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娛樂電視的表現與影響(三):文藝節目娛樂化(1)(1 / 3)

國內的電視節目分類體係中,文藝節目和新聞節目、社教節目通常三足鼎立,如果加上服務類節目,就是四分天下。央視-索福瑞公司采用的就是這一分類標準。其中,文藝節目又被稱為“娛樂類節目”,主要包括綜藝、體育、電影、電視劇等樣式。本文主要探析電視綜藝和影視劇節目娛樂化的表現與影響。

綜藝節目是中國電視娛樂類節目中的排頭兵,也是它的重要代表——承擔起愉悅觀眾的主要任務。它指的是“充分調動電子的技術手段,對各種文藝樣式進行二度創作,既保留原有文藝形態的藝術價值,又充分發揮電子創作的特殊藝術功能,給觀眾提供文化娛樂和審美享受的節目形態”。電視綜藝節目包括電視音樂、舞蹈、戲劇、遊戲、益智、真人秀、娛樂談話、文藝晚會和綜藝欄目等等形式。在電視綜藝節目中,娛樂文化主要表現為:以自由的心態觀照生活、以趣味的方式處理生活,使生活多樣化、戲劇化,在輕鬆愉快的氛圍裏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化體製的確立,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性開始在公共生活中凸現,由此,娛樂消費的需求不斷提升。在這種大氣候下,1990年3-4月間,央視相繼推出《正大綜藝》、《綜藝大觀》欄目,標誌著中國電視的娛樂文化終於獲得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成為“中國大眾傳媒走向一個以娛樂為主潮的時代的一個強有力的信號”。

從電視觀念的角度出發,有論者對1990年代以來中國電視綜藝的發展曆程進行了梳理,認為它經曆了“表演”、“遊戲”、“益智”、“真人秀”四個浪潮。具體來說,表演類綜藝浪潮就是“明星+表演”,代表性欄目除了《綜藝大觀》、《正大綜藝》之外,還有先後開播的《旋轉舞台》(1988年5月)、《曲苑雜圖壇》(1991年11月)、《藝苑風景線》(1992年7月)、《東西南北中》(1993年1月),等等。遊戲娛樂綜藝浪潮即“明星+遊戲”,由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打頭陣,各地電視台紛紛上馬以“快樂”為目的、以“遊戲”為內容的綜藝節目,在短時間內“快樂旋風”席卷全國,其中較有影響的有:《歡樂總動員》(北京台)、《非常周末》(江蘇衛視)、《開心100》(福建東南台)、《超級大贏家》(安徽衛視),等等。另外,與遊戲類綜藝幾乎同時湧上熒屏的還有一種婚戀類綜藝節目,代表性的有:《玫瑰之約》(湖南衛視)、《相約星期六》(上海衛視)。益智博彩類節目——“遊戲+知識”,品牌節目有《幸運52》/《開心辭典》/《三星智力快車》(央視)、《財富大考場》(上海衛視)、《無敵智多星》(江蘇台)、《贏遍天下》(廣東電視台)、《超級英雄》(湖南都市頻道),等等。“真人秀”綜藝浪潮就是“平民+作秀”,具有“無門檻”(“低門檻”)、“原生態”、平民化、互動性等特征。較為成功的節目有《超級女聲》、《非常6+1》、《星光大道》,等等。

電視綜藝娛樂化的曆史功績和現實意義有目共睹,然而,近來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它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產生的消極影響。

有論者指出:

當下的綜藝節目營造令人感官興奮而又頭暈目眩的視聽時空,將時間感、曆史意識與現實生存的真實性徹底打破,其文化的認知、教育、審美功能漸漸淡化,單向度的遊戲娛樂功能一家獨大。體現在節目風格的轉變上,對傳統觀念中的崇高感、悲劇感、使命感、責任感不斷地疏離,甚至遠去,把傳統文化中那些引以為自豪的情感內涵,如焦慮、恐懼、永恒的情感話題等等一一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世俗化的夢想、遊戲和兒童情結。

觀看這樣的文藝節目,觀眾的情感體驗無須殫精竭慮,電視為大眾製造了一個集體的娛樂化夢幻和理想化的幻景,讓他們充分享受一種由“文化產品”製造出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