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有可能創造豐功偉績,也有可能貽害世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它。如果電視從一種“娛樂媒體”墮落為“愚樂媒體”、“誤樂媒體”,應該指責電視嗎?當然不能,而隻能歸咎於我們自己使用不當。因為電視隻是人類發明的一種媒介文化工具,況且我們隻是初步地學會了使用這一工具。本著這種反躬自省的心態,下麵著重考察電視娛樂異化的表現和危害,發出我們的批評之聲。
一、泛化
電視熒屏上,娛樂節目的泛濫以及新聞、社教節目的娛樂化趨向,已經有目共睹。上文提到,可愛的電視會讓人們上癮,甚至迷失在電視的世界裏饕餮聲色盛宴,獲得暫時性、替代性的滿足。如果饕餮者一直隻進食甜品或者酒類,就更消極了。
看電視,觸手可及的娛樂方式科林伍德在他的《藝術原理》一書中指出:“當娛樂從人的能量儲備中借出的數目過大,因而在日常生活過程中無法償還時,娛樂對實際生活就成了一種危險”,這種危險“在我們社會中間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病了。它的症狀之一就是娛樂行業的空前增長,為的是滿足日益貪得無厭的娛樂渴求。”換個角度看,人的生理活動與心理活動並非正比關係,感官四肢活動很劇烈的時候心智往往相對靜止,而心智活動劇烈的時候感官四肢往往相對靜止。今天的電視主要是一種感官化的娛樂媒體,當它以“娛樂”的名義施予感官無限度刺激的時候,實質上是將文化藝術對人類心智應有的內在調動遷移到了對感官的外在調動,“淺俗、浮躁”在所難免。如果“電視的世界裏”隻有娛樂,如果我們隻能接觸一種宣泄性的、遊戲性的娛樂文化,那麼,認識現實、把握現實、批判現實的精神需求,我們從文化中獲得知識、智慧、思想的精神需求……都將被忽視和否定。
悲觀一點說,以電視娛樂為生力軍的娛樂文化正在成為一種新的霸權文化,這是以大眾的名義實施的一種新的一元化專製。這種專製的結果,不僅意味著大眾中的許多成員的文化訴求被否決,而且也意味著文化的多元格局被破壞。本來,大眾文化並非主流文化或者精英文化的二元式對立存在,也不僅僅是通俗文化,它具有吞吐一切的胸襟、氣象,涵蓋了主流、精英、通俗等多個文化層麵。作為大眾文化一支的電視文化,把各種文化熔於一爐,呈現出全能文化的形態。這樣包羅萬象,才能給公眾提供全麵的文化營養。試想,如果娛樂性一統電視文化的天下,將會出現怎樣的後果呢?——主流文化被掏幹、架空,而精英文化成為“票房毒藥”遭到遺棄。不幸的是,這樣的悲劇故事正在不斷演繹之中。
波茲曼認為:“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並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問題不在於電視為我們展示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娛樂本身並沒有什麼過錯,問題是我們完完全全沉浸在裏麵——電視以單一的娛樂之聲,“正把我們的文化轉變成娛樂業的廣闊舞台”,“娛樂成了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超意識形態”。這樣一來,電視的諸多社會功能——認識、教育、審美功能——就會萎縮、沉淪,隻有娛樂功能大行其道;而娛樂泛化正在把各種類型的電視節目都改造為“娛樂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