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黑茶【霧裏看花花正紅】(1 / 1)

對於生活在西藏、新疆、內蒙古等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來說,黑茶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當地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

黑茶主要產於雲南、四川、湖南、湖北、廣西等地,早在北宋年間,就有將綠毛茶“作色黑茶”的記載,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初加工工藝為:鮮葉→殺青→揉撚→渥堆→幹燥,為了方便運輸,必須將茶葉壓製成緊壓茶,如茯磚茶、黑磚茶、康磚茶、青磚茶、金尖茶、六堡茶、方包茶、七子餅茶、沱茶等。傳統的黑茶一般原料粗老,色澤黑褐,滋味醇和。

湖北黑茶

湖北黑茶主要指青磚茶,主要產於羊樓洞一帶。青磚:凹文“川”和凸文“中華”。

廣西黑茶

主要指產於蒼梧縣六堡鄉的六堡茶,色澤黑褐油潤有光澤,湯色紅濃,有檳榔香,滋味甘醇,回甘好,紅、濃、醇、陳是六堡茶的品質特點,以有金花為最佳。

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主要有湘尖、茯磚、黑磚、花磚等。

四川黑茶

四川黑茶分為南路邊茶和西路邊茶,有康磚、金尖、方包等等。

TIPS

因黑茶經完全發酵,並大多經過緊壓成型,所以大多葉底不完整,茶渣多。

雲南黑茶

主要是普洱茶,以滇青散茶為原料,經渥堆工藝而成,一般壓製成緊壓茶,如七子餅茶、磚茶、沱茶等。

普洱茶

【是過程·更是結果】

普洱茶的曆史可追溯到東漢時期,原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和思茅地區,以六大茶山(即曼灑、易武、曼磚、依邦、革登、攸樂)所產的茶葉最為盛名,采其大葉種的鮮葉製成的曬青毛茶,壓製成各種規格的緊壓茶,因在普洱集散,故名“普洱茶”,經過幾百年歲月的洗禮,普洱茶經過了鼎盛、衰退,到今天的輝煌,其加工工藝、茶區範圍也在不斷變化,今天的普洱茶指在雲南省一定區域內,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統稱普洱茶。每年春天從二月下旬開始采製普洱茶,直到11月都是采茶季節,以春茶品質最好。

普洱茶有多種分類方法,通常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

TIPS

用茶芽製作的散茶或壓製的餅茶,當年的新茶就可以喝,無生澀味,有回甘。

普洱茶生茶

采摘大葉種鮮葉製成的曬青毛茶,其形態為散茶或壓製成各種形狀的緊壓茶。

加工工藝:

大葉種鮮葉→殺青→揉撚→曬幹→滇青毛茶→自然發酵→散茶滇青毛茶→緊壓成型→餅茶

普洱茶熟茶

生茶以自然方式貯放發酵,耐貯放,可以存放15年以上,經後發酵茶性轉溫和。這也是傳統工藝的普洱茶。20世紀70年代,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引入人工渥堆發酵工藝,使普洱茶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貯放多年的品質,習慣上稱為“熟茶”,就是人工發酵普洱茶,或現代工藝普洱茶。這種熟茶,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貯放,短的甚至幾個月,便可以在市場上流通了。品質好的熟茶幹茶色澤褐紅或深栗色,俗稱“豬肝紅”,湯色紅濃透明,滋味醇厚,順滑甘甜,無黴味。

加工工藝:

大葉種鮮葉→殺青→揉撚→曬幹→分級歸堆→潮水渥堆→晾幹→揀剔→熟散茶揀剔→壓製幹燥→緊壓成型→熟餅茶品熟茶享受結果。如要享受普洱茶的陳香,要選擇品質好、耐衝泡,且每次衝泡後的色、香味變化起伏不大,陳香明顯,湯色紅濃透亮,無其他怪味道的熟茶。

藏生茶擁有過程。普洱茶的貯放收藏是一漫長的過程,一般要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也許能與你終生相伴,過程漫長,也很美好,因為結果很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