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娛樂電視的表現與影響(二):社教節目娛樂化(5)(2 / 3)

類似的節目不勝枚舉。

某一集說:一戶人家的電燈老是莫名其妙地自己亮起來,鄰居們說是鬧鬼,主人都病倒了。最後一檢修電路,說是開關的螺絲鬆了,緊緊就好了。

有一集講“不怕電”的,某人手拿220v的電線一點事都沒有。調查來、研究去,最後北京某“專家”一鑒定,說是因為這個人老繭厚,所以不怕電。

另一個故事是講自燃現象的:一位老人身上的棉衣乃至他摸過的物體都會自燃,真是奇哉怪也!為什麼?看到最後,主持人輕描淡寫地說:他的外孫女點燃的。

又有一期是說合租一房的兩個女孩,一到夜裏就發現屋裏不正常,查過去查過來,居然是因為她們的電腦中了木馬病毒。

還有一期,說的是村子裏麵發現飛碟,一個“比較有文化”的村民研究了多年,收集了許多證據,專家們跑去分析了半天仍然不得要領。難道真的發現了飛碟和外星人?——結果呢?原來那個村民一直就是精神病患者,而且村子裏麵盡人皆知。

所謂的調查非常草率,所謂的結論非常荒唐,拍的像鬼片,最後得出莫名其妙的結論。這樣的節目堪稱“為講故事而講故事”的典型,和科學也扯不上什麼關係,難怪網友稱之為“智障”節目,“愚弄觀眾,低估觀眾智商”。

《走近科學》最受詬病的是:它的“科學性”有失偏頗,和科學理念貌合神離。因為現有的認知水平有限,一些“怪異”現象可能難以解釋,於是,中規中矩的“科學”分析反而牽強附會。《走近科學》的核心品質本來是科學性,現如今卻總是在用“科學”來牽強附會,“夢遊、精神病、臆想等等詞彙更是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裏”。有人說:這是以科學的名義愚弄大眾的思想、以科學的名義褻瀆觀眾的眼睛。

在《誰在背我飛行》這期節目中,30年前的一位山村老漢,前一天晚上10點還在交通閉塞的河北農村,第二天早上五六點醒來發現自己在南京了,不知怎麼回事。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一次,這次“一夜飛渡鏡湖月”到了上海。節目弄得神秘兮兮的,又是調查又是取證,人證、物證終於差不多找齊了,原因何在呢?“一團糨糊、啥也說不清”的“專家”隻能不了了之地下結論說“他在夢遊,是妄想症”。——這個突兀的結論豈能服眾?自然引起一片質疑聲。試問,在現有知識達不到的層麵上,為什麼一定要以科學的名義編撰說法呢?

還有一期說的是“福建一戶普通村民家發生的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兒”。2006年9月的一天深夜,一聲巨響,一個不明物體從天而降,撞斷樹枝、穿透屋頂,在地上砸出了十幾厘米深的坑。而且掉落下來的時候溫度很高,摸起來還特別燙手,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說是隕石、有人說是飛機的零件或者UFO殘片,更有甚者竟然說這個東西好像是外星人的尿壺,到底是天外來物還是別的什麼,它怎麼會掉落在這兒呢?就這麼個事情,采訪了三教九流的有關、無關的無數人等,經過“漫長、深刻、全方位、多角度”的嚴密分析,弄夠玄虛——或者說撐足節目時間之後,《走近科學》鄭重地為您揭開謎底:一人私自灌裝氫氣,不小心把罐弄爆炸,碎片落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