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案件居高不下,除了具有深刻的經濟社會原因之外,也與教育不夠有力、監督不夠有效、製度不夠完善有關。為此,中國共產黨製定了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係,提出了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提出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製度建設,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中國共產黨認為,強化對權力的製約和監督是有效預防腐敗的關鍵。2003年製定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重點對黨員領導幹部行使權力進行監督,加強對權力集中部門和資金、資源密集領域的監督。2010年實施《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幹準則》,明確提出嚴禁黨員領導幹部違反規定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全麵規範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黨員領導幹部的廉潔從政行為。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對權力最好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積極推進黨務公開和政務公開,在各級黨的機構普遍建立新聞發言人製度。2010年11月,中紀委、中組部印發《關於開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工作的意見》,對各省區市開展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工作作出部署,全國共有11個縣級市、15個區、40個縣、3個旗成為試點單位。絕大多數試點單位都專門建立了縣委權力公開網,向社會公開“曬”出縣委權力清單,讓廣大群眾了解每個縣委領導擔負的職責究竟有哪些。不少試點單位還在此基礎上梳理出了每個崗位相關的廉政風險點,提前對幹部提出警告,以預防腐敗的發生。208
2012年11月17日,剛剛產生2天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第一次集體學習,新任總書記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各級黨委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決不允許以權謀私,決不允許搞特權。
對一切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都必須嚴懲不貸,決不能手軟。
把權力關進製度的籠子裏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能夠管理好數量龐大的黨員,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常重視紀律的作用,嚴格遵循和執行紀律。然而,在比紀律範疇更廣的製度上,中國共產黨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挫折的教訓。
在經曆了挫折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後,中國共產黨對製度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深化。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深刻指出:“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製度、工作製度方麵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麵的製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製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麵。”他強調:“領導製度、組織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在自身建設布局中,經曆了從“三大建設”到“四大建設”,再到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製度建設“五大建設”的過程。製度建設不是脫離於其他四大建設之外的,而是與其他四大建設結合在一起的,必須始終把製度建設貫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之中。
中國共產黨章程集中體現了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是共產黨的根本大法。
現行黨章是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修改製定的。根據形勢和任務發展變化,每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都會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修改時隻修改那些必須改的、在黨內已經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代會政治報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的新鮮經驗、新形勢新任務對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等寫入黨章。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表述進行修改完善,使之與時俱進。1992年中共十四大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正式寫入黨章,1997年十五大在黨章中將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並列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十六大在黨章中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列入指導思想,2007年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2012年十八大在修改黨章時把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