一本書貼上標簽沒有意義。隻有值得讀和不值得讀的書。就是這樣。”

科幻小說陣營的會說,主流作家盜用科幻小說的形式卻拒絕被算作其中一員很不公平。科幻小說超級粉絲兼權威戴維·蘭福德在網上和科幻雜誌

Interzone每月出一期專欄《安射波》(常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跨星係同步通訊裝置——本報注),其中一節“別人這樣看我們”專門摘錄主流媒體對科幻小說的評論(通常都是貶損性質的)。

他們對嗎?如果你想在書店買《末世男女》或《石神》,你應該到哪個架子去找呢,小說類還是科幻小說類?

問題或許在於我們的現在影響到科幻小說先驅們向我們描述的未來。早在四五十年代,當低俗讀物給予我們或光明美好或黑暗危險的未來時,那些東西還不在任何人的知識範圍內。如今我們卻當真生活在科幻小說描述的未來,一本小說根據今天可能的東西推斷明天可能的東西,把它歸入和童話故事級別的科幻小說是否公平?

喬恩·考特尼·格裏姆伍德和伊恩·麥克唐納這類寫當代文藝小說且不介意“科幻”的作家大概不認為科幻小說都得貼上“純幻想”的標簽。但是,火箭和射線槍也無疑是科幻陣容的一部分,而正是這些形象使自認為不屬於科幻粉絲的讀者避開此類作品。

珍妮特·溫特森似乎建議取消小說的一切分類,而按A-Z的順序排列,這樣是否可行?這或許能給每部小說一個打拚的機會。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