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娛樂電視的表現與影響(一):新聞節目娛樂化(2)(3 / 3)

一、“好看”的民生新聞

《南京零距離》(以下簡稱《零距離》,2002年元旦創辦,每晚18∶50-19∶50直播),是江蘇廣播電視總台城市頻道製播的新聞資訊類節目。它由“時政要聞”、“社會新聞”、“生活資訊”、“孟非讀報”、“現場訪談”、“今日頭條”、“現場電話連線”、“現場電話調查”、“現場電話投訴”、“數字南京”、“曝光台”、“滾動字幕新聞”等等十餘種節目形式組成。

選題偏重軟新聞同樣是《零距離》吸引觀眾的法寶之一。它的題材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麵:飲食、出行、就醫、就學、就業、考試、治安、犯罪、事故、自殺、救助、糾紛、防騙、美容、購物、奇聞趣事、監督與批評等等。以2005年某一周(11月14-18日)節目為樣本,輿論監督、真情故事、奇聞故事、法製故事占據了節目構成的41%,這些新聞聚焦於煽情、刺激的趣聞軼事上麵,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麵,新聞的故事化是《零距離》的另一取勝秘訣,“怎麼說”成了關注的重點。《零距離》在新聞報道上采用了“新聞故事化、故事情節化、情節細節化”的策略,除了挑選軟題材,它還善於用民生的視角從硬新聞中開發軟話題,挖掘娛樂價值。“《零距離》以觀眾為本,正視觀眾的娛樂需求,邁出了新聞改革可喜的一步”。

《零距離》開播第2周,進入AC尼爾森南京地區電視節目排行榜(周平均收視率前50名),第36周就榮登榜首。播出一年的時候,在南京市民中的認知度超過94%,每晚觀眾超過100萬人;同時,已有特約通訊員(均自備DV數字攝像機)36人,注冊信息員1000名;第一年播出的22000條新聞中,2800餘條直接來源於市民提供的線索。

“市民的兒子”——主持人孟非

《零距離》在新聞傳播方麵的成功經驗被總結為:以南京市民為第一收視群體和服務對象的欄目定位;以百姓話題、平民視角緊貼群眾生活,以特有的貼近性鎖定觀眾的視線;用60分鍾長度傳播豐富的信息和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用直播方式力求最快時效做獨家報道;用開放式的演播空間與百姓互動;推出被譽為“市民的兒子”的光頭主持人孟非,使欄目更具有個性色彩……進而,有論者指出:“零距離”體現的是電視新聞的本來麵目和應有的素質——電視是給廣大老百姓看的,電視新聞要讓老百姓喜歡看、有興趣看、看得投入,這是電視新聞工作應盡的義務,是電視從業者應有的理念和追求;而且,《零距離》的出現至少在南京地區扭轉了“新聞媒體不被信任”的尷尬局麵,重新確立了新聞在電視節目中的主體位置,它獨占鼇頭的收視率也扭轉了“電視新聞隻能有社會效益而不能有經濟效益”的傳統觀念。2004年,《零距離》獨家廣告經營權以1.0088億元被買斷,成為國內當時身價最高的電視新聞欄目。

《零距離》紅遍大江南北,各地媒體於是紛紛克隆。有的沒有冠以“零距離”之類的名號,但是從身段、招式上能夠明顯看出“零距離”的架勢,甚至“恨不得連主持人的頭發也都給剃光”。不過,不要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現象遠未發生,即便是在技術、操作方麵都學得很像,甚至調動觀眾參與的獎勵力度還大大超過,卻怎麼也難以達到《零距離》這樣的影響和效益。——為什麼會這樣呢?關鍵是人們隻看見了《零距離》表層的東西,也就是技術層麵、操作層麵和績效層麵的東西,而沒有領略到、當然就更沒有挖掘出、發揮出《零距離》欄目所具有的精神品質。

那麼,該欄目獨具的精神品質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