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參考文獻(1 / 3)

一、外文譯著

1.(美)威爾伯·施拉姆:《傳播學概論》,陳亮等譯,未來出版社1984年版。

2.(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何道寬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3.(美)阿爾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聯書店1983年版。

4.(德)席勒:《審美教育書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英)費舍斯通:《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劉精明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

6.(日)藤竹曉:《電視社會學》,蔡林海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7.(日)藤竹曉:《電視的衝擊》,李江林等編譯,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

8.(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龍比:《電視與社會》,張永喜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9.(英)安德魯·古德溫等:《電視的真相》,魏禮慶、王麗麗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10.(英)羅傑·西弗爾斯通:《電視與日常生活》,陶慶梅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1.(德)約瑟夫·皮珀:《閑暇:文化的基礎》,劉森堯譯,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12.(英)羅素:《悠閑頌》,中國工人出版社1993年版。

13.(英)羅素:《自由之路》,西苑出版社2003年版。

14.(英)羅素:《幸福之路》,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馬斯洛:《自我實現的人》,三聯書店1986年版。

16.(美)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成明編譯,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

17.(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8.(美)約翰·費斯克:《理解大眾文化》,王曉玨、宋偉傑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19.(美)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張旭東編,陳清僑等譯,三聯書店1997年版。

20.(美)隆·萊博:《思考電視》,葛忠明譯,中華書局2005年版。

21.(美)約翰·費斯克:《電視文化》,祁阿紅、張鯤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22.(美)羅伯特·西奧迪尼:《影響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3.(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4.(美)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審美——審美經驗和生活藝術》,彭鋒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6.(英)安吉拉·默克羅比:《後現代主義與大眾文化》,田曉菲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27.(美)尼克·史蒂文森:《認識媒介文化》,周憲等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28.(英)Raymond Williams:《電視:科技與文化形式》,台灣遠流出版社1992年版。

29.(美)道格拉斯·凱爾納:《媒體奇觀——當代美國社會文化透視》,史安斌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30.(德)格羅塞:《藝術的起源》,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31.(德)瓦爾特·本雅明:《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2.(德)瓦爾特·本雅明:《技術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浙江文藝出版社2005年版。

33.(英)Michael Gurevitch:《文化,社會與媒體》,台灣遠流出版社1992年版。

34.(蘇俄)弗裏契:《藝術社會學》,作家書屋出版社1947年版。

35.(匈)阿諾德·豪澤爾:《藝術社會學》,居延安譯,學林出版社1987年版。

36.(法)皮埃爾·布爾迪厄:《關於電視》,許鈞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文著作

37.崔文華:《全能語言的文化時代:電視文化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38.田本相:《電視文化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版。

39.苗棣、範鍾離:《電視文化學》,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年版。

40.陳默:《電視文化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