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腎不交,精關不固型藥膳 (2)
靈芝,性平味甘,歸心、肺、肝、腎經。益精氣,安神。《神農本草經》把靈芝列為上品,謂之“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白蛇傳》裏曾有一段“盜仙草”的故事。話說白素貞,端午之日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將許仙嚇死在地,於是悔恨交加、悲痛萬分!決心舍命上昆侖山盜仙草救許郎還魂!這仙草並非別物,乃是南極仙翁親手栽下的一棵千年靈芝。據說人吃了可以強筋骨,生靈氣,長生不老,起死回生。
現代研究表明,靈芝的藥理成分非常豐富,其中有效成分可分為十大類,包括靈芝多糖、靈芝多肽、三萜類、16種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種人體必需氨基酸)、蛋白質、甾類、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堿、有機酸(主含延胡索酸)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
靈芝有抗衰老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鎮靜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有強心作用,能降血脂,調節血壓,保護肝髒,升高白細胞;有一定抗腫瘤作用等。
甘草性平味甘,歸脾、心、肺經,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
本藥膳製作簡便,對心腎不交所致早泄,伴有心神不安,心悸健忘者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本藥膳無過多禁忌,但甘草不宜與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豬心遠誌湯【配料】豬心500克,遠誌6克,炒棗仁10克,鹽5克。
【製法】
1.將豬心剖開,洗淨,置沙鍋內。
2.再將洗淨打破的棗仁及洗淨的遠誌一並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
3.先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
4.改用文火,燒至豬心熟透即成。
5.食時加食鹽少許調味。
【吃法】吃豬心,喝湯。
【功效】補血養心,益肝寧神。
專家提示:
遠誌,苦、辛,微溫,歸心、腎、肺經,可安神益智。《名醫別錄》記載:“定心氣,止驚悸,益精,去心下膈氣、皮膚中熱、麵目黃。”《本草正》
中記載:遠誌,功專心腎,故可鎮心止驚,辟邪安夢,益精,強誌助力等。
據傳古時候,某地有一秀才,娶了藥鋪主之女為妻。一年仲夏,秀才將赴省城參加三年一度的鄉試。行前其妻將一節淺棕黃色的圓木交給他道:“相公,你帶上此木,能保身體健康,考場不驚,一舉奪魁。”妻子解釋道:“此木名‘大膽’,內服有安神補益、強壯之功效;可治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外用又可治一切痛疸、腫毒、疔瘡諸疾,可保相公一路安康。考前服之,鎮靜安神,臨場不驚,盡情發揮,文藝、書法俱佳,能不奪魁?”秀才中舉之後,深感此木神效,然厭其名庸俗。既然能益智強身,何不更名“遠誌”?跟老丈人說之,老丈人點頭稱妙,還加上一味平和、鎮靜、安神的良藥“棗仁”,組成“棗仁遠誌湯”,並以女婿做活廣告,生意格外興隆。
豬心,性平,味甘、鹹,歸心經。補虛,安神定驚,養心補血。用於心虛失眠,驚悸,自汗,精神恍惚等症。豬心在本藥膳中起到以心補心的作用。
本藥膳交通心腎,安心神,對心神不交型早泄具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本藥膳有胃炎及胃潰瘍者慎用,高膽固醇血症者也應忌食。
茯苓餅【配料】茯苓50克,糯米粉200克,白砂糖10克。
【製法】
1.把全部用料放入小盆內,加清水適量,調成稠糊。
2.在平鍋上用文火攤烙成薄煎餅即可。
【吃法】可經常隨量吃。
【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專家提示: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肺、胃、腎經。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藥性論》中記載:“開胃,止嘔逆,善安心神。”
茯苓餅,又名茯苓夾餅,是北京的一種滋補性傳統名點。關於茯苓餅的製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門事親》中就有記載。相傳,有一次慈禧太後得了病,不思飲食,廚師們絞盡腦汁,選來幾味健脾開胃的中藥,發現其中產於雲貴一帶的茯苓,味甘性平,且有益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於是,以鬆仁、桃仁、桂花、蜜糖為主要原料,配以適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澱粉攤烙成外皮,精工細作製成夾心薄餅。慈禧吃後,很滿意,並常以此餅賞賜宮中大臣。因此,茯苓餅更加身價百倍,成了當時宮廷中的名點。後來這種餅傳入民間,成為京華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