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現階段糧油食品人才培養的問題(1 / 1)

1.從社會層麵上看

(1)糧油食品安全人才缺乏西方國家出現的糧油食品安全危機常是在大工業化生產的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或一些不可預知因素造成的,而我國目前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是人為造成的。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糧油食品產業還是一個不成熟的產業。不成熟的產業背後,顯現的是不成熟的產業人才。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達80萬之多。

(2)企業管理製度缺失在市場經濟中,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生產者追求利潤最大化,消費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相互對立的兩者之間無時不在和無處不在地進行著利益的博弈。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個體經營者,在利益的驅使下出現了為經營而經營的現象:場地設施髒亂、原料以次充好、無限製地降低成本。經營管理層不成熟,高素質、安全意識強的管理者缺位現象嚴重,致使糧油食品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3)相關部門監督不力雖然我國也製定了一係列相關食品安全的標準,但在技術內容方麵與WTO有關協定和CAC(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存在較大差距。我國國家標準隻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國際標準,食品行業國家標準的采標率更低。

因此,隻有整個行業的興旺,才能帶來企業的進步和發展。而整個行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還在於糧油食品人才的培養與成長。

2.從產學研層麵上看

(1)產學研合作無政策法規支撐目前對企業來說,產學研合作是公益行為,收益很小,而且要承擔很多風險,比如學生實習期的安全問題,生產設備的損耗。所以產學研合作中,往往是企業不感興趣,學校剃頭挑子一頭熱。有專家公布了一項調查,60%的高校認為“缺少政府引導和政策支持”是製約產學研合作的主要因素,19.61%的企業認為,產學研合作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政策法規。

(2)教學與生產之間的矛盾問題學校的教學是培養人,企業的生產任務是製造產品。在產學研結合過程中,學校的教學培養和企業的生產往往會產生矛盾。培養人才與生產產品是不同的過程,教學要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生產流程往往是重複的、固定的。有的學生從學校到企業實踐,反複做同樣的操作,認為學不到新知識,產生厭煩情緒。產學研合作要向深層次、製度化層麵進行。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行業與企業合作,共建二級學院。聘請企業工程師擔任學校二級學院院長(或兼職),與本校二級學院的院長明確分工,確定執行院長。把企業的總工程師請到學校,把技術人員帶到學校做兼職教師,技術人員和教師互動,把一線的需求帶到課堂上。

因此,糧油食品企業應積極研究人才培養方案,采取分類、分層次教育與培訓方式,培養出“初級人才會操作,中級人才會管理,高級人才會決策”的糧油食品產業鏈團隊。隻有這樣,才能盡快、盡早地培養出一大批“會工作的糧油食品生產、供應鏈的管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