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在一檔省級衛視的新聞節目裏,有板有眼地宣講自己的“進軍春晚之夢”——這樣的新聞,而且這樣子處理,大概隻能在《晚間》看得到!而這種所謂“由老百姓講自己身邊發生的稀奇古怪的故事”,恰恰是該欄目的常態。例如,同一天播出的《女子出售秘方稱注射後同房可生男孩》,前一天的《男孩與同伴捉迷藏鑽牆縫被卡住》,前兩天的《神奇的洞穴療法》、《腹部滾動法亮相“鄰居節”》。顧名思義,可以猜測出《晚間》的路數:“節目內容定位在社會新聞上,以軟新聞為主,走大眾化道路,貼近生活、貼近現實,關注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感興趣的一切大小事情”。
這檔以娛樂為包裝的新聞節目一炮走紅,其他電視台競相克隆,一時間,引發了全國性的“晚間新聞現象”。
二、為什麼能夠一枝獨秀?
各地方台的《晚間新聞》們,(尤其是《晚間》的模仿者,)內容定位在社會新聞上,大打娛樂牌的越來越多,為什麼難以超越《晚間》呢?換句話說,《晚間》為什麼能夠一鳴驚人而且長盛不衰呢?
“好看”的《晚間》不僅衝出湖南、流行全國,而且飲譽海外——遠在大洋彼岸的《紐約時報》稱讚它是“中國最流行電視台的‘怪味豆’”。
這顆“怪味豆”何以如此流行?大致有這樣幾方麵的原因:
1.人文關懷,貼近普通百姓
對普通百姓的生存狀態、喜怒哀樂的捕捉,無不折射出人文關懷的光芒,這種溫馨的關懷是《晚間》在同類節目中脫穎而出的一大法寶。有網友留言說:《晚間》折射出其他媒體的悲哀!向一直關注“小人物”的媒體致敬——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在這個公平漸失的年代,在這個道德漸退的年代,報紙隻關心炒股炒房,電視隻關心富豪排行榜,網絡隻關心娛樂八卦——在現行新聞管製政策打壓下,中國的媒體基本已經變態,已不知媒體的兩個最最該擔當的重任——思想啟蒙和關注民生——為何物。
湖南衛視的《晚間》新聞堅定不移地把目光聚焦在“小人物”身上,關注“小人物”的生存生活,關注“小人物”的喜怒哀樂。《老楊帶路》中的老楊、《我的父親母親》中的劉海琴、李寒秋……他們身上沒有“賣點”,他們身上也沒有“角度”,他們幾乎已被社會所忽略所遺忘,他們卻沒有怨言,他們在默默地承擔並奮鬥著,正是這樣一個又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的真實狀態,感動了無數的觀眾。
顯然,《晚間》為湖南衛視贏得了口碑和信譽——贏得了媒體應有的口碑和信譽,贏得了當前難能可貴的口碑和信譽。
即使是曝光一些人和事方麵的“毛病”,《晚間》節目組通常也是抱著“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心態,善意地提出批評。
2.兼收並蓄、廣泛取材,精挑細選
廣泛取材有三層含義:向全國範圍廣泛撒網;向專業人士和普通市民都敞開大門;凡是“有意思”的作品不拘一格錄用。《晚間》欄目組表示:“要想留住和擴大全國的觀眾,光靠欄目組的區區二三十號人難以勝任,必須仰仗全國各地的電視同仁施以援手、惠賜佳作”。於是,他們邀請“全國各地玩電視的高手,都來《晚間新聞》‘玩一玩’,就像‘鵲橋相會’”;“凡是好新聞、好專題、好紀錄片(包括好的人物訪談、好的‘特別節目’如傳奇故事、情感故事、奇聞趣事、絕技絕活、發家致富的‘怪招’等等)——一句話:好的含新聞性的東西我們都要,‘好’的標準是觀眾感興趣”;“湖南衛視《晚間新聞》真心實意、發自肺腑呼籲天下電視高手把《晚間新聞》當作你們‘華山論劍’的一方舞台,來吧,朋友,來吧,天下玩電視的人是一家啊”。這樣的表態讓人刮目相看。為了創辦一個新的欄目,《晚間》曾經“低三下四”地向普通觀眾問卷調查,了解觀眾需要、征求節目創意:“請各位觀眾幫忙填一個表,通過這個表我們一方麵希望能摸出觀眾最想了解和接觸的名人是誰……希望大家設計的對名人的提問、跟名人共度的活動設計得越新、越怪、越別開生麵、越意想不到越好”!“凡是您在表中提出的問題有被采納的,一律有稿費,謝謝觀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